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能卖钱
“赶紧把这些不要的糯米叶捡起来,轻轻的,别碰!”近日,在吉林省玉树市大岭镇的一条乡村公路上,玉树市妇女草合作协会会长周正在组织群众捡拾散落在路边壕沟里的玉米叶。
“我经常接到农民的电话。我上来就问:你在收玉米叶和玉米须吗?这东西还能卖钱吗?”周笑着说,“我跟他们说,我可以把树叶捡起来好好干。我可以在一个地方生产800磅好叶子,平均收入增加2000元。我还能卖200多公斤玉米须,平均增收1000多元。”
玉米叶能卖钱吗?这应该从2016年开始。2016年,1984年出生的农民周参加了长春市妇联组织的免费制图培训班,为她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在玉米丰收的秋天,周囤积了5000多斤玉米叶。没想到,下大雨的时候,她小心翼翼地盖上了玉米叶。但等清了,都发霉了,一片叶子也不剩,她当场赔了一万多元。回忆创业初期的艰辛,周是个满腹珍宝的人。“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的半年时间里,由于缺乏经验,我损失了6万元。钱是借的,我咬着牙也得撑着。”周对说道。
在长春市妇联对草编产业发展的持续帮扶下,逐步成立长春市妇女草编协会,吸引优秀人才,成立长春市草编艺术R&D中心,对接市场,组织妇女草编大赛,搭建展示平台。在长春市妇联的帮助下,周不仅还清了欠款,还将草编业务从副业改为主业。她还成立了玉树市妇女草合作协会,与村里的妇女一起创业。长春草编逐渐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订单越来越多。
“垃圾”变“宝贝”
44岁的周艳华是吉林省省级贫困村玉树市大岭镇民主村的一名农民和贫困户。因为丈夫患有眼疾,不能工作,家里5亩6分的收入有限。此外,老人生病,孩子上学,生活非常贫困。"我一年到头都买不到新衣服。"周艳华说。
2017年,周艳华利用业余时间在村里起草周燕的文学作品,第一份正式订单就交给了260元。周艳华说,他不仅学会了编草,还成为了邻村编草班的助教。通过自己的双手,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赚了近3万元。
随着会员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精良,订单越来越大,玉米叶的消费越来越快。2017年6月,玉米收获前三四个月,合作社储存的4万公斤玉米叶全部用完。
周告诉记者,他当农民的时候,收割完玉米后就把秸秆和树叶一起烧掉。现在想想,它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明年,她不仅会收获更多的玉米叶,还会收获稻草。“我已经和辽宁的一家企业谈过,合作把秸秆做成环保餐具。真正把‘垃圾’变成‘宝贝’。”周对说道。(根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