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朋友,像余,有很多银行账户(卡)已经休眠和废弃多年,旧卡和存折早已丢失。我以前觉得没关系,直到最近余边肖去银行办了张新卡。
该行柜员姐姐告诉余边肖,只能办理“二类卡”。如果边肖要办理“一类卡”,要先注销旧账户,麻烦!因为目前一家银行只能发行一张“一类卡”。余顿时头一大。这些是什么外星术语?
回家查看,发现柜员姐姐提到的一类、二类卡都是银行新实施的“三类账户”制度。虽然这个政策公布已经两年半了,但是现在执行的越来越严格,真的要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了。前不久,央行再次下发[2018]16号文件,优化完善三类账户,要求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在6月底前通过柜面和电子渠道开立二类、三类账户。
“看财务”为大家整理了三种类型的账户体系,如下:
真是烧脑!
需要注意的是,二类、三类账户的开立必须依附于一类账户,不能单独开立。一般来说,一、二、三类账户的开户银行属于同一家银行,但也有通过甲银行一类账户开立乙银行二类账户的情况.上图二类账户限额不包括绑定一类账户的转账交易(其他银行一类账户除外)。
不过,余询问了一些业内人士,听说“通过A行一类账户开立B行二类账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就像A行一类账户起到了“媒介”的作用,为B行开立二类账户提供了基础信息。
至于二类账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网上申请,另一种是我们去银行柜台等渠道,即由银行工作人员当面确认。
-前者(线上渠道):具有存款、购买理财产品、限定消费支付、限定资金转账等功能;
-后者(线下渠道):具有存款、购买理财产品、限定消费支付、限定资金转账等功能;它还可以分发实体卡,处理现金存取,以及处理未绑定帐户的资金转移。
(一般来说,通过银行面对面办理的二类账户,除限额外,功能与一类账户类似。上图举例的二类账户是这样的。)
二类账户限额规定分为“进入”和“退出”两部分。限额为每天1万元,每年20万元。
三类账户方面,与第一版规定相比,余额限额有所放宽,但交易金额限额有所收窄。
-当前三类账户余额最高可达2000元(此前设定为1000元);
——允许银行向三类账户发放小额消费贷款,并通过三类账户偿还(即手机上批量直接支付贷款的产品,还要求人们带相应的银行卡去自动取款机取钱,这么多OUT!)。
——三类账户消费、费用缴纳、未绑定账户资金划转等支付项目每日累计限额由原来的5000元降至2000元;
——年度累计限额由10万元降至5万元。
(咳咳,从这些松动来看,杨妈真是银行之母.)
“知”易“行”难!
虽然政策法规对三类账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划分,但在《看财经》中仍然发现了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各种问题或多或少阻碍了推广进程。所以是两年
多过去了,大家对三类账户的感受还是不够深。首先是新卡与旧卡的冲突,也就是愉小编遇到的尴尬。
如果我们之前在A行曾办理多张银行卡,那么新规之后,如若再办新卡,则只能办理Ⅱ类账户;如要办理I类账户,则需将之前的卡统统销户。
愉小编的情况还好,就是麻烦一下走销户流程即可。但有的朋友,如果他就是想在某家银行有两个及以上的I类账户,用作不同的用途,那现在恐怕就行不通了,要办也只能办多个(不超过5个)Ⅱ类账户了。
以往,考虑到用途和转账取现手续费等问题,用户习惯于办理多张卡,而随着三类账户规定的出台,异地转账取现手续费被取消,I类账户数量被限制,Ⅱ类账户估计要异军突起了。
不过换个角度,从方便监管、增强资金安全性来看,三类账户的实施是有意义的。
此外,“愉见财经”可以想见,那些长期未用的冗余银行卡账户,也会因此被逐步清理了,用卡环境质量会有所提高。
还有一个问题,是愉小编问了几家银行后得知,目前几乎没有客户办理Ⅲ类卡。Ⅲ类账户的预期支付场景是通过绑定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来进行付款消费,对限额的设置是考虑到盗刷的情况。(一旦手机被盗刷,如果绑定的是Ⅲ类户,那么限额可以确保损失可控。)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类账户还是没有得到好的普及和合理使用。愉小编转而又问了身边不少朋友,发现大家对Ⅲ类账户的了解并不多。
说句实话,大伙儿还是更倾向于直接使用支付宝余额、微信零钱来付款(一样有限额了),毕竟已经养成习惯了嘛,而不是另外绑着的一个银行Ⅲ类账户;再者,2000元这一限额,我个人也觉得略低,并不方便使用。
想想Ⅲ类账户,愉小编还是觉得有点鸡肋。
不过如果站在银行的角度来看呢,三类账户体系还是会扩大银行的线上业务的。苏宁研究院此前曾分析,三类账户的设立对银行卡的“虚拟化”和“虚拟卡”申请渠道的线上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Ⅱ类账户的出现打破了银行的获客壁垒,优化了银行的业务流程,拓宽了银行的开户渠道,对银行互金业务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关业内人士称,此举对银行还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很多人仍在使用以前的卡,也许过几年,这一影响会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