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社科学术圈推送的第2190篇文章
01 . 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
无论是研究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如何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大概是几乎所有研究生都或多或少困惑的事情。记得读硕士的时候,绞尽脑汁确定论文的研究课题和内容,最终选择了指数基金业绩评价这个课题。当时(2000年),基金行业在中国刚刚兴起,指数基金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为指数基金不以超越市场回报为目标,在中国人中间引起了很多争论,但以指数基金为载体的被动投资在美国已经相当流行。应该说这个话题还是挺新颖的,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当时互联网还不普及,在国外也无法查阅相关研究成果),我觉得论文的创新性不够,总是被引用为遗憾,但硕士论文的写作给我的感觉是创新并不难。
我在澳大利亚读博士的时候,导师鼓励我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问题。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联交易与公司绩效:中国的掏空与佐证》。这篇论文的题目终于确定了,除了一直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还因为看到了2003年8月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号文件。除了在选题上的帮助,这份通知对我论文中核心变量(空心化和支撑)的测量也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说,政府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绝对是我们研究方向和选题的宝库,大家都应该关注。其实,如果你看了各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有上述特点。最近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吴英案,应该说是我们经济管理法学专业研究生非常好的话题。关注政府部门的关注点,除了保证选题相对新颖外,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也相对较好。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大国,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社会热点数不胜数。我以上的经验表明,只要大家关注这个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不会担心找不到好的话题,做相应的创新。
主题选择有快捷方式。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社会科学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国家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也将发布类似的项目指南。研究生在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论文选题时,应针对国家和社会最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经济管理类法学专业,一定要有现实意识和问题意识,才能使研究真正有价值。在研究这些指南的基础上,大家可以将相关问题提炼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在这方面,他们可以顺利通过开题,少走弯路;另一方面,相关研究成果易于发表。总之,研究工作只有符合国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需求,容易创新和创造价值,才能有前途。去年,我能够在前期成果较少的情况下中标这个项目。主要原因是选题新颖,符合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国家关注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当然,中信泰富炒澳元造成的巨大损失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项目。如果研究生能够积极向导师学习,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一方面可以尽快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导师可以轻松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和老师一起做项目的过程密切相关,互相学习;合作的研究成果一经发表,将对研究生自身的学术生涯产生积极影响。即使他们的导师暂时不负责相关的课题,他们也往往有自己专注和擅长的研究领域。在结合自身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基础上,研究生若能挖掘出值得研究的方向和课题,对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
研究生对研究方向和课题选择的确定应结合其本科专业、过去的工作实践和所在院校的学术优势来考虑。我们要热爱所学的专业方向,立足所学专业方向,努力做到研究生学习与以往知识和行业实践的最佳结合,发挥所长,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早出成果。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来说,不要做自己不懂或者不熟悉的事情,不要善变,远离自己的专业。如果以后想考博士,就要尽量用考博的专业方向和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来接近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这样才能在竞争中领先。想去事业单位或企业,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就业方向联系起来,尤其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
除了时代特征和学术前沿外,选题要明确,要记住论文的选题不能等同于导师的选题。选题应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如果覆盖面太广,包含的问题太多,研究就很难顺利开展和完成。话题的范围应该适中。一般来说,研究范围应尽可能缩小在硕士学位范围内
“小题大做”,写深写透;不要“大题小做”,宽泛无物。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的容量也有限,论文里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论述清楚,有一定新意,就很不错了。02 . 如何进行学术创新?
关于创新,其实一点都不难,但切忌为创新而创新。几乎所有的学术文章最后都会指出文章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就是很好的创新切入点。创新有大有小,从思想上来说,大家一定不要盲从,一定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是那些想在学术领域做出成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其次,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因此,研究生一定要及时关注专业内最新的外文文献。由于国外正式期刊上的文章往往是两三年前写好的,所以要跟踪比较新的东西,可以参考国外研究者写作的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大家可以通过在www.ssrn.com、scholar.google.com(谷歌学者)以及国外大学网站上通过关键词来直接搜索。创新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如变量代理和测度,变量多样性,样本跨度和广度,计量方法改进等等。另外,在论文写作中,大家要把自己有特色的地方、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地方详尽描述出来,使自己的创新得以体现。处处留心皆学问,广大研究生一方面不能等、靠、要,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多思考,多动笔。另一方面,要多与自己的导师及师兄师姐交流,努力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增长创新能力,等待合适的机会厚积薄发。
虽然由于专业的限制,我的建议不可能关注到非经管以外的学科,但是基于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的特点,应该说每一个学科值得研究的问题都很多。广大研究生要做的,就是睁开双眼,多看、多想、多写就可以了。最后,祝全体研究生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本文来源:中国知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报,2012年第5期。
原题为:浅谈研究生论文选题及创新———一点个人体会与研究生们共勉;
作者:郭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