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红糖季,义乌的空气是甜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据《义乌县志》记载,义乌种植甘蔗、榨糖的历史已有400多年。早在清朝顺治年间,佛堂李嫣村的人们就从温州引进甘蔗、白糖执法,开启了义乌的“甜蜜事业”。
伊亭镇西楼的红糖是义乌最有名的。它一直以其纯正的糖色和美味而闻名。今天(10月28日)凌晨,第一批甘蔗在西楼村压榨。记者一来到村口,阵阵糖香就出来了。
因为是压榨的第一天,压榨的甘蔗不多。“今年全村甘蔗产量1000亩左右,第一天榨2亩,大概5、6吨,平均每小时可以榨60到70公斤糖。”“老糖农”傅炳友说。
走进糖厂,中国义乌网记者观察到,红糖压榨过程中分工明确,从压榨到熬制,再到自然冷却,直至最后出糖,师傅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煮糖是榨糖全过程的关键。一共9盆,浓度越来越大。当它快熟的时候,它被舀到下一个锅里。糖的质量是不是太老太嫩了?这一点就体现出来了。”糖厨师告诉记者。
直到最后一锅,煮糖师傅舀起一勺,糖水凝结成糖浆,用竹篮盛面捻、“炮筒”和蛋卷倒在一边。当糖浆变干凝固后,你会发现你的味蕾再也抑制不住了。同时,你会发现发梢、鼻尖、嘴角都充满了糖分。如果想得到软红糖,师傅会把锅里的糖浆倒入木槽,用长柄滚筒反复铲滚。十几分钟后,就会生产出用古法制糖生产的新鲜红糖。
傅炳友告诉记者,他从事“榨糖”已经40年了,但今年,从榨到砸,连柴火都大不相同。“从未如此令人耳目一新。”
众所周知,义乌红糖的工艺自甘蔗压榨后,9锅煮开,再搅拌、倒入、凝固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样煮出来的红糖醇香可口,深受好评。在此基础上,从今年开始,西楼村自发对糖厂进行改造,禁止使用价格略高的锯末干柴,并增加了4道过滤工序,减少空气污染,保证红糖质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楼村在种植工艺和榨糖工艺上不断创新,严格执行与义乌红糖相关的两项团体标准,并在销售领域进行大胆尝试。现在主要通过糖厂批发零售、微信等渠道销售,价格比往年略高。需要购买的人可以找“西楼红糖”标识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