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罗永浩脱口秀视频 老罗创业语录

罗永浩说自己创业既没有成功也不算失败,而是 《创业在路上》

1.不要试图去补短板

如果我的短板,从来都是找人补的,我认为一定不要自己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事情。's过去40年的生活证明他不擅长做某些事情,那么为了现在的企业而弥补那些缺点是死路一条。

你只需要做好自己擅长的六七件事,找个人去弥补其他的。永远不要想着把这12件事都做好,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冯唐说,以你的坏脾气为例,对企业有多大实质性的危害?他觉得没那么大,因为他咨询的时候见过很多企业。他说,努力学会控制和尊重他人是绝对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在这上面投入太多精力。没必要把自己变成另一个李开复。

2.品牌营销和“病毒性”传播

企业的负责人永远不能放弃品牌营销,因为品牌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这应该由企业负责人来控制,或者至少不能完全放手。

我在培训学校的时候做过一些,其实是常规的营销,但是业内公认我们在品牌营销和“病毒式”传播方面非常成功。

3.企业领袖不可以表现出过多的迟疑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事情会让我犹豫。我只是因为作为企业领袖,你不可以表现出过多的迟疑,这会让企业丢分.而表现得更少,所以我会告诉我的合作伙伴,包括我的员工,避免这种情况。

4.老板如果觉得舒服,企业就危险了

有时候和已经把企业做成功的朋友聊天,我觉得明年盈利的时候会相对舒服一些。但经商多年的人会告诉我,如果老板觉得舒服,那就是企业危险的开始,所以你要全程不舒服,你觉得舒服就是要出事了.也有可能是你的企业进入了平台期,停止了发展。

科技行业和传统行业的区别是,在传统行业,比如我卖糖水,即使市场份额不增加,积累多年也可能赚到钱。在科技行业,如果你处于停滞期,但不追求进步,满足于一年几个亿的净利润,你会发现,两三年后,不是企业利润少了两三个亿的问题,而是不倒闭的问题,所以基本上做生意就是一种无止境的痛苦。

5.好企业要建立在金钱之上

如果企业单纯追求利润,以我们做产品的企业为例,现在最成功的假设是有五大巨头,都是渠道生的,但不是产品生的,那么你就是在战斗,在经历大起大落,这只是一个对世界没有价值的零和游戏。因此,我认为,为什么企业挣钱以后也要始终讲理想主义,也要有追求,这就是说我理解的好企业是要建立在金钱之上的,不应该放弃金钱,永远做一个基础,在金钱至上中追求更高?

6.管控公司最重要的3 件事:找钱、找人和定战略方向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相似的,最重要的永远是这三件事:换钱、找人、定战略方向。

从2015年秋天开始,我几乎拥有了40%~50%的精力都用在出去挖人上;其实我还是需要找人找钱的,因为我不能强迫自己成为金融专家。我应该找一个好的财务总监。如果找一个同样脾气,同样想法,能力强的CFO,找钱不成问题。至于战略方向,我们是主业

业务变现困难的情况下,应该先做一些其他赚钱的项目来补贴主营业务。之前一直没做,今年就会实施这方面的工作。


7.不要过分高估自身优点的作用


注意,我说的不是过分高估自身优点,这两者是有差别的。我们怎么高估自己的优点都不为过,但高估这些优点在成就一个企业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结果是可怕的。


即便我们对自身优点有充分、正确、理性的把握,仍然有可能过分高估自身优点的作用。商业上的成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会因企业自身存在某个优点就可以实现的


8.认清自身短板


一般来说,一个足够优秀的创业团队,对创业初期自身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反省能力通常是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的,但在实践中,由于有些短板在既定的时间内无法得到很好的补足。所以我们从人性的角度会有意无意地使自己忙于那些擅长的事情,而回避自身短板可能带来的这种缺陷


虽然,在我创业的第一天就很清楚,企业的负责人需要把差不多一半的精力用于招揽人才这件事。但是由于人性的一些弱点,导致我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件事,直到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之后,我才尝试去调整。


9.跨界者一定要规避盲区


很多创业者都不一定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创业,有很多离开大企业自己去创业的人,选择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些跨界者的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可怕的盲区,


这些盲区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以我自身的经历为例,我们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由于存在陌生领域里的盲区,发生过很多值得反省,也非常可惜的事情。


①从来没想过:发布会可以有赞助商


②从来没想过:公关部是不可或缺的部门


③从来没想过:自带流量和全年流量是有重大区别的


④从来没想过:需要专业的销售团队


10.创业讲究“聚焦”


如果你凑巧是一个产品经理型的创业者,你可能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也就是所谓的“产品经理的贪婪”。创业的过程,讲究的是一个“聚焦”的概念,我为这个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在软件领域,我们经常是做了大量的事情之后,才发现这个需求偏离了业务主线。


创业公司的人手有限,不能什么都做,所以一定要克制。这一点教训还是我们前年和小米谈合作的时候,雷军教给我的。互联网大佬做硬件几乎都不成功,只有小米做的硬件几乎每一个都成功了。这得益于雷军是一个天才型的产品经理,他懂得这点。


罗永浩新书《创业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