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文章说,李秉喆的第四次创业很顺利,但却让李秉喆坐立不安,因为之前的遭遇让他无法确定这是真的一帆风顺,还是即将到来的风暴的前兆,包括现在不是危言耸听的时候,地球还在转向公司,还得发展。李秉喆的下一步行动重点是化肥,因为当时韩国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化肥是必须的材料,但是化肥厂的投资很大。技术要求高,国内很少有人做,导致韩国不得不大量进口农用化肥。李秉喆看到这一点,决定投资5000万美元。但他自掏腰包支付这笔巨款显然是不现实的,资金占用巨大。失去资本怎么办?于是李明哲动身去美国寻找资金,这也是这次之前提到的三家银行造成的。原来上层的情况变了,大哥崩溃了。
李敏哲因为和前大哥的关系被指控往水里扔石头,手底下的三家银行也被怀疑走后门。新老大哥上任后,李冰则不得不付出50亿韩元来了结事情,但没想到在新老大哥任期的第二年,也就是61年5月,又一位新老大哥成功上任,并再次指责包括李秉喆在内的众多企业家非法敛财。李秉喆交了将近100亿的税,手里有三家银行来保护自己。所以,
然而,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造肥料是一件好事。所以1963年韩国还是计划继续推进,但是财力有限,没有自己的技术。所以这个想法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李秉喆,但是和往常一样,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需要他从其他国家引进。但就在完工前,化肥厂爆发走私丑闻,有媒体爆出三星进口技术设备走私其他商品的消息。并且和两国的达官贵人分享战利品,所以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八卦,可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私,但是这个事情是因为的长子李被长辈们联名弹劾,而迫于压力被迫辞退了他,然后大儿子一怒之下状告父亲偷税。二儿子李长喜看到大儿子失宠的机会,就以忠义对待父亲,被判入狱。结果,出狱后,他被三儿子李健熙判为渔夫。
父子相残,兄弟疏远。
但是没有办法知道真实的情况,我们只能知道两件事。第一,丑闻爆发后,李秉喆最终在媒体的压力下选择将化肥厂一半的股权返还给韩国,并遭受了哑损。第二,李秉喆看到了什么叫牛逼,于是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自己的传媒公司,试图控制舆论,先后成立了东洋广播、中央日报等。
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李敏哲,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是有钱却没有权势。虽然业务规模大,但化肥和糖业纺织的技术壁垒毕竟不深,他随时可能被取代。他没有权利一直说话。于是李秉喆推理决定布局,一个护城河足够宽的产业,于是我们熟悉的三星电子出现了。
当时,电子行业已经有了像LG东洋精密这样的强劲竞争对手。三星毫无根据地冲进市场,显然会是一场激烈的战斗。面对这样的情况,送礼人选择与日本电器三洋电器合资,以此方式快速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这种方式似乎是一种趋势捷径。然而在同行眼中,三星只为日本公司工作。这不是阻碍了国内技术的研发吗?正因为如此,三星电子在早期其实是非常不受欢迎的。
产品只能用作出口销往国内完全没有市场,但就是用这样为代价,三星终于在电子产业扎下了根。时间来到1973年,当时发生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大多数国家包括韩国在内的工业生产都造成了严重打击,三星也难逃此劫,或许是从石油对于工业的重要性中得到了灵感,李秉哲的三儿子李健熙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要投入半导体产业的建议,这个建议对于当时的李敏哲来说无疑是跳跃的,你想想半导体芯片的研发,即使是放到现在都是一个几百亿砸下去也未必见得着水花的行当,更别说当时韩国人均收入与半导体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日本有着天壤之别了,也许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李秉哲并没有同意儿子的建议,但是李健熙并没有放弃,反而是以自身财产4亿韩币收购了濒临破产的韩国半导体50%的股份,在他的带领下,这家从只能制作电子表晶体管的公司成长为可以制造出彩色信号集成电路的有自己技术的公司。
随着第二次石油危机后,韩国高层牵头,产业升级扶持半导体产业,这让李秉哲重新审视了半导体行业,而这一次,他终于被说服,表示将积极支持半导体的研发,不惜一切代价向半导体最先进的国家看齐,制造64K的dram芯片,也就是常见的内存芯片,在耗费无数金钱时间与人才之后,三星电子于1983年成功制造出64K的dram,但令人绝望的是自己费尽周章的64Kdram好不容易投入量产,每日那一头又先后研发出了256K的dram芯片,人生中没有勤奋奖,市场也是如此,有了256K的谁要用你的64K的,所以那段时间的三星,据说每卖出一个64K的dram都要倒贴钱,合计下来,当时的半导体业务亏损超过上千亿韩元,几乎所有的元老都劝李秉哲放弃这个业务吧,但他不为所动,坚持投入研发。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85年,美国把日本等小弟叫到纽约签署了一个广场协议,日币被迫升值,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日本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变低,随后,美国又有一段时间抵制日本的产品,这就让半导体技术相对不错的韩国获得了大量的出口生意,几年坚持一改颓势扭亏为盈,三星也更加积极研发dram,在1990年赶上了美国与日本的研发速度,甚至在之后几年实现了反超,率先做出64M的dram和八寸晶圆成为了世界半导体的龙头之一,可惜的是李秉哲在半导体业务盈利前的一年,由于癌症去世了,最终也没能见到三星半导体事业的巅峰。

有人说三星的成功在于时势,也有人说是在于李秉哲独到的眼光,但我认为他的成功更关键的在于隐忍,两次创业被日本搅黄,却依然愿意与日本企业合作,几次遇到刁难也可以选择断臂求生拱手送上吞进肚子里的银行,毫无埋怨的交出苦心建设的化肥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那些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变得更强大”,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曾说:“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从李敏哲身上,我们再次看到了,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大丈夫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