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附近有五金店吗到五金店有多远,搜一下附近的五金店有多远

南马路五金城消失了

1900年,八国联盟入侵天津,拆毁了天津的旧城墙。城墙的位置被改造成四条路,分别以东、西、北、南命名。这四条路战略定位,发展成为商业区,其中南马路最具特色。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近一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产品集散地,见证了中国北方的工业发展,直到2003年旧城拆除重建,才彻底搬迁。

天津的手工制作起源于河北街的三块石头,自清朝以来,这里聚集了许多铁匠。随着天津纺织工业、面粉工业和铁路建设工程的发展,对五金原材料和建筑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铁匠逐渐演变成五金店,离开河北街,堆积在南马路上。

南马路全长三英里。石楠无论在南方,西部都与西部相连,而且它离三台和诗鬼不远,交通便利。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南马路上先后开设了大厂、李、裕盛等五金行;复兴城、立顺河、七顺发、一聚城等前店后厂的铁匠作坊;富昌、裕丰、天成、大陆等汽车零部件公司从拆解、销售汽车零部件起家;还有卖进口自行车的东方安利自行车店。

天津城墙

在南马路的四条胡同中,住着一户叫侯的人家。丈夫早逝,妻子打理丈夫留下的轴承生意。后来,侯的父母去了日本做生意。20世纪30年代初,南马路八大实力派商人组成供销协会,推举侯的父母为“外水大师”,从日本采购轴承运回天津销售。南马路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轴承集散地。

五金行业也促进了天津工业的发展,如过去依赖进口的铁钉、铅丝等。五金经销商创办东河厂、天兴铁厂,专业生产铁钉、铅丝;漆片、硼砂、黄油等化学品。由硬件公司运营的,也可以在天津的工厂生产。这种稳定的经营局面持续了十年。

南马路五金行业的繁荣,催生了周边地区酒店业、餐饮业的繁荣。从南马路东端往西,有宝泰和中南两家酒店;在南马路西南角的城市角,有一家世界各地的大酒店。这些酒店的设备、规模、服务水平都比客栈、仓库好很多,外商也愿意留在这里。在通往东兴街的路口,有一家智能西装店,在南门莲儿路口,有190%的鞋店和帝仁堂药店,给外出的商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世纪90年代的天津南马路

餐饮业也不可或缺。有玉生香糕点店、杜成器蒸食店,有卖“波波孙”的小饭馆,有卖老豆腐、锅巴、煎饺、茶汤、面茶的小吃店。南门路西有一条鱼市街,鱼贩们在路边摆摊,放在木盆里

满拐子、鲤鱼、鲫鱼、白鲢,还有一家“螃蟹刘”,大海螃蟹个个顶盖儿肥。


到1934年,因德国货生产过剩,各种钢材五金大量倾销到中国,日本的大小五金价格更低,南马路一些大户积压货物竟达三四千吨,只好不顾成本竞相甩卖,遭受重大损失。不久后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人占领天津,在日本人的操控下,五金行业畸形发展,价格波动更大,南马路的商户一蹶不振,直到50年代初才日趋稳定,恢复元气。


改革开放后,1981年,南马路上新开起了一家“南开轴承经营部”,不久后发展成三个门市部,面积500多平方米。坐落在南马路上的百货、副食、饮食及临街民宅,相继改为经营五金工具、轴承、电工电料、光学仪器、机电产品、绳麻麻袋、轮胎、胶合板的商店,形成特色,成为“轴承五金一条街”。


消失的南马路五金城


80年代走红的双胞胎歌手大憨二憨曾回忆,当时他们家里南马路开五金店,一间小店货架上、地上堆满商品,店里的人在满地齿轮、轴承中穿行。从国营工厂收来大批生锈的废钻头,翻新加工后出售,利润很高。这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阶段的一种经营特色。那时候翻新的齿轮、工具遍布市场,但这种翻新货多是真材实料,质量要远远高于当时乡镇企业的产品。


80年代到90年代,天津市60%以上的建筑和工业五金商品来自南马路。当年一个温州人挑着两麻袋螺丝,坐火车来天津,夜里到天津后就在火车站过夜,第二天一早挑着麻袋到南马路推销,卖光后赚了一百多块钱,赶紧买火车票回温州,取货再返回南马路。就这样日积月累,白手起家。


90年代初,南马路集体经济轴承五金企业年利润突破1000万元。2003年天津旧城整体拆迁,南马路上的五金店全部消失,老城里西南角建起第二代“南马路五金城”。几年后南马路五金城整体搬迁到密云路,南马路再无五金行。(文:何玉新)


消失的南马路五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