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者最大的特点是,创业者现状图

铅笔路专栏作家|沸腾的资本

沸点资本:一家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倡导手艺人投资,伴跑创业。关注互联网安全、新技术、教育娱乐、消费升级等领域的新兴创业项目。

2018年创投圈迎来寒冬,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成为摆在行业前的三大难题,所以中国的VC行业到了必须要优化和迭代的时刻,这个时候不盲目随风口摆动,有稳定投资逻辑和步调,能够给创业者带来高质量服务,以及有显著投资业绩的机构,会成为黑暗中的亮点。

继2016年创业寒冬之后,今年盛夏,市场听到风投即将入冬的消息。“VC跪了,工资被砍了,一家机构三周年倒闭,第一期是最后一期,资金也在掉下悬崖。”资金短缺,债务偿还”.所有可怕的字眼占据了新闻头条,似乎都在叫嚣2018年风险投资圈没有春天,裸筹难。

然而,相对而言,仍有不少基金宣布完成募资,甚至过度募资。如沸腾资本宣布完成20亿元双币基金募集,君联资本宣布完成10亿元二期医疗健康专业基金首轮募集.在募资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这类消息也在向行业释放信号。

市场环境忽冷忽热,有人欢喜有人愁。投资机构和企业家应该如何应对?

Winter is Coming

据统计,2017年国内创投、私募机构募资规模达2624亿美元,较2016年的1896亿美元增长39.35%。2018年1-5月,募资规模为234亿美元,较2017年1-5月的1102亿美元增长-78.77%。

而随着2017年冬季颁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也就是俗称的《资产管理新规》,对资产管理产品嵌套、银行外包投资收缩、私募股权投资杠杆化等方面的规定,将使银行难以自行融资,从而引发风险投资行业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私募股权基金面临更大的机构客户资金流出压力。

在国家“双创”的推动下,创业项目不断涌现,涌现出一大批民营VC/PE机构、国有机构、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等。纷纷进入市场。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如果说原来是一块蛋糕十家分,现在则是一块蛋糕千百家分。面对如此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机构出现募资难题也不是怪事。

事实上,市场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是时候上交成绩单了。如果没有好的投资业绩,LP没有得到预期的投资回报,那么接下来的募资肯定会大幅减少。可以说,这是一些投资机构的“泡沫夏天”。

当然也不排除国内投资一般是3 2、5 2的模式。有些机构可能刚投资了几家公司,短时间内收不到效果反馈,回报周期长的需要时间和耐心,显然当市场缺乏耐心的时候,募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黑暗中的亮点

零二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现在投资市场伴随着市场浮躁、投资机构鱼龙混杂以及缺乏优质项目等问题。

随着基金数量的增加,新基金不断出现,也难免出现混淆市场的不靠谱基金,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上演。有报道称,一些机构资金不足,但仍“吸引”创业者,有的签下大量ts占坑,但因为筹不到钱而放弃投资,甚至有机构放弃了携带,靠基金管理费度日。

82162304f1c9eb8" />

有不少机构凭借募来的资金,赶着风口就投,生怕错漏,洒下的网遍布各大赛道,真正成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大多数机构的打法,如果投资了100个项目,有10个拿得出手的话,也可以在行业备受关注。


但是随着募资难度的加大,广撒网再捕捞的方式将逐渐失效,一是市场上优质项目的挖掘难度加大,创业项目增多也意味着沙里淘金的难度加大;二是机构会更偏爱中后期相对稳定的项目,可以减低风险,而这些项目并不容易进;三是创业者逐渐掌握主动权,声誉较差的机构难以获得创业者的信任,因为对于创业者来说,拿谁的钱不是拿,关键在于机构能否提供除资金以外的更多“附加”服务。


因此市场上不盲目随风口摆动,有稳定投资逻辑和步调,能够给创业者带来高质量服务,以及有显著投资业绩的机构,会成为黑暗中的亮点。


这类机构不盲目追求风口,不在潮起的时候一头热猛扎,也就不担心会在潮落的时候搁浅。坚持稳扎稳打的投资逻辑,比如只专注于投细分领域的机构,医疗、互联网安全等专项基金的募集还是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比如坚持一年只投十家左右但是保持高成功率的机构,因为有明确的打法,也不会随市场的波动改变,关键在于,能够给创业者带来更加切实的服务,在众多机构中凭借实打实的投后服务,获得大量的优质的创业项目的关注和信任。


