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时代创始人,创业时代和微信的关系

由于该剧改编自真实故事,至今仍受到众多企业家和互联网从业者的关注。

这部剧讲述了天才软件工程师郭新年凭借一款名为“魔晶”(可以以语音形式在用户之间发送短信)的手机软件,开启了移动互联网革命,并与投资分析师纳兰相恋的故事。

电视剧中的企业家有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收获,但现实中的故事远比电视剧残酷。有人说里面的主角郭新年开发的魔晶app,其实就是微信,或者说是一个假设微信不存在的世界。但其实魔盒”的故事原型是7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通讯软件Talkbox,微信当年是抄袭并击败了他!

七年前发生了什么?真实的故事会比热播剧《创业时代》更精彩吗?由黄鹤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发的Talkbox,曾经凭借“压着说话”的功能一夜走红。当时他才23岁,所以年轻有为。然而在那一年,腾讯也模仿他们,推出了自己的通讯软件微信。

在与巨头的博弈中,Talkbox失去了优势,自然输了。创业中的抄袭或借鉴一直都是一个输赢的故事。只有打赢了仗,活下来的人,最后才有发言权。

这句话很对。学习对方的好想法,找到本质,不断探索这个功能对我是否可取和有用,才是关键点!

最近我们也发现微信好像遇到了“七年之痒”。几乎全世界都在说微信老了,90后、00后都在“逃离微信”,希望有新的社交软件取代微信。

作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剧”,国内首部互联网创业剧《 《创业时代》 ,》自开播以来备受关注。该剧改编自著名商战畅销书作家付瑶的同名小说《创业时代》。由黄轩、杨颖、周一围、宋轶主演,将于10月12日晚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播出~

故事讲述了天才软件工程师郭新年(黄轩饰)在强敌环伺的商业环境下,用一款名为“魔晶”的手机软件开启了移动互联网革命的创业故事。

以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与Talkbox创始人郭秉鑫为原型,提供大量不为人知内部故事。一场惊心动魄的移动互联网大战,揭幕一个风起云涌的

众创时代。


从阅读小说到拍完这部戏,主演黄轩足足用了三年时间,他坦言,自己和郭鑫年有些相似,但郭鑫年更为极致。开播之即,我们一起来跟你聊聊这部剧成书背后的故事。


以下内容整理自作者付遥《创业时代》写作手记


我上周在上海,与一位3D打印企业的创始人吃饭,他经历与我相似,从外企出来创业,谈起创业历程,已经记不清成功往事,反而对各种失败娓娓道来。他笑着说,自己被各种客户、厂家、合作伙伴甚至员工,“操”了无数遍,有时候一天好多遍,他无论多么伤痕累累,都要当天忘掉这些痛苦,第二天精神饱满再次踏上征途。


然而,这些失败的经历并没有被他遗忘,只是被掩埋,等到稍微缓过来,就会一点点儿吐出来,琢磨和反思,成为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无论《输赢》还是《创业时代》,起源大半起于此,对待失败的态度。


图:《创业时代》原著作者 付遥


人有悲欢离合和输赢胜负,赢了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输了,最差一等人想不开跳楼,如果连跳楼的勇气也没有,就怨天尤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儿,怪天怪地怪老板怪同事,抱怨老婆太粘人,抱怨孩子拖后腿,抱怨老爸老妈不争气。


负面情绪爆棚,亲朋好友避之不及。我就认识这样的人,后来他们只好炒股票,又骂政府,骂庄家。


失败让人付出代价,沉溺失败、只知抱怨的人无法把败局中的代价收回来,失去了就失去了,认赌服输,类似壮士断腕或者斩仓出局。


他们不懂另外一个道理,物质上的失去,可以转化为精神上的回收。成大事之人,必定在大风大浪中捶打磨练,没有人从出生就是伟大的,失败是世人皆有的修炼。当我们学会咀嚼败果的时候,会发现,这是很苦却最有嚼头的食粮。


这些精神食粮实在太过丰厚,以至于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一辈子反复咀嚼。我也是这样,每次自我介绍的时候,如果有时间,我很少叙述自己做得还不错的事情,那是天时地利人和,并非自己本事有多大,形势而已,恰巧碰对了地方。用雷军的话,就是正好赶上台风的猪。


我的第一本小说《输赢》,其实源自我年轻时候遭遇的两大挫折。我在IBM的时候丢了一个极大的中国移动的订单,辞职去了戴尔,当时的苦闷不必细说。


在戴尔又经历了职场的勾心斗角,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被逼地去了培训部门。没想到,转到戴尔的培训部门反而过得更好一些,很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感觉。然而,当初的痛苦还是挥之不去,噩梦般如影随形,梗结于心,不吐不快。


