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京
政府鼓励大众创业,旨在通过创业促进就业。对于创业者来说,首先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创业?或者说,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有学者认为,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科斯的代表作我读过很多遍,真的印象深刻。1991年,他因在交易成本和产权研究方面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是经济学大师。既然他给了答案,我为什么要在这里重复老话?说实话,我认为科斯只是以企业为样本,解释计划和市场的边界是由交易成本决定的,但他并没有回答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事实上,交易成本只能决定企业资源配置的规模,企业的出现并不是由于交易成本。读者可以验证你随机找了一个创业者,问他当初为什么创业。为了节省交易成本,他十有八九不会这么说。
在科斯的文章发表之前,关于企业为什么会出现,有很多解释。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从分工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制针。他说制针有18道工序。如果没有分工,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但是通过分工合作,一天可以做4800针。后来,经济学家亚瑟得出结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分工的利益。
与史密斯和亚瑟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奈特用“不确定性”来解释。他说,经济活动通常需要合作,一方面,合作需要有人作为管理者来指挥,另一方面,也要有人把自己置于管理者的指挥之下。问题是谁将成为经理?奈特解释说,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管理者只能是那些对市场变化有特殊判断(专长)的人。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建立某种组织联系时,企业就出现了。
然而,科斯不赞成亚瑟的结论。一方面,他同意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但他认为分工不是企业出现的原因。他指出:要实现分工的效益,不一定要建立企业,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比如A和B分工,A专门纺纱,B专门织布,然后A把纱线拿到市场上卖给B,这样分工的好处就能实现。于是科斯得出结论,如果A和B组成一个企业,那么企业的交易成本必然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
科斯也质疑奈特。科斯承认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并不否认有人需要预测市场变化,但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有判断力的人必须亲自进入企业,他们可以通过出售自己的“建议”来赚取收入。科斯还说,企业的出现与不确定性无关,没有不确定性的时候就需要指挥。说到底,有判断力的人进入企业的原因是市场上卖“建议”的交易成本较高。
科斯不同意亚瑟和奈特的观点,我也不完全同意科斯的观点。那么,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明确三点:第一,要素所有者创办企业的动机是什么?第二,要素所有者中谁会成为企业家?三、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只有把以上三点讨论清楚,才能真正从理论上解释企业的存在。
首先,分析创业的动机。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要素所有者同意成立企业,他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否则人们不会合作。这个共同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不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而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经济学假设资源是稀缺的,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是有限的。要素所有者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整合要素。否则,单靠做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新的问题是:要素一旦整合,就需要企业家来指导,那么企业家是谁呢?奈特认为,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市场判断力的人会成为企业家。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在我看来,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因素中,哪一个更稀缺,这个因素的拥有者就是企业家。如果资本更加稀缺,资本雇佣劳动力,资本所有者成为企业家;如果技术更稀缺,技术雇佣资本,技术的所有者就是企业家。
有了企业和企业家,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规模?有两种观点:通常的解释是最优规模等于边际收益
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7592724" qid="6574014938572952846" mention-index="0">边际成本决定;而科斯却说,是由企业配置资源与市场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决定。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其实两种说法都对。要知道,科斯讲的企业规模不是产量,而是企业配置资源的规模。资源规模与产量不是一回事,前者由交易成本决定,后者则决定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回头再说创业。以上分析对大众创业至少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创业首先要选准投资方向。前面分析过,创办企业是为了追求规模收益,而取得规模收益的前提是产品有需求。若产品已经过剩,再增加投资必然会加剧过剩。产品卖不出,怎可能取得规模收益?故创业者的第一等大事是选准投资方向,要是方向选错,必满盘皆输。
启示二,创业者要具有整合要素的能力。假若你准备创业,不妨扪心自问:你是否拥有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目前资本与新技术相对稀缺,若你拥有资本或新技术,当然可以创业。但若你既无资本也无新型技术,你凭啥整合别人的生产要素?别人也不蠢,怎可能让你空手套狼?
启示三:创业重点是要把企业做强。企业可通过扩大产量取得规模收益,但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企业最佳产量是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决定,如果生产规模一旦超过最佳产量,边际收益会小于边际成本,规模收益反而会递减。故创业并不是将企业做大,而是要做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