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网】
顾胜祖
目前,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4.77%,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高速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产业支撑和稳定就业,这关系到城市化的质量和后续发展的动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群众创业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4月,全国新注册市场主体406.6万户,同比增长13.5%;注册资本(金)7.4万亿元,增长40.3%。目前,中国正面临新一轮的创业浪潮。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是提升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后劲的重要环节。
避免“美化”现象
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为什么要促进创业?高速城市化需要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产业支撑。城镇化涉及人、产业、货币、土地、住房五大要素,其中产业支撑和人口转移稳定就业是城镇化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市民化=稳定就业、公共服务、住房和观念转变”,通过创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稳定性是市民化的重要前提。农业转移人口是否市民化是衡量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问题。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化应该实现人口进城的“立体转变”:从农业向非农化的专业化转变、从农村向城市的区域转移、从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是一步到位的立体转型。然而,中国城市人口虽然实现了区域转移和职业转换,却没有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因此,2亿多农民工只能称之为不完全的“半城市化”,这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要改变这种“半城市化”的局面,就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就业,保障转移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促进“安居梦”的实现和观念的转变,从而实现市民化。
另一方面,通过创业促进就业,增加转移人口的就业机会和稳定性,可以避免“美化”现象,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没有稳定就业的城市化,会导致贫困从农村“平移”到城市。巴西的城市化率接近90%。但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发展脱节,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形成大贫民窟;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里住着200多万人。贫民窟枪支毒品泛滥,社会问题和治安隐患严重。中国城市化进程必须与产业发展相协调,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城市劳动力资源优势,避免盲目追求人口快速城市化、土地快速非农化的现象。同时,通过创业带动产业发展与生产城市融合,提高城市吸纳就业和城市建设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防止出现大量空城、鬼城、债城。大量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城市化必须以坚实的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发展为新市民提供就业机会,而不是靠房地产唱“空城计”。
四大强国掀起新一轮创业浪潮
如何看待当前的创业浪潮?改革创新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新一轮群众创业和基层创业的热潮
从发展势头来看,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兴起有四大驱动力。首先,分权和商业体制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和成本,促进了新市场主体的井喷式增长。通过这些改革红利,简化了创业流程,改善了创业政策环境,有利于实现创新创业的“倍增”,换取政府权力的“减法”。二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引领互联网创业新浪潮。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新增长极和创业空间。与传统行业创业相比,互联网创业与最新技术紧密相关,创新要求高;与股权投资的风险偏好特征相匹配,创业、创新和风险投资形成“铁三角”;多元创业主体;启动成本低;产业衍生性强;商业模式多样化;创业环境相对透明公平,以能力为导向。总之,新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三是高新区和科技园,作为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引领创新创业新浪潮。中关村是典型的要素聚集创新载体,具有完整的产、学、研、用、融、中介、政协同创新体系。通过不断吸引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资源,中关村不仅成为企业家和创新者的栖息地,也成为北京乃至全国互联网创新经济的最大引擎。据统计,中关村创造的GDP占北京GDP的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第四,当前的M&A热刺激了“职业企业家”的崛起。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O暂停后,倒逼VC/PE“左转早期”,关注初创型项目;“右转并购”,通过并购实现退出。阿里巴巴等大企业也有并购需求,通过投资并购完善产业链,扩大业务范围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由此推动了一大批目标定位为被收购退出、倾向“短平快”的“职业创业人”崛起。多措并举推创业
那么,该如何推进创业?我认为要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创业浪潮发展。由于创业风险的客观存在,初创企业往往是“九死一生”,存活率不高。让企业不仅能够“生出来”,而且能够“活下去”、“活得好”,就必须多措并举推进创业,特别是政府要作为,金融要改革。
具体而言,一要营造低成本、低门槛的公平有序的创业环境,强化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持,让草根创业者热情竞相迸发,让精英创业者的初创企业快速成长。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创业环境在参加全球创业观察的6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36位,仅居于中游水平,中国创业环境有待提升。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和门槛,优化创业环境对于激发创业者激情、推进创业浪潮具有重要意义。二要实现创业与创新联动,形成以推广应用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推广应用的良性发展机制。创新与创业是一对孪生兄弟,实现创业创新联动,非常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允许不同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先行先试和应用示范,大力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带动更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要营造良好的创客空间,打造绿色的创业生态,发挥平台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依托平台创新创业的新模式、新潮流。创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生态体系,中关村之所以取得优异的创业创新绩效,与其基于创新创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文化等要素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四要发展服务创业创新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股权投资,发展互联网金融,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创业所需要的“钱”的问题。天使投资是创业投资产业链体系的源头,推进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发展离不开股权投资的支持。
五要构建针对创业者的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技能教育,解决创业所需要的“人”的问题,化解人才瓶颈。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这对于提高创业教育水平,推进高校创业指导从“学院派”变“实战派”,增强创业者实践经验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六要构建支持创新创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让创业企业能活得更长,长得更大,走得更远。良好的企业生态不仅要有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而且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而大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成熟的资本市场的支持。要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支持创业者创新的金融市场,努力营造促进创新创业的良好投融资环境。推进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科技型企业。大力发展场外市场,让“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四板)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股权众筹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要鼓励股权众筹有序发展,助推创业创新。
(作者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汉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