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4日讯(记者崔通讯员)57岁的刘美良是东营区牛庄镇邵桥村的一名村民,也是一名办了卡的贫困户。根据东营市相关政策,建卡贫困户可申请扶贫贷款3万元,但刘美良申请了金额更高的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投资鸡养殖业务。为了更好地照顾笼子里的6000多只鸡,刘美良和妻子在村外的鸡舍旁盖了一间房子,他们早早起床,守护着一家人的希望。
刘美良又矮又瘦。她年轻时得了一场大病,2008年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肋骨断了三次,头面部的骨头用钢钉固定。直到现在,我都不能太多嘴。”摸着曾经面目全非的右半边脸,刘美良讲述了那场差点要了他命的车祸。
车祸后,从小体弱多病的刘美良再也无法承担任何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了养活一家四口,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夫妻俩正在讨论种地的事。先是养了20多只羊,然后卖了羊,养了800多只鸡。刘美良通过自繁、外购鸡,培育出鲁花、贵妃、黑羽高产绿壳蛋鸡等笨鸡6000多只。每年可以屠宰一万多只鸡。与他周围的农民相比,这种耕作规模实际上很小。“旁边的鸡养了一万多只鸡,放了40天。周期短,劳动量大。这样的劳动强度,你这个年纪做不到。”刘美良说。
笨鸡和普通肉用鸡相比,免疫力更强。刘美良选择了养殖笨鸡,也看中了这一点。另外,笨鸡不养大也可以卖。如果行情好,笨鸡养到两个月,最多五个月就可以入市。每当需要亲自送鸡时,夫妻俩都会在凌晨2点起床抓鸡装车,一大早就准时把鸡送到顾客手中。
民间有句话,“富人家不算毛人家”,对农民来说更有意义。89年来,刘美良的农场经历了两次严重的疫情,每一次都让他损失惨重。
2012年,刘美良收购的4000多只鸡死得干净利落,一次损失近6万只鸡。刚入行两年,夫妻俩就摔了这么大一跤。我能怎么做呢?我只能重新买鸡,重新开始。2014年,卖了大部分鸡后,夫妻俩想等行情好转,就把剩下的1000只鸡慢慢卖了。出乎意料的是,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杀死了一半的鸡。“那时候已经是一只长到四斤多的大鸡了。一下子损失3万多,真的很苦恼。”
当被问及是否会因为疫情造成的损失而没钱进鸡群时,刘美良略显自豪。“有些合伙人很信任我,我可以先用鸡,等鸡卖了再还。”
2017年,刘美良从来做防疫的兽医那里听说,东营有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像他这样的个体户可以申请人社部门贷款,享受贴息。“我们在农业方面最缺乏的是资金。如果能使用贴息贷款,就相当于用了几年的钱。为什么不做这样的好事?”当年9月,刘美良申请了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当年11月,他还享受了4000元的一次性启动补贴。两笔钱一笔接一笔的到了,真正为刘美良解决了大问题。
目前刘美良养殖的鸡主要供应给石口、牛庄等邻近城镇的活鸡店。如果行情好,年收入5万元左右。大女儿已经工作了,小女儿在读大学二年级。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小女儿就读的大学也给她减免了一些学费。刘梅说:“1989年我结婚,兄弟俩分开的时候,一个带着两千元。现在我期待一个好的市场。咱们慢慢来,尽快还贷款。不要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