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苏州现状,苏州创业环境分析

7月10日下午,“复旦管理愿景论坛”在苏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管理赋能科技创新”为主题,与复旦学者、校友企业家、科技创新同行共同探讨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生态,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苏州是科创的热土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指出,在中美贸易冲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科创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企业的发展方向。科创最重要的核心区域是长三角。长三角不仅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其强大的制造能力直接支撑着科研成果的转化。复旦管理学院以管理赋能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与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双引擎,推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

2020年以来,复旦管理学院积极探索商学院教育新模式,从中国和世界的长远未来出发,思考管理教育如何与科技创新实践紧密结合,共同成长。“我们的使命是让管理创造科技,成就科技,带领优秀的中国科学家成为优秀的科技企业家。”鲁德安说。

管理学院在“管理赋能科技”战略下,从研究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从宏观层面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也对科技企业管理进行微观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发课程体系,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为企业家提供生态圈。未来学院将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科技企业实践,在研究中引领科技企业发展和管理理论创新。

近年来,苏州积极引导创新资源集聚,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纳米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苏州科技创新板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科技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这是苏州企业不断创新,用新经验、新技术激发产业活力的生动见证。

鲁德安熊文认为,苏州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领先的布局。提前布局让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支撑上下游形成整体产业链,体现了政府的前瞻性。苏州区位优势明显,国际化发展迅速。另一方面,苏州还缺乏一些科研资源、国际视野和人才。他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和苏沪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管理赋能、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是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土壤;二是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管理团队。

管理赋能科创 成就科创企业

现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新办公室主任岑蛟介绍了管理学院科技创新的战略实践。管理学院以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大趋势为指导,致力于打造引领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的研究教育,助力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赋能企业和企业家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

复旦管理学院制定了“没有科技客栈”的指导理念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复旦MBA项目主任冯天军发表了题为《科技企业运营与价值创造》的演讲。他以那威科技、上海浩源医药、丹纳赫等科技企业为例,强调科技企业必须拥有自己

的核心黑科技,同时以卓越的运营作为辅助,“对科创企业而言,科技是根,管理是魂。”在他看来,运营能够为科创企业插上精益管理的翅膀,致力于持续改善和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此外,通过运营可以帮助科创且进行可持续的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激发。他指出,科创企业的发展潜力,需要重点关注其科创属性、管理能力以及公司创始人的初心。“无科创,无未来;无管理,无灵魂”,他寄语在场企业家提升运营能力,以管理赋能企业。


随后,陆雄文院长与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刘圣,江苏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徐霆展开对话,分享他们的科创经历。


在苏州亿文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陆群勇校友的主持下,苏州金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建强校友,薄荷天使基金创始人刘毓文校友,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事陆惠萍校友,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世均校友展开对谈。


吴世均以“先进的技术+创造和创新”总结自己对于科创的思考,同时指出,管理的多元性对企业造成了一定困难,需要注重人员管理与人性管理。陆惠萍强调公开的资本市场对于企业融资的重要性,科创和管理需要平衡,才能持久稳定地推动企业发展。刘毓文分享了她在进行天使投资时的判断标准,她看中“科学家”的发展潜力。曹建强认为,对企业而言,高科技意味着高质量的发展,作为科创企业,未来唯有做到深耕、坚持、专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