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晨光0.5笔芯多少钱一支 圆珠笔生产成本

4月20日,知乎问:“陈光文具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大家喷得这么厉害?”在知乎上,包拯余明性侵养女等热点事件高居榜首。

这个第一次进来有点蹊跷,知乎有网友质疑背后有资本运作的痕迹。

但是在这个问题下,我们还是看到一些人认为陈光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抄袭、换壳不换芯、质量不稳定等。并折磨着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式国产文具。

自1997年陈光成立以来,有哪些年轻人上学路上没有陈光潘的陪伴?这支笔为大家刷了无数的考题,创造了它作为国内文具第一股的市场地位。根据一只15厘米长的钢笔的说法,陈光文具2019年出售的钢笔可以首尾相连地绕地球赤道八圈半。

国内文具品牌有几千万。晨光为什么屹立20多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这种旧文具的辉煌应该延续到什么时候?

1

槽点满满

但晨光依然是国内销量最好的笔

具体来说,晨光中有哪些槽?

在知乎“陈光文具”话题下看问答本质,最热的问题透露出对这个品牌——的不满

“为什么感觉中国的文具发展停滞了?”

“百乐、三菱等日本笔为何比晨光、真彩等国产品牌更受欢迎?”

“为什么我觉得晨光笔越来越可能被百乐、斑马取代?”

……

从热门答案的词频来看,知乎用户经常会将价格与陈光、真彩、爱好等国产品牌进行对比,将质量与三菱白乐等国外品牌进行对比。无论怎么对比,晨光在知乎用户眼里似乎都不算什么。

其中常年换壳不换芯的套路备受诟病。

哔哩哔哩UPmaster“蒂拜文具社区”对陈光11款水性笔芯进行化学测试后发现,笔芯的墨水性能完全一致,只有外壳不同;知乎用户Crash Piao反复观察并撰写了2004年陈光生产的首款0.3毫米中性笔替代MG-6101,得出2004-2016年该产品的笔管长度和笔型设计基本没有变化的结论。

但事实上,陈光仍然是中国最畅销的钢笔。《陈光财务报告》显示,2019年公司营收1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达到10亿元。市值再创新高,保持“中国文具第一股”的地位。

一方面是知乎用户眼中的“普通货”,但另一方面又是a股市场的领头羊。看似有些矛盾,但这其实可以解释——“你不是我的用户。”

从陈光在财报中提到的“四大传统核心业务赛道”的人群定位来看,无论是大众产品赛道还是办公产品赛道,陈光产品更多面向的是学生和办公用户。

显然,这不是文具爱好者的定位。对于这些目标客户来说,文具是一种刚需的消耗品。他们对价格很敏感,对产品的要求很可能停留在“易用”上。

然而,那些有着严谨批判眼光,对一支笔进行综合评价的文具爱好者,并不是陈光的主要目标群体。

淘气的

宝的销售记录一定程度上能够证明这一点。


从各个品牌的畅销款来看,低价款国产笔仍然最受市场欢迎。晨光V8401和真彩GP118两款最畅销产品零售价分别为每支1.5元和0.49元,远低于日系对手三菱的UMN-138/105(5.95元)和百乐的P500(9.45元)。


从销量上来看,便宜的晨光月销量超过7.5万件,而价格更高的百乐销量超2万件——如果考虑到每个学校门口都有的晨光门店,晨光的销量会高出更多。


悬殊的价格说明,晨光和三菱、百乐各自处于不同的赛道,面向不同的人群。即使在细节上被疯狂吐槽,晨光销量远超百乐和三菱也有迹可循,这几年各种下沉的故事告诉我们,低价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更刚需。


但我们注意到,另一个更加便宜的国产品牌真彩,在各类评测中表现也挺好,为啥销量也远不如晨光呢?




2


晨光是如何成为国产文具龙头的?