这种情绪在网络上蓬勃而出,短短半年就写了三十万字的《输赢》,一气而成,不需构思和创作,故事和体会都自然而然,又赶上当时商战小说的好时候。IBM和戴尔的这两件事都是我年轻时候经历的最大的失败,也铸造了我年轻时候最大的成功,这就是《输赢》这本小说。


《创业时代》也是如此。我2002年离开戴尔,一方面做销售咨询和培训,另外一方面开发用于企业销售管理的CRM软件。


这是跨国公司的核心管理系统,国内公司必定需要,我就像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轮锹挥铲,开始刨起来。其时,我风光得意,头顶跨国公司的光环,薪水挺高,出入五星级酒店,根本没有意识到创业艰辛。


话说2002年,我见到跨国公司都使用CRM管理销售,自以为找到宝藏,招兵买马,埋头苦干,谁知三年下来,仍然两手空空。自忖找不到出路,干脆遣散团队。


《创业时代》第一章里,郭鑫年请杨洋阳和卢卡在九华山庄吃散伙饭,泡散伙澡,就是当时情景的真实描述。不折腾就有时间,我在网上连载《输赢》,小说火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块宝矿刨不动,换块土地也打粮。


我曾经做过程序猿,软件情节挥之不去,虽然收山,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终于2008年左右,一家软件公司与我合作,提供软件平台,让我心生希望。我始终认为,技术实力不足是第一次惨败的原因,现在有人为我补足,何不再战一回?


黄轩真的帅


最近看了个国产剧《创业时代》,觉得还不错,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因为总算有一些真实的东西出来,而不只是媒体传播的各种成功学鸡汤。


最近几年国产剧精品不断,资本、创作团队都在频频升级,一些有趣的题材也终于被拿出来拍,比如讲留学家庭的《小别离》,讲上海打拼白领的《欢乐颂》,讲宫廷内斗的《甄嬛传》《延禧攻略》等等。很多我都想看。


我看一部剧的原因大多有这几个,1.它讲了我很好奇的事 2.它讲了个有意思的故事 3.它有我喜欢的演员/导演等等,看剧对我来说不仅是吸收,也是一种表达,表达我们在生活里不敢表达的事情。


而最近热播电视剧《创业时代》便一次性解决了我很多需求,它讲创业,它讲这个这几年在我国人人都在主动或被动参与的话题。


《创业时代》的故事还是很简单的,就是讲一个创业团队如何发掘一个有趣的需求,然后讲其付诸实践,打造出改变人们生活的产品。


据了解,本剧改编自著名商战畅销书作家付遥的同名小说《创业时代》,主人公郭鑫年原型故事,是以Talkbox来改编。


talkbox创始人之一黄何,卢卡原型(那个程序员)


“现在我们用微信、用Line、用米聊,但几乎没人听说过还有个Talkbox是最先做出语音短信这件事的。Talkbox的创始人郭秉鑫曾说,如果没有山寨,没有大公司的垄断,站在台上分享成功经验,受到创业者顶礼膜拜的人中,一定有他一个。”————《创业时代》图书版


Talkbox其实就是魔晶的原型,这款软件想必很多人并不知晓。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Talkbox可以说是语音对讲界的前辈,在当时它是第一款可以按住发送语音的即时通讯软件。Talkbox的创始人是香港人郭秉鑫,最开始的时候是六人团队针对开车接电话麻烦和盲人所开发出来的全球第一款语音对讲应用。


2011年1月,经过1年多的研究,Talkbox上线了,仅仅用了3天的时间,它在Appstore就疯涨到了100万的下载量,并登上免费社交应用排行榜第一名。


而这位黄何目前仍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而自己的产品虽然没在国内有进展,却在海外发展地非常顺利,也算是很厉害的人物。


而为了宣传这部《创业时代》,黄何团队还特意开发了一个APP叫魔晶,但没想到本剧的巨大流量也非常神奇地反过来给魔晶带来了一波巨大流量。


而且那几年写书讲课也攒了不少银子,又开始第二次创业。废话不说,几年后又铩羽而归。我回头看看,来挖这个宝藏的不止我一人,大家都没有收获,或许是看走了眼?此处根本没有真金?


