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18日报道,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干部作风是群众评判政党的首要标准,是凝聚人心最重要的政治因素。事关党的威信和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的拥护,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抓手,特别是抓好“关键少数”作风,意味着抓好作风建设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抓住制胜法宝,对于促进企业家良好风气的形成将起到重大作用。
首先,我们必须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把自己放在首位,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党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政治高度,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认真调查、深刻解剖,找出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着力点”,才能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为立足点。在干部作风建设中,一定要抓问题不跑偏,扭问题不放松,这样才能看到解决问题的真正能力。这不仅是敢于自我割损的自我批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可贵品质的体现,是他们取得成就的基础。工作流程再造应该作为一个突破点。解决问题不是终点,要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用规律指导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整改中,要按照工作流优化和再造的原则和要求,梳理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梳理好本部门的工作职责,认真研究工作流。在此基础上,通过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避免问题反弹,将工作职责体现在流程中,将规章制度融入流程中,将能力素质展现在流程中,使再造工作流程成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支撑。让我们把问题引导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为龙江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必须以评价机制为保障
评价是检验干部作风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改进干部作风,不要自说自话,不要自我评价。他们既要接受组织考核,也要勇于接受群众考核、舆论考核、社会考核,让干部作风置于组织监督、社会监督之下,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重要的检验标准。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要强化组织考核机制。作风要素一直是干部选拔任用和年终考核的重点。当前,关键是要建立专门的作风考核机制,创新考核方式,充分发挥组织考核的强大激励约束作用。应建立社会评价机制。体制外第三方对干部作风的评价能更客观地反映干部作风的基本情况,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方法。要建立考核评价互动机制。组织评估和社会评价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开,让组织评估为社会评价提供更多的评价要素。特别是要建立社会评价结果快速纳入组织考核和组织待遇的绿色通道,使评价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干部作风一起大转变。通过强化考评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干部队伍,索尔
作风建设不是为了建设,也是为了“整顿”。最根本的是看工作成效。看看是不是追求卓越的好方法。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精致的工作态度,有“匠气”。我们可以在“细节”上下功夫,在细节上调查研究矛盾,在工作决策上有错不漏细节,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在群众工作中从细节上观察群众思想变化,善于在细节上做出突出成绩。让我们看看我们是否会成为一个快节奏的球员。要有一种刻不容缓、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做到有话就说,马上就做,抓到底,争取实效。能在“效率”上下功夫,善于从质量中求效益,做好每一项工作;善于从机会中寻求利益,把握各种机会;为了从时间中获益,快速决策不应该被延迟。把长期以来的嗜睡和充满激情的工作当成正常的工作和有价值的品质。看看这是否成为努力的真正方式。要求真务实,敢于承担责任,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躲闪、不畏惧、不退缩,勇往直前、积极进取。能够在“现实”上努力,做一个真实的人,忠诚守信,外表一致;做事实在,工作努力,恪尽职守;当官,关心群众,为民谋利。真正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把精力集中在党的事业上。只有用工作实效检验工作作风的转变,才能引导党员干部形成想做、愿做、能做、善做的良好氛围,真正用自己的精力去创业,为龙江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兰系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