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自主创业干点什么好,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

04年,高一的时候,记得那一年的两句话。在“一个人要生活在现实中,更要生活在理想中。”说这些话的人是钟南山,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他是抗疫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另一句是““如果做一件事你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比别人多200%的回报。”。说这句话的人是李翔。他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中。时至今日,他仍在构建自己的新“理想”。他是理想汽车的创始人。

我有几个熟悉的认识李想的人,但是只在几次活动中见过李想。听了他的演讲,分享了几次,他犀利,直接,谦逊。我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他。

互联网巨浪来袭

《异类》这本书里有一句话,1955年出生的美国人成功的概率比其他年份高得多,因为这一年出生的人在20岁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计算机革命的浪潮。按照这种观点,中国的互联网浪潮其实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革命的产业化基础上的,有相应的滞后性。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巨头杨、邱伯钧、马云、张朝阳、雷军、马、

1980年左右出生的人,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就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曙光,惹起了cmnet科技企业的脊梁。其中,王兴、张一鸣、程维为代表。

国内能同时赶上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汽车爆发的80后创业者并都有所建树的创业者,只有李想一人!

从左到右:戴志康、高燃、李翔

世纪初名噪一时的80后“京城IT四少”:

3A3;">戴志康、高燃、李想、茅侃侃,其中茅侃侃已经香消玉殒,高燃和戴志康活跃度不在。小时候的李想是《童话大王》的读者,是郑渊洁的粉丝,他特立独行的风格和成就就像一个个变成现实的童话。


李想是PC互联网早期创业者中成就最大的个人站长之一,从他1995年开始接触电脑,陆续经历“显卡之家”、“泡泡网”、“汽车之家”、“理想汽车”至今的26年里,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汽车的浪潮里他一直是那个特立独行的弄潮儿!


1995年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是全球互联网商业化发轫的年份,网景于这一年上市、微软于这一年发布了Windows95、C2C网站eBay、B2C网站 Amazon成立以及信息黄页雅虎依次于这一年成立。




中美初代目互联网大佬们


同年,大洋彼岸的丁三石离职成立了网易、杭州的杰克马也于这一年离职并很快开发出了中国黄页。这些伟大的先行者犹如火种,照耀了东西方的夜空,并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这时他们不知道,中国北方有个男孩有个男孩,已经开始遥望这片夜空,并在不久的未来,成为这片璀璨星河中的一颗!


李想的创业生涯,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两个十年和一个六年。


第一个十年是自1995年起,他所经历的“PC+互联网+操作系统”的泡泡网时代;第二个十年从做汽车之家开始,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电商”时代;第三阶段的6年,是自2015年理想汽车成立至今,是“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的时代,这也是未完结的6年,输赢未定。


盛宴之下,他,从未缺席!


在漫长的20多年里,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99年,中国互联网带宽范围只有14.4K-56K,下载速度约每秒7KB,远不如现在的2G网络,而今5G网络速率达到10GbPS、网络传输速度比4G快10—100倍。


进入21世纪,许多商业模式创新创业都是围绕“单位尺度下如何能处理和传输更多信息”展开的,而这跌宕起伏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史,不过是一个灿烂的结果,李想的创业经历就是这汪洋大潮中让人难以忽视的三朵浪花。


作为一个肄业高中生,李想首次创业便大获成功,“泡泡网”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IT垂直互动门户网站之一,后来又带领“汽车之家”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


现在他又创立了“理想汽车”,并成为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三大电动汽车新势力之一,在增程式电动车领域,理想汽车是毫无疑问的国内的王者。


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创业者,在这三次创业历程中,李想收获了诸多成功的喜悦,收获了名和利,但这背后也犯了无数的错误,经历过常人难以体味的挫折。




PC+互联网+操作系统时代:勇敢的追风少年


李想1981年出生于石家庄的一个普通家庭,七岁前一直生活在河北沧州的农村姥姥家,中学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这段经历,使得他自称自己像农民一样正直!


开明的父母让李想成为中国最早拥有电脑的一批中学生。


他初一开始接触电脑,1997年,李想开始读高一,那时他对拥有一台电脑的渴望可能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对智能手机的强烈需求,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父母花8000块给他买了第一台电脑,一台奔腾133。


少年李想


在那个万元户都很稀缺的年代,这笔钱绝对是个很大的数目了,那年,他才15岁,这台电脑改变了他的人生,这应该是他父母花的最值的8000块!


这台奔腾133让李想成为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第一批网民,出于对电脑的热爱,他开始研究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并把自己的装机心得写成文章,投稿给了《电脑商情报》。首次投稿便被采用了,并且获得整版刊出,稿费500元(也有说是600),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


于是,李想开始大量写稿,不断投稿给《电脑商情报》、《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这些主流IT媒体,由于他的文章水平不错,在当年稿子普遍60元/千字的情况下,李想的稿子可以给到300元/千字,是普通稿件价格的5倍,这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讲,绝对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成绩。


然而李想并不是天才,他的数学成绩一塌糊涂,他的文字特长和对电脑的热爱,加上他一贯的勤奋用心,让他在当年电脑IT内容创作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


1998年,互联网作为新兴事物受到资本的青睐,1999年,互联网在国内逐渐真正兴起,太平洋电脑、中关村在线在这年纷纷成立,这也促使他没有读完高中便于1999年做了“显卡之家”,专门做显卡内容资讯。