时间转眼到了2013年,移动互联网大潮涌来,带来新技术和工具。以前用铲挖不动,现在有了挖掘机和炸药,加上中途听了雷布斯的台风和猪的理论,兴致勃勃,砸下重金开始第三次创业。这次更惨,产品惨不忍睹,又觉得方向不对,2014年认栽放弃。


这本《创业时代》始于2010年,正值第二次创业受挫,心中淤积了不少苦闷。书的第一个版本还是以CRM为背景,到2011年之后,微信崛起,就转换成了这一热门的元素。此后创业起起伏伏,遇挫了便写字,这本书既是反思录,也是幻想录,在虚幻的写作空间中自慰,排除烦扰而已,没想到,一写就是五年。


成则俯仰于商场之间,败则写书排忧以娱已。


不知不觉间,十三年过去,虽不至于砸锅卖铁,也伤痕累累,一头扎进人生最大一个坑中,至今都没有爬出来。好在挫折太多,早已麻木,讲课写书卖版权有不错的收入,伤而不痛。


然而,十三年的失败,有多少精神食粮,一个人独吞太不厚道了。这些小说里都蕴藏着我极深的反思,《输赢》中是销售方法,《创业时代》是互联网思维和创业精神。


事业如此,情感亦然!


十三年的创业经历和感情沉淀厚厚压在心中,要么被埋葬,要么冲出来,这是《创业时代》的起源。我没兴趣作为一个文人在那里呓语,那必是无极的《道士下山》,我写我真实的创业感受与思考,并且把现实中的失败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一些成功。


在真实的世界中,摆着笑容遣散员工,小说第一章中变成泪水如同啤酒沫倾洒;现实中寻找创业伙伴的不易,变成小说中杨洋阳和卢卡的不弃不离;在黑马大赛中被投资人骂得狗血喷头,在小说中就变成林佳玲和苏菂的完美天使。


现实中孤寂和落寞,在小说中就是完美的那蓝;现实中财务的捉襟见肘,变成小说中的两千万美元投资;现实中的上下求索,变成小说中郭鑫年在互联网大会,力调三大巨头。


每次梦中想到这些情节,都会笑翻,不正是排解失败苦闷的良药吗?


现在,《创业时代》出版了,我的征程却继续向前,经历那么多失败,我又找到新的思路,和工程师一起奋战,我相信自己没有走眼,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宝藏。我们不能走前人之路,必须用全新的方法来探索,十三年的创业,一切都将是值得的。


创业艰难,比难更难!希望浸透我痛苦思考的《创业时代》能给无数创业者带来启发,也带来慰藉。


我是个土逼!!!原来微信是talk box 的山寨版啊!...



2015年被微信打败之后,Talkbox团队去硅谷做了个新产品

而为了宣传这部《创业时代》,黄何团队还特意开发了一个APP叫魔晶,但没想到本剧的巨大流量也非常神奇地反过来给魔晶带来了一波巨大流量。


“我们完全没想到这《创业时代》会带来这么大的流量。”黄何说。


这感觉就像是,虽然时隔过年,观众也还是补了张票以回馈他的用心,感激他为这个时代付出的贡献,为语音传输这样的软件做出的贡献。


如此可见,电视剧毕竟只是电视剧,创业本身还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


别人的创业看多了,我就不谈了,就说说我呆过的3家创业公司,以及我在其中所经历的见过的坑比故事吧。


我记得我第一次呆的创业公司,是一个看上去很NB的公司,常春藤精英,海归,国际成员,融资什么都到位了,只剩快速发展。但我进去之后,还是看到很多问题


首先是国外团队和本土团队不默契的问题,因为虽然大家都是在共同工作,但是总会面临沟通交流的困难,以及想法理解的成本。公司老板本来希望让国外员工和本土员工合作,大家碰撞出一些创新的火花,然后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获得成功(老板是留学生),但是文化差异毕竟还是很明显,并且不同市场的做法很可能完全不一样,甚至有冲突的地方,调和起来没那么容易。


其次是公司大量精力放在产品上(跟业务模式相关),但对其他部门的事情一无所知。比如当公司要推广产品的时候,思路全都由做产品的来提,搞得销售,营销,等部门无法开展工作,做产品的嫌营销人在乱花钱,而销售又觉得营销不如自己赚钱,团队吵得不可开交因为大家都不了解对方,或者不愿意了解对方的职能,或者说创始人无法合理地安排不同职能在一起协作,可专业的事一定要交给专业人去做,不放权的话很难开展,于是就出现了无法协同合作,各占山头的状态,像一团散沙。


