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硕先生在《如何做出一生一次的选择》一文中说:当一个人面对各种人生事件时,应该选择稳定还是冒险?以两个按钮为例,给出了简单的解释。如果做决定就像按一个按钮,每次按其中一个就能赚100万;另一种说法是,有可能每次赚1亿元,也有可能输光所有的钱,输完就游戏结束。如果你选择了一个按钮,你必须一直播放它,你不能停止或反悔。你按哪个?
按第一个按钮就像打卡,按第二个按钮就像独自创业。
现在是国家提倡全民创业的时候,但是国家也没有不考虑提倡全民创业,尽可能的解决就业问题。不过,就个人而言,在决定是否创业之前,最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估。根据这种评估,做出决定和判断最终会更有益,而不是更糟糕。
王朔老师分析:选择创业的人,做出这个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就相当于按下了第二个按钮,说到底就是是因为做这个选择的人有机会反悔。
王朔老师在《王烁大学问》也提到了阿里巴巴的蔡崇信。蔡崇信是阿里巴巴最有权力的高层决策者之一。他向耶鲁法学院的校友解释了为什么放弃投行的有利条件,加入了当时还是基层团队的阿里巴巴。他说:反正我是耶鲁法学院毕业的。如果阿里巴巴失败了,绝对不会影响我另谋高就,所以我可以冒险。
蔡崇信似乎只是随便分析一下。其实是有算法支持的。这是一个人是否应该创业,取决于你有多少次创业机会!
假设上班和创业的平均预期收入差不多,在工作中发财的机会总是很小,拿到平均工资的机会很大。创业致富的几率虽然小,但也不是很小,但是拿到平均工资的几率很低,一无所有的几率也挺大的。
你选择哪一个,关键是看你有多少创业机会。你拥有的越多,你就越应该创业。如果有很多次,就像蔡崇信说的,创业失败可以回去工作,相当于自由选择权。另一方面,如果创业的机会只有一次,你最好选择老老实实去上班。
相对来说,什么样的人可以多次创业?有经验、有钱、受过良好教育、出身良好、身体健康……说白了,资源多的人也能承担创业的风险。
王朔老师最后总结:有人按第二个按钮是因为没有机会按第一个按钮。他们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创业。没有办法对抗这个小概率游戏;有人按了第二个按钮,因为他生来就是按第二个按钮的。比如马斯克。第一次点击,用Paypal;按第二次,用特斯拉;他永远不会停止,他的产品甚至已经在天堂里上升。如果你按下第二个按钮,你最好弄清楚你属于哪种人。敢于冒奇险的人其实很安全,有很多选择;要么是极度不安全,别无选择;或者他生来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考虑到这三点,你最好按第一个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