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就业办公室工作职责,就业创业部的工作职责

山东聊城3月14日电(记者李云干)14日上午,聊城市政府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聊城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赵伟宝出席会议并解读发布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聊城市“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

赵伟宝表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代表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聊城市“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相关部门会签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于去年12月29日由市政府正式印发。

《意见》围绕应对就业领域新形势新问题,按照“在经济转型中实现就业转型,以就业转型支撑经济转型”的新要求,将做好就业创业与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紧密结合,从5个方面提出23条政策措施。

在促进就业上优先,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扩大就业。《意见》提出四项政策措施:一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与扩大就业联动。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三是提高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小微企业作为业主渠道的作用。

在支持创业创新、营造动态创业生态方面。《意见》提出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打造多元化创业载体等七项政策措施。这一部分充分吸收了去年以来我市出台的新政策措施,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为充分调动各地建设创业平台的积极性,进一步放宽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认定标准;二是为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作用,放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人商业贷款记录限制;三是为充分发挥聊城创业服务网络平台作用,提出“集聚一批优秀的创业导师、创业项目和创业投融资机构,用‘互联网创业服务’新模式推动创业服务升级”。

在优化人力资源供给和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意见》提出三项政策措施。一是释放高校毕业生的人才红利。二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三是提高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度。

注重分类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提出五项政策措施。一是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对于在常住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并参加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登记就业失业的常住居民,保障其享受与当地登记人口同等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二是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至少有一名符合条件的人稳定就业。三要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分流安置工作。开展失业保险、补贴、补助护航行动,从源头上减少失业。第四,鼓励侨民回国创业。支持返乡创业园建设,符合条件的享受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的奖励和补贴政策。五是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特别是在“鼓励外籍人员回国创业”部分,以吸引北上广深、佘等外籍人员在我市聚集地区的优秀人才

赵伟宝说,《意见》分为9个部分,30篇文章,10个栏目。

一般要求。在科学判断就业形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十三五”期间聊城市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规划》提出,到2020年,就业更加充分,创业更加活跃,劳动者素质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协同联动,促进就业第一。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新旧动能不断转换中拓展就业空间,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融合互动,提出三大任务。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二是扩大就业增长

空间。以构建八大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就业互动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就业规模。建设现代农业,培育职业农民。三是推动就业协同发展。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等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重点地区促进就业专项行动,开展失业保险护航行动。


优化环境,推动大众创业。围绕构建完善创业生态,提出4项工作任务:一是优化创业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业,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释放创业活力。分类精准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搭建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吸引集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聊创业。落实各类创业人群创业政策,激发创业活力。三是发展创业载体。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助推创业成功。构建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推进聊城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应用。健全创业创新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创业大学建设。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创业导师服务机制。


突出重点,促进充分就业。围绕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兜牢民生底线,提出5项工作任务: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欠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二是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去产能企业拓宽分流安置渠道,加强转岗再就业帮扶。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施就业精准扶贫,做好农村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四是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开展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五是统筹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群众、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


强化支撑,发挥市场作用。围绕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出2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信用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二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育创新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


优化结构,强化教育培训。围绕优化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出3项工作任务:一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工程。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目录,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推行“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三是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


完善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围绕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水平,提出4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健全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水平。二是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标准化。编制服务清单,公开服务事项,制定服务标准。三是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推广省级集中的公共服务系统,推进聊城公共招聘网、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应用。四是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全面推行“证卡合一”工作。


凝聚合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围绕创新和完善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提出3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落实工作时间、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劳动标准,完善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二是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处机制和仲裁特别程序,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健全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健全机制,加强组织实施。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规划重点任务、主要措施有效落实,提出3项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就业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二是构建就业形势综合监测机制。三是健全规划实施督查评估机制。


责编 庞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