为了经营好这个网站,李想每天4点半起来查资料,5点多写好文章,上学前更新好网页。下午放学就跑电脑城,跟熟悉的商家借用最新的产品评测,继续写文章。


好的内容加及时的文章更新,让“显卡之家”在业内一骑绝尘。




电脑中显卡所在位置


由于他的文章质量高,更新频繁,这个个人站的日均访问量很快日均破万,这也让他的收入达到月入8000以上,是他父母工资的4倍。


后来,同行都骂他不按规矩出牌,但李想依然凌晨5点多准时更新文章。半年后,没有人骂了,因为其他网站都黄了,所有关心显卡的网民都跑到李想的“显卡之家”上了。到2000年6月,李想就从100多家显卡网站中杀出一条血路,做到了业内第一。


面对互联网发展的大好形势,李想选择了辍学创业,而他父母对他的决定再一次选择了尊重和支持。后来李想多次对父母的开明表达了感激。


李想很明白自己存在技术短板,于是他找到了同城的竞争对手——樊铮(樊铮当时的网站浏览量在石家庄仅次于李想),开始和樊铮一起做他的个人站,他们成立了公司,股份比例是六四开,李想是大股东。


少年李想和樊铮


樊铮其实做网站要早于李想,并且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年龄要长李想好几岁,这是一次美好的合作,因为这番合作可能白头到老(樊铮现在依然是理想汽车的重要个人投资人)。


2000年,李想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合伙人——邵震,邵震的加入,让偏处一隅的“显卡之家”移师到了中国互联网的中心——北京,也在邵震的建议下,“显卡之家”更名为“泡泡网”,公司业务也扩展到IT全品类测评。


两个人的联手创造了“泡泡网”的辉煌,也让李想在2006年因为合伙人的反目遭遇了创业过程中的第一次至暗时刻。而这次风波的化解人是现在在币圈和东南亚地产圈臭名昭著的前“中国天使第一人”——薛蛮子,他也是后来“汽车之家”的天使投资人。




薛蛮子




李想胜于产品和内容、樊铮胜于技术、邵震胜于对互联网的理解和销售,这样三驾马车的组合为“泡泡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乘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东风,以及李想对人才的重视,2003年,公司营收就破了百万,同年李想买入了人生中第一辆车,一台中国首发的POLO1.4手动档。


2005年,“泡泡网”年营收破2000万,净利润破千万,这一年,李想年仅24岁。但是,“泡泡网”日后的败落,却在两年前就埋下了。


2003年的非典给互联网带来的影响绝不亚于今天“新冠”给今天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2003年5月淘宝网成立,2004年1月京东商城成立,2004年马云第一次提出了“网商”的概念,这也让很多IT人意识到商品交易才是网络平台未来的方向。


李斌的易车网,还有马云的阿里巴巴都是从这一年开始起飞的(2005年雅虎入股阿里巴巴)。李斌在2004年的时候,就意识到网络平台一定要介入交易,“电商”这个词在当年只被少数人感知到,大部分还属于懵懂甚至无知的状态,赢家往往就是在认知上领先了一步。




中关村在线


太平洋电脑和中关村在线一直是泡泡网的最大竞争对手,这两家公司先于泡泡网成立,并且在2004年前就先于泡泡网切入了交易领域,这也让泡泡网失去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除了这个战略失误之外,公司管理上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段时间,泡泡网差不多半数员工都跳槽到了竞争对手的公司。借用杰克马的话来讲,无非是钱没给到位或者做的不爽!


作为一个善于反省和思考的人,李想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在经营管理上有很多不足,这个短板他深深埋在心头。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行业老三是没有机会的,作为行业“老三”李想很痛苦,因为老三的命运是掌握在老大和老二手中的,老三的地位非常被动。这次痛彻心扉的经历也深刻影响了李想对后面“汽车之家”和“理想汽车”的经营和战略思路。


另外,2003年以后,整个电脑市场的发展开始平缓并往下走。市场爆发的时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市场平缓或者下滑的时候,再努力就没有用了,圈地变成了抢地,作为老三,泡泡网没有任何优势。


出于对竞争对手的关注,李想留意到,早在2003年,太平洋电脑就开设了自己的子站太平洋汽车网,这件事触动了李想。既然都是做评测,测IT硬件和测汽车没多大区别。


后来,李想和他的团队对多个行业和方向做了研究和评估,根据自己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做个汽车网站也许是他们最大的机会。


本篇完,接下来请看中篇。


))))))))))))))))))))))))))))))))))))))))))))))))))))))))))))))))))))))))))))))




后记:败经首篇没有写失败者,而是写了一个连续创业成功者,因为李想曾经是笔者少年时的偶像。他的经历曾经是激励笔者大学就开始做生意的因素之一,还记得大一那年,早晨给全班男同学每人两个包子一包牛奶,然后他们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一起发传单做广告的景象。在此,感谢那些散落在天涯的老同学!下篇将对李想的个人经营中失败、成功的因素从经济和科技周期的宏观角度、以及战略和战术思想的中观角度,以及李想的管理思想的微观层面做出个人解读,欢迎阅读指正。作者简介:短暂做过早期项目投资,也曾经在部分创业项目上有小成,也遭遇数次失败。作为马后炮,析败致胜,希望个人解读能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启迪,做一个有态度、有力度、有价值的马后炮。欢迎加入我们社群共同勾兑创新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