中国的VC到了必须要优化和迭代的时刻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15日,已登记备案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合计近1.38万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数量超2.83万,算上未备案小机构,市场上的PE/VC数量估计在3万家左右。


机构多如牛毛,满大街都是创始合伙人、管理合伙人,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就能听见“融资、创业、估值”等词语。激烈的竞争给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的小机构更甚。


虽然一线基金基本上都是经过数年的经营,已经有了稳定的资金渠道,但是也有传某机构合作多年的LP退出转向其他机构或者削减投资金额的案例。VC不是高枕无忧等钱来的行业,机构只能靠高水准的业务能力和投资业绩证明自身,才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


事实上,募资难的本质是市场正在淘汰不专业、没实力的机构。行业即将进入洗牌期,一些业绩不好、业内欠缺声誉的机构会被淘汰,行业资源将向具有专业能力、稳定团队的机构聚集。


有人称,“中国的资本市场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的GP。淘汰掉一些差的,留下好的,这是好事,鱼龙混杂的市场也需要一个沉淀。”


而从对待创业者的角度来说,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涂鸿川认为,“早在95年,创业者最大的特点就是缺钱,而且也不懂资本市场;十年后的05年,创业者变化了,开始有自己的思路,累计些创业融资的经验,但依然面临着缺钱的问题,而且资本数量少;而现在优秀的创业者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对资本、市场、技术都很有经验,也都不缺钱。


对于投资人来说,更像是创业者的合伙人,纯粹给钱是行不通的,创业者在变化,投资人要给创业者更多的服务,各方面帮助他们,最好是合伙人亲自上阵,才能保证跟他们同频,保证企业的成功。”所以中国的VC行业到了必须要优化和迭代的时刻。


市场正在倒逼投资机构,未来能活下来并且活得好的投资机构,一定是高度专业化的,包括行业、财务、合规等方面的专业度,基金的管理和风控水平的专业度,以及对被投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必须进行提高和拓展。


洗牌之后,黑暗中的亮点会越来越突出。这是一场去伪存真的筛选,洗牌后留下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机构。


创业者和投资人互相迎合不是好事


很多创业者会为了拿到融资去追求所谓的风口,直播兴起就做产品+直播,ICO火热就变成了产品+区块链应用,也不管是不是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完全被牵着鼻子走。虽然大家都明白,创业不是为了迎合投资人,不是为了迎合钱,然而在市场资金紧张的时候,这种表现却尤为突出。


所有的项目扎堆都想挤进头部机构的视线,有时候会为了追风口走弯路,而中小机构很难接触到项目,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所有的机构都在争抢头部项目,事实却是高质量的项目越来越稀缺,投资人着急拿下项目迎合创业者,比如即使签了TS起草了协议,却被其他机构以更高的估值撬走项目,这不可避免地造成项目估值水涨船高。


根据清科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有66%的机构认为当前投资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企业估值虚高,有投资人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果必须融资,应该不要在估值上做过多的纠结,尽快拿到钱才是关键。这对于企业来说,调整或者说矫正估值肯定是有难度的,但对于投资人来说其实是很乐于看到这一现象的,这也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经之路。


沸点对此的建议是,创业者不要因为市场的变动而自乱阵脚,对于急需进行下一轮融资的企业来说,适当地调整估值无可厚非,解燃眉之急比较重要;对于暂时不需要融资的企业来说,用心把产品打磨好,对产品进行迭代和升级,不用担心没有伯乐。即使市场环境不乐观,也没有必要过于自降身价,修炼内功等待市场回暖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做法。


针对行业现状,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表示,“创业者和投资人相互迎合不是好事,说明行业还没有形成合理规则,创业者和投资人最好的关系是,相互保持平等和独立客观。对于投资人来说,募资难其实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你不能是把钱投进去就不顾不帮创业者,让企业自生自灭,因为这关乎到今后的业绩和募资难度,所以把钱投进去了就要负责到底,对于那些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投后服务上的机构来说,这是一件更有优势的事情。


对于沸点资本来说,我们不在市场火热的时候乱出头,也不在市场冷淡的时候沉默。保持自己的投资逻辑和步调,虽然已经完成了一期基金的募集,接下来还是要专注于对优质项目的挖掘和匠心服务,坚持把50%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投后服务上,和项目一起成长,我们希望达成的结果是让项目本身的表现说话,项目为沸点站台。相信只要用心做投资,帮助企业成功,无论募资环境是乐观还是恶劣,对于好的投资机构来说并不会有多大影响。


编辑 | 丹丹


铅笔道.头条号签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