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板和a股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创业板股票

都市快报讯今日,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创业板指数一度触及3560.88点,而上证综指同时达到3559.72点,这意味着创业板指数历史上首次超越上证综指。

今年以来,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指数越来越勇,涨幅超过19%,逼近技术牛市标准;代表“传统经济”的上证综指表现不佳,其收益甚至不及该行年内理财表现,恰恰反映出当前投资者对中国未来经济转型、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等给予了更高的预期,而创业板则意味着超越上证综指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创业板指反超上证综指

1991年7月,上证指数正式登陆中国资本市场。基准日定在1990年12月19日,基准日指数定在100点。上证指数作为a股市场上最早公布、最具影响力的指数,长期以来被视为a股的代名词,所以很多投资者在谈论a股时基本都是看上证指数。

从1990年到2010年,上交所从最初的8只股票,也就是第一代投资者所熟知的“老8只股票”和22只债券,发展成为拥有894家上市公司、938只股票和18万亿只股票的股票市场。还拥有199只政府债券、284只公司债券、25只基金、回购、权证等交易品种,初步形成大型蓝筹企业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触及6124.04点的峰值,至今仍是a股市场不可逾越的高峰。

直到2010年6月,创业板诞生,改变了现有资本市场的格局,从1000点开始。与上证指数“银地宝”(即银行、地产、保险)、“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的构成不同,创业板是指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创新创业,这让中国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给予了更高的期望,梦想着有一天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随后的10年间,创业板指数在二级市场表现出比上证指数更高的灵活性和增长活力,2015年最高达到4037.96点(创业板指数上涨84.41%,上证指数上涨9.41%)。目前创业板指数再次达到3560.88点,不仅盘中超越上证指数,2015年似乎也指日可待。

从现阶段创业板指数的构成来看,今年创业板指数第一权重为——,在宁德时代已经上涨了60%。此外,爱尔眼科、迈瑞医疗、东方财富等创业板权重股今年也产生了不错的投资回报;与此相对应的是上证指数的权重股,如——银行、地产、保险等。都是不吉利的,而且今年整体表现一直不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创业板指数正在超越上证指数,两者剪刀差不断拉大的原因。

传统经济VS新兴经济谁更能代表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证指数是中国传统经济的代表,由一系列成交量最大、行业影响力最大、成长性稳定的传统蓝筹公司组成;创业板指的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像目前上海市场的科创板一样,包含了一批涵盖新能源、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头部“硬核”创新创业企业。它代表了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期望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会。现在创业板指数很强,上证指数远不如创业板指数,所以不是

来的A股市场就一定属于创业板指,投资创业板市场比投资上海主板市场更有价值。”杭州某券商投资顾问指出,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也就30来年历史,两个市场都是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的市场,并不能用过往涨幅和点位高低评判谁比谁更有投资价值。从专业投资的角度来区分,就是‘价值’和‘成长’,上证指数对应价值,创业板指对应成长,两种投资方法并没有绝对优劣之分,而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问题’。有投资者可能会说,上证指数10年前就在3500点,现在还在3500点附近,所以投资上海市场股票的回报为零,没有意义。这样的说法是有很大缺陷的,许多专业投资机构通过布局业绩增长稳定、每年有固定分红的主板大蓝筹公司,在承担有限风险的前提下,每年从这些优质蓝筹公司上获得了稳定回报;而投资创业板成长类公司的投资者,表面上看,这些公司的业绩增长幅度更大,股价更具弹性,但许多个人投资者因为频繁追涨杀跌,最后在创业板市场上‘赚指数亏个股’的案例比比皆是。换言之,投资低增长的上证指数不一定亏钱,投资高成长的创业板市场并不一定赚钱,而是要看个人的性格和风险偏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眼下,中国经济正在转型,投资者给予了代表未来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创业板和科创板股票更高的估值、更大的期许,这非常合情合理。兴业证券指出,成长依然是推荐的核心主线,但是更关注性价比,更关注赔率更好的方向与个股。另外,可淘金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建材行业的玻璃、有色的电解铝等优质核心资产。


该机构认为,成长是下半年主旋律,7月聚焦科创“小巨人”和“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细分方向。成长板块4条主线不变:1)AIoT,万物互联,以鸿蒙为代表的中国国产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手机、汽车等相互链接,孕育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如:计算机、通信、电子等。2)医药,创新、景气、科技与消费属性兼具,重点关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方向。3)新能源链条。媲美消费电子10年黄金成长周期,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政策+需求+技术变革三轮驱动,重点关注:新能源材料、锂电设备、汽车、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4)高端制造设备。主要围绕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化、国产化,顺应行业需求和景气发展,可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军工等方向。


接下来成长行情重点在于,淡化指数,挖掘长期性价比更合适的个股,特别是市场关注度不足的科创“小巨人”。


中金则建议短期内均衡配置成长和价值、并适当向成长板块倾斜。在监管不确定性上升的环境下,投资者需要审慎把握成长板块内部机会,建议超配信息技术、消费、医疗保健、部分制造业、油气以及多元金融,同时低配地产、保险和公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