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基金可以申请多少,党群创业基金每年

全市人口89万人,171万人口,702个行政村有295个贫困村;过去,全市只有2.2%的村年经营收入在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占83.1%.对于地处甘肃中部的“中国铜城”白银来说,“贫困户难处理”是制约当地农村发展的瓶颈。

两年来,白银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上下联动、统筹兼顾,深入开展引领小康的党建工作,着力推进党群创业和乡村振兴计划,坚持用系统思维打组合拳,变一山一水为共享资本,努力为白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础支撑。

党群携手让“短板”变“杠杆”

“过去,白银市会宁、靖远等县区部分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较差。村干部年龄偏大,思路不宽,带领致富能力不强,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村级党组织‘没钱做事’‘没权力’现象突出。”白银市委书记苏军表示,农村集体经济能否壮大发展,关系到白银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大局。为此,市委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实际找差距、找对策,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如何“谋划布局”。

2017年以来,白银市不断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党群扶贫互助活动、运用农村“三变”改革理念、建立以村级党组织为主导、发展壮大各行政村集体经济等实施意见。聚焦党群创业互助协会,最终确定按照“支部主导、党员互动、企业带动、红色股份为主、扩大合作”五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明确,

李永杰是白银市平川区农耕乡五星村的一户贫困户。多年来,生活艰难。不仅日常温饱成问题,还欠了不少外债。白银市委、市政府发布《意见》后,平川区提出建设肉驴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点燃了李永杰的希望。

位于五星村的天龙养殖合作社是平川区第一家规模较大的驴养殖合作社。五星村党群创业互助协会成立后,村党支部立即向合作社投入互助资金15万元。吴兴村成立的天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胡伟明说,党群创业互助协会的资金由村集体按15%分配,年收入2.25万元;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场地、服务支持,每户贫困户放两头驴,带领167户贫困户共同发展驴产业。贫困户养殖率达到100%,目前五星村肉驴存栏达到1000头。

在党群创业互助协会的带动下,李永杰把自己的3亩地投入到合作社,发展肉驴养殖,并到合作社工作。“养驴收入6750元,打工工资2.4万元,3亩地分红2400元,今年收入超3万元!”收入增加了,李永杰说话比以前更自信了。

要摆脱穷人的帽子,首先要挖穷人的根。村级集体经济归集体所有,归村民所有,即

人才为白银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加快了培育富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步伐。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会宁县引进朱院士助力亚麻产业发展,靖远引进李天来院士“支持蔬菜产业发展”,景泰引进院士为“戈壁农业”发展贡献智慧。此外,围绕解决农村发展人才匮乏问题,白银还启动了万人扶贫“110”计划,为全市279个非贫困村培养了电商、种植、养殖、劳动技能、乡土文化等10大类人才4845人。

村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2.2万名。


在白银市靖远县,杨志啸虽然只有30出头的年纪,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蔬菜神医”。2008年,杨志啸远赴山东寿光学习蔬菜病虫害防治,一年后学成返乡,他从蔬菜医院和温室育苗做起,开启了创业之路。经过10年辛勤耕耘和摸爬滚打,如今,杨志啸已然是靖远县绿源蔬菜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蔬菜医院)的创立人和甘肃省青年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杨志啸的合作社积极吸纳农民社员322户,辐射带动新增蔬菜种植面积4.2万多亩,累计为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81个,创造劳务收入822.2万元。2017年,合作社年综合收入达9100多万元,实现净利润560多万元,所有社员都已全部脱贫奔小康。


创新思路让“闲产”变“资产”


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顾家善村,靠发展旅游、花卉两大主导产业,打造庭院休闲观光品牌,还被推选为全国百个特色村庄之一。2017年,顾家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逾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也超过了1.8万元。


是什么让这个几年前集体经济处于“空壳”小村庄迎来大发展?顾家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富介绍道,顾家善村先是吸引回乡创业青年成立旅游公司,通过整合党群互助资金8万元、28户贫困户56万元的扶贫到户资金入股,围绕景点打造、配套设施、农特产品销售开展多元化服务,实现收入约10万元。同时,引进白银三润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农家乐,年接待游客量约1.6万人,直接经济收入约52万元,每年定额分红村集体5万元。此外,村里加大了村级闲置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与甘肃恒裕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通过土地入股,投资1200万元建设顾家善1982文化驿站,年收入可达60万元,村集体分红10万元。


这两年,在白银,更多的村庄正在像顾家善村一样实现美丽蜕变。白银市通过实施以党建引领为主导、党群创业为抓手、“三变”改革为平台、村级集体经济和脱贫攻坚产业全覆盖为目标的党群创业振兴乡村计划,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型经营主体让“单挑”变“抱团”


景泰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草窝滩镇三道梁村决定将党群创业互助会资金入股景泰县和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流转盐碱弃耕地1500亩,投放鱼苗4万斤、虾苗16万尾,由村党支部成立劳务协会,根据公司需求进行劳动力入股,解决劳务用工6000余人次。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3万元。


“村级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离不开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龙头的带动。”白银市相关负责同志说,白银通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从分散生产的“单挑”模式转向有组织、规模生产的“抱团”模式。如今,“土地出租挣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入股参股挣红金”的发展模式,已在全市702个行政村全面“开花”。


白银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党群创业振兴乡村计划开展以来,全市702个村全部注册成立党群创业互助会,市、县、乡、村共筹集资金1.4亿元,每个村党群创业互助基金都达到20万元以上,已有635个村将资金投入406个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真正让更多农民紧跟党组织找到脱贫“指南针”。目前全市已有38.74%的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76.07%的村达到两万元以上,86.32%的村达到1万元以上。(魏邦国 吕少波 记者焦宏吴晓燕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