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公司在发展过程当中,所遇到新老团队交替之间的政治问题。老员工因为早到公司,会有“我是老员工我是老资历”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会阻碍很多具备实力经验的新员工来到公司发挥自己的实力。很多很优秀的人来了公司不到几天就离开,无非是因为老团队拉帮结派,没法给予优秀的外来员工发挥空间。


但真正关键的核心问题在于,公司已经有这么多问题,创始人却没有把精力放在公司管理上,而是发挥在了找投资人,对外PR这些让自己面子上好看的事情上。君王管不了内部团队,只能到处找外人寻求帮助。但无论是找投资人还是对外宣传,都是把方向打偏,因为谁会来管你自家的破事呢,只有你自己。所以创始人的角色非常关键,无论是在镇军心,还是给团队表率的作用上,创始人必须当领头羊。


于是乎,不管内政的老板加上一团散沙的团队,导致这家公司就进入了发展瓶颈期,据说创始人似乎仍然在找投资人,不过这次的目的可能就是卖公司(被收购),而不是融资继续发展了。


不过,这都还是个优秀公司的案例,毕竟他们团队的能力不错,老员工虽然排斥新人,但是老员工也都是有独当一面能力的精英,虽然公司发展停滞,但至少人家也能持续经营,所以也才有寻找资本求出售的可能性。


但大多数的创业公司,缺乏面对问题的弹性和实力,可能今天产品开发出问题,明天就破产了的比比皆是,普通创业公司是没有人在意你的死活的。


回想起来,我参与的那些创业经历,看过的创业公司,其实问题其实也都差不多,无非都是素质不一,团队管理,发展方向上的问题。


虽说创业是要看个例,但看完很多个例之后,你会发觉,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而事情的难度往往不难,管人,用人,曾国藩的那一套说的才是最复杂的部分。


因为创业公司的资源很有限,就是脑袋和双手,不把这两个东西用到刀刃上,那就是在浪费资源。


你以为团队,信任都是鸡汤吗?并不全是,而是针对创业公司资源匮乏的一个关键建议。


无论是创业时代还是什么时代,我是觉得这时代越大,你越要学会往小的地方看。


从创业的第一刻开始,你就不能把自己当成是做个小生意,然后安逸地享受生活,然后让下面的人帮你卖命。


你应该关注那些不清不楚的细节,同时了解高处,远处的动向,一步步地打好自己的帐篷,逐步小跑,开始你的游击战。


因为无论是从创业本身的难度,还是外界的变化,还是存在竞争等多个方面来说,创业都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当然动好脑筋之后它也会让你收获财富,但绝对和普通打工来说差别很大。


如今的中国,全国范围到处都有政府,资本所设立的各种孵化器,有的是在大楼里,有的是独立工厂,有的就在咖啡馆。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创业。刘关张桃园结义算不算创业?爱迪生发明电灯算不算创业?楼下开肥肠粉的老板算不算创业,其实都算。


但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创业会变成一个话题,变成一个风潮,变成一个人人关注的新闻领域,我认为这还是因为创业门槛降低,大众都可以参与,真的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真的越来越重要有关。


因为大众都可以参与了,那么它的多样性,吸引力就会变得很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巨大国家,创业这个游戏的平台是足够巨大的,加上如今信息交换,资本交换,人才流动的速度,创业真是一股足以把我国推向一个新发展高潮的力量,因为它正在以越来越高效率的方式,处理安排越来越优质的各种资源。


生命在于运动,创业呢,便是一种追求极致的运动方式。它有点辛苦,有点崩溃,有点累,但是你一定不要被创业吓到了,因为创业的目的是成为更好更聪明更富裕的自己。


如果陷入这一场竞争,沉溺在鸡汤里,那你就离愚蠢不远了。


华尔街著名的投资人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兼CEO Ray Dalio就说起自己的成功秘诀,


他只用了8个字:


独立思考、保持谦卑


因为人云亦云无法让你赚钱,众所周知的事情早就体现在价格上。


与市场共识对着干,出错的概率都是很大的,因而你必须谦卑。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但通往成功的路途是,越来越懂得发现自己的渺小。


而这才是我几年以来,和各自名校生,行业大牛,知乎精英上沟通交流后得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够帮助创业者提高的真实感悟。


世界就是这样的,虽然你是第一想到这个点子的人,也是第一个把他落地的人,但是你不一定能把大做大做强,这就是大佬的力度,也是创业者的魔咒,要么被收购要么死,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欢迎主要还是从业者得到了更多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