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湖南农村山区适合投资什么,湖南创业项目大全

作者:刘康

跳石子是姚寨自然村,属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邙山瑶族乡西岭村。它位于宜章县邙山丛林,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2015年以前,跳石子自然村还是省级贫困村,28户129人,其中贫困户22户,贫困人口112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2015年4月13日,调狮子自然村组织分散农户成立调狮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22户农户加入拥有土地、林权的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邙山黑海豚、邙山街鸡养殖、茶叶和蔬菜种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农业企业的支持下,合作社探索出了“全体社员加入合作社,均衡发展村庄”的发展模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典范。

均衡合作,构建组织命运共同体

合作社的发展团结了全村所有农民,实行每户一票、会上投票的民主管理机制,运行良好。不到三年,年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长到8000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达到31.5%。目前总资产已超过400万元。大家决定用一部分利润扩大再生产。黑海豚种群数量从2015年的150只增加到2017年后的300只。黑海豚品尝酒店的座位从最初的10桌增加到30桌,并增设了4个私人座位。几个原本要求退出公司的家庭庆幸自己没有退休,6个没有加入公司的家庭坚持要加入。经过协商沟通,大家一致同意每个新农民出资7000元加入社会。截至2017年底,跳石子自然村28户居民全部加入社会入股。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与外部农业企业的合作,借助农业企业的品牌、技术和营销可以实现乡村振兴,但同时要防止农业企业垄断农村自然资源。如何实现合作社与农业企业的均衡合作,是当前合作社发展的一大难题。

2015年5月,该合作社与当地农业企业——邙山土里巴基公司合作,组建了调氏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在项目公司的股份比例上,合作社以土地和林地的经营权为条件,而土力巴基公司以技术、品牌、销售为条件,各持有50%的股份,体现了平等均衡的合作精神。项目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为合作社成员,合作社统一使用林下放牧,承包权、林权不变,农民仍为土地所有者。项目公司负责技术、品牌、营销,针对线上目标客户与线下目标客户的差异(线上目标客户为重视食品健康、产品品牌、企业文化的高端家居消费者;线下目标客户是政府、军队、企业食堂、星级酒店等。其中注重产品质量和档次。他们还通过建造邙山黑海豚品尝博物馆和图里巴基食品博物馆来确保产品销售。成员和公司形成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共同带动村民致富。

生态养殖,创建“一村一品”

合作社理事长赵是一位真诚公正、吃苦耐劳的领导。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赵带领社员开展特色养殖,坚持“工业建村,工业兴村”的原则。他们凑钱买了几只小野猪驯养,可是养了三年,几只野猪就是没生出幼崽。2015年,赵认识了曾在邙山为人类成功养殖黑豚的何勇

邙山黑海豚是图瑞巴基公司开发的生猪代表性产品,是经过自然选择培育的生猪新品种。邙山黑海豚养殖在当前养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中走了一条新路,对邙山本地野猪进行改良和复壮,探索和复兴“古牧、曲酿、鸡豚混牧”的古老养殖方式,采用林下轮牧,控制密度,中草药防疫,不添加抗生素和添加剂,恢复动物免疫力,模仿野生养殖环境让动物自然生长,在野外完成自然养殖,无需任何人为干预。仔猪成活率达98%庐山黑海豚整购价每斤50元,终端平均零售价每斤100元

以上,莽山埘桀鸡200元/只。莽山黑豚肉与莽山埘桀鸡受到市场追捧,供不应求,合作社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2016年—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2018年1月和3月,CCTV-7农业频道《科技苑》栏目以“猪鸡搭伴,险中生财”为题对莽山黑豚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能人带头,激发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主体。激发农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是合作社非常注重的方面,也是发挥好农民合作社作用的关键。在跳石子自然村,以何勇、赵王保、赵军为代表的能人,秉承“乡村好人建好人乡村”理念,积极筹划、无私奉献、不忘初心,发挥了村寨振兴的带头作用。


何勇是土里巴吉公司创始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现任广东食品药品学院客座教授、创业指导老师,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业指导老师。他于1988年取得律师资格,2000年获评二级律师,曾担任郴州市政府法律顾问与郴州市长法律顾问;2003年,牵头创办广东邦达律师事务所并任主任;2009年,离开律师行业,回到湖南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承包了1000多亩林地,经过近10年的坚持,培育出适合山区林下放牧的新猪种莽山黑豚;2015年4月,与合作社合作成立项目公司,牧养莽山黑豚,建莽山黑豚跳石子品鉴馆,带动跳石子自然村脱贫致富。


青年农民赵军是个“90后”,现为莽山黑豚馆跳石子店店长。他16岁外出打工,在车间工作,第3个年头时每月工资能有七八千。2015年,赵军回家过年,知道村里起了变化,不仅有了合作社,还有了和企业的合作,但也看到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只剩下老人与小孩,就想留下来。他回无锡办完离职手续后,先上山牧猪,再学刀工,分切猪肉,然后到莽山黑豚馆总部,学习原味自然出品制作技术,像厨师又不是厨师,但比厨师还难。莽山黑豚馆2016年5月1日开业,赵军当了店长。赵军肯学习,他有个笔记本,客人反映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并一点一点纠正提高。他做了很多事情,却坚持跟店里其他成员拿一样的工资。和赵军类似的还有赵辉等青年,他们毅然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积极参与合作社建设和项目公司经营,扎实学习、虚心求教、苦练本领,成为村寨振兴的骨干力量。


农耕学堂,塑造村寨文化自信


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社会组织、文化组织,合作社文化通过教化自觉,为塑造村寨文化自信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合作社提倡“一切权利归成员,共同富裕靠团结”,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同,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大伙儿心往一块聚,劲儿往一块使。除了鼓励成员做极致有机农产品,合作社还注重产品文化和内涵提炼。南岭地理气候多样,农耕食材风味各异,其生产和食用方法也沉淀了丰富的人文情怀;提炼产品故事,附上地理烙印,打造品牌,这天生是小众化并难以标准化的产品,其人文黏度大,增加了市场上假冒的难度。莽山黑豚自繁自养,不售猪苗,出场阉割,其稀缺性本身就是品质和文化的融合,决定了品牌的高度。


同时,为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合作社设立了“农耕学堂”,传技术、习文化,普及传统农耕文明思想,复苏瑶族传统文化,增强少数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瑶歌瑶曲成为村前村后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到周末,项目公司的工作人员带领寄宿回家的小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文化氛围在小村子里潜移默化地被塑造。


通过合作社的“农耕学堂”,农民们认识到,有人才是乡村,没有人才就是荒村。出去的乡村青年重回乡村,发现乡村的美,城里人到乡村来,寄托了乡愁,也感受到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农业合作社思想研究”(17BDJ054)、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研究”(17GZYB1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刘显利,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康晨远系本刊记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