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计划书项目,生鲜电商创业计划书执行摘要

一、农产品生鲜电商

生鲜食品是指未经烹饪、制作等深加工,只需保鲜、简单上架销售的初级产品,以及面包、熟食等现场加工产品的总称。生鲜商品的特性和保存条件基本相同,需要保鲜、冷藏、冷冻;属于大宗商品,需要通过称重、条码方式销售;保质期短;同时,消费习惯也有很大的相关性。目前,生鲜商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干货和日常食品、熟食和糕点。

生鲜产品电商,简称生鲜电商,是指直接销售生鲜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鲜肉等。通过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生鲜电子商务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而发展的。2012年被认为是生鲜电商发展的第一年。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保鲜模式,如综合电商平台、物流电商、食品供应商、垂直电商、农场直销等。

二、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2005 -2012年

2005年,郭毅。com成立。2008年,专注于制造有机食品的赫莱康和脱脱实业有限公司出现。这些企业开始成为利基市场。在此期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很多消费者对优质安全的食材提出了要求,这让很多企业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2009 -2012年间,涌现出一大批生鲜电商公司。太多的商家进入这个行业,也导致了这个行业的泡沫。当时市场需求没那么大,生鲜电商模式原封不动地复制了普通电商模式,最终很多企业倒闭。

这一阶段的结束以“有财”的转移为标志。com”和2013年初在上海转售“天仙北”。需要注意的是,两者都是从事有机和绿色蔬菜的电商公司,要知道以前在中国找到这样的食物有多难。

2.第二阶段,从2012年到2013年

生鲜电商的转折点也是从2012年底开始的。当时刚成立一年的保鲜电商“原生生活”,随着“楚橙去北京”的事件营销一炮而红,随后在2013年春天挑起了“北京荔枝大战”。这时,保鲜电商又开始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在此期间,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生鲜电商公司探索了更多的模式,第二阶段显然比第一阶段更为关键。

3.第三阶段,从2013年到现在

在第二阶段的保鲜电商中,以顺丰快递、可追溯生活、一号保鲜、原生生活、脱脱公社、美味七七、莆田、蔬菜管家、15分数为代表的商家都获得了强有力的资金注入,各企业在行业资源上各有优势,进而上演了一场保鲜电商准备大赛。这期间,B2C、C2C、O2O等模式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越来越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工具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现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生鲜电商公司从当初的小而美,到今天的大而全。几乎所有的生鲜产品都有涉及,人们的生鲜消费观念正在慢慢向电商转变。巨大的商机不得不被互联网巨头尴尬。2013年底和2014年初,天猫和JD.COM也加入了这个阵营。和其他行业一样,只要有巨头参与,就会有整合和并购,未来生鲜电商将进入资源整合和模式变革。

tyle="font-size:15px;">三、存在问题


实际上,目前农产品电商的生存状况并不好。以重庆地区为例,在重庆自2013 年以来,曾涌现出每日鲜网、奇易网、田园优选、九颗米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有的甚至成长为业界样本。例如,每日鲜网依托物联网技术布局线下“电子菜箱”,引领了新鲜农产品电商线上线下结合的潮流;田园优选则整合了西南地区数百家农业合作社,号称价格比实体店便宜 20%以上。


然而,现实是号称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块肥肉”——生鲜电子商务,却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中,有的投入重金却持续亏损,有的处于“半瘫痪”状态,有的早已销声匿迹。渝北鲁能星城和邻近的云湖天都等小区,每日鲜网曾斥巨资投放的“电子菜箱”已不见踪影,联系到每日鲜网得到证实,每日鲜虽还有线上平台,但线下业务已经停了一年多。


当年被誉为“重庆农产品电商第一平台”的田园优选,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登录其网站发现,虽有数百种产品在线销售,但购买者屈指可数,平台正在调整升级,目前已经亏损了几百万元。


为什么如此多的平台要么半路夭折要么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模式、管理方面的问题,要想发展农产品电商,当然不能走其它人所走的路,而是必须另辟蹊径,找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核心的东西。它不是靠烧钱,而是充分考虑生鲜农产品这一特殊商品的特点,依靠管理、细节等被其它人忽视的做法来实现这个项目盈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踏上了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成功之路。


1、物流配送成本高


农产品生鲜货品由于其独特的属性,对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和保障性有较高的要求,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又要保证达到的速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加上国内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中国冷链物流成本更是让很多电商望而却步。


2、流通环节损耗大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要经过生产、收购、产地批发市场、运输、销地批发市场,运输等环节,环节多,产业链条过长,流通时间长,造成农产品损耗较大。加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又以常温或者自然物流为主,物流技术比较落后,导致流通环节的农产品损耗率一直居高不下。农产品从生产起点产地物流中转物流,再到终端的销地物流,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渠道长,对农产品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3、经营管理成本高


传统的农产品生鲜电商往往一开始就租赁店面经营并招聘大量员工分工进行采购、运输、分类、配送、管理等,需承担店面租金、店面装修、人员工资、奖金、福利等多重成本,也背离互联网模式核心价值和优势。


4、客户定位不准确


目标人群定位是农产品电商平台的首要考虑问题,如果目标人群定位在基本不会上网的老年人或消费能力低下的人群,那显然是要面临亏损。


5、客单价居高不下


农产品生鲜在配送钱需将较易损坏的食品用独特的气泡膜包裹,为了防止商品物流过程中碰撞还会夹带防隔层,类别不一样的商品还需另外独立配备不同的箱子,这些3-10元不等的包装成本,意味着至少需要保持100元的客单价才能收抵平衡。并且生鲜食品大多需要冷链配送,成本是普通常温配送的130%,再如何压缩,物流每单价格皆不低于10元,不利于竞争。


四、发展机遇


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工业、商业反哺农业的时候,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倒挂的问题,现在已经到了有条件解决和快解决的阶段了,我们的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和以前相比已经快速的增长,一百块钱一斤的牛肉,大家已经觉得不是什么不敢想的事情了,几十块钱一斤的水果,也在市面上很常见。以前几毛钱、两三块钱一斤的水果,现在很容易可以迅速的提高到十块钱、二十块钱一斤的水平, 而且随着我们中国GDP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了我们每个人在吃饭的原材料方面的投入确实很小,慢慢的原材料的这个问题也会逐步的走上来。


以前的农产品是地里几毛钱,运输一两块钱,到了终端的采购几块钱,到了餐桌上几十块钱一斤。现在我们要通过电商从农业直接到了终端消费,把中间的几个流通的环节全部都省略了,直通了,这样涉农的生产环节产生利润的空间大大增加了,所以从农业产品发展的价格走势来讲,现在是一个剧烈变化的阶段,有可能在做农业电商平台的时候,和以前是不一样的。人们也接受这种模式,也容易产生较好的一个利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