1997年,来自广东汕头的文具代理商陈湖雄创立中韩晨光文具,这时候真彩的首款自研产品“真彩009”已经连续多年销量过亿。


与真彩的技术流不同,17岁就离家当推销员的陈湖雄,相信生意是跑出来的。创立晨光之前,他历时8年跑遍全国各地,主要代理韩国和台湾的文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大部分上游的文具供货商倒闭时,陈湖雄已经是韩国一些文具品牌在国内的全国总代理。


对于陈湖雄来说,渠道才是晨光的命脉。


2004年9月,晨光率先在业内提出“样板店”概念,面向全国启动了“晨光样板店工程”,店家在自己的店招旁边挂上晨光文具的红黑色招牌,店内展示更多的晨光系列产品,晨光则从形象提升、商品陈列优化到销售额增长、经营质量提升等方面对样板店作指导。


到2008年,晨光在全国的挂牌店已经超过了3万家,实现15亿元的营收,创造了连续5年每年业绩增速超40%的业内奇迹。2009年,晨光已经建立了28个省级配送中心,拥有1800多个渠道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在2002年就已开启挂牌行动的真彩,也让自己的橙色招牌挂满了3万多家文具店。


竞争激烈之下,晨光于2008年启动连锁零售业务,并于2009年初在上海开设试点专营店139家。与之前的双招牌不同,此次晨光给每家文具店补贴3000元,并且免费安装招牌、提供货架,要求则是店家只能挂晨光文具的招牌,店内基本上只能卖晨光文具。


对于不少店家来说,不同品牌的笔并没有太大差别,有补贴还有免费货架可以升级,何乐而不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学校门口的晨光文具店越来越多,真彩挂牌店越来越少。


一位2006年开始代理晨光文具的区域代理经理向DT君表示,最早晨光跟其他品牌一样,主要是在批发市场寻找愿意代理晨光产品的批发客户,签订代理合同,约定一个销售任务,完成销售任务可以获得更高的销售返利。


“那时对区域代理的限制还相对较少,我们可以同时代理其它文具品牌。区别主要是,晨光与我们签订的是独家代理协议,而其它品牌一般在同一市场会签两个或更多代理商。”该经理告诉DT君,“后来对代理的限制就多了起来,如果接了晨光的代理,就不能再代理其他牌子了(非晨光优势产品线除外,如数码产品)。”


这种同一市场下只设置唯一代理商,再由上一级代理商去发展下线的做法,被晨光称作“层层投入、层层分享”的“晨光伙伴金字塔”营销模式,这种模式无疑调动了各级代理商开拓市场的积极性,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独享该区域的经营收益。


不管是合作经销商还是线下样板店和加盟店的数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在这种模式下,晨光文具店一步步将自己的红黑色招牌挂满了全国。


2014年4月和5月,晨光与真彩前后脚提交IPO申请,当时晨光的业绩已经蒸蒸日上,而真彩则连续三年盈利下滑,每年净利润不足5000万元。随后,晨光于2015年初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而真彩则在等待两年之后折戟。


近年来,晨光依然在不断拓展着线下门店的数量,其零售终端从2014年的6万多家一路增长到2019年的超8.5万家。


对市场的快速占领,使得晨光笔越卖越多。2013年,晨光笔卖出了接近13亿支,平均我国人手一支,到了2019年,晨光笔类产品销量已经接近23亿支。学生文具和办公文具的销量也分别从19.7亿、3.3亿件增长到了53亿和17亿件。


虽然三大产品的销量都在一路上涨,但晨光书写类产品的销量增长从2015年开始逐步陷入了瓶颈,增速从20%降至不到5%。学生文具同样如此,2019年33%的销量增长,事实上离不开并购安硕文教带来的影响。


相对来说,办公文具的表现要好很多,在2017年销售额首次超越了晨光的传统书写类产品。2019年,办公文具更是拿下了60亿元销售额,成为晨光主要的业绩支撑点,6年里业绩增长了11倍。


但是,对于一家国产文具巨头,传统核心产品销售增速下滑,是十分值得警惕的事情。




3


晨光的转型之路




从晨光的财报中可以看到,晨光的转型方向除了重点发展办公文具,还有往精品化发展。


从2012年起,晨光在新华书店等大型书店内开设精品文具店“晨光生活馆”,随后又推出了购物中心渠道的精品文创店“九木杂物社”。


新业态在初期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公司一度依靠关店来控制晨光生活馆的亏损。但在另一头,九木杂物社的门店数量不断增加,从2家扩大到261家,单店亏损从2016年的19万元降至2019年的2.7万元。


新业态的规模正在扩大,亏损也在收窄,晨光巩固传统艺能的同时似乎也找到了新的市场。


但如果真的想要朝着高价和精品方向走,主打追求品质的人群,那么我们在开篇提到的那些问题,晨光都还没有真正解决——要做精品,可不仅仅是门店、灯光、外壳和价格组装起来就可以。


晨光在产品上的顽疾一直存在。


从技术上看,国产笔的品控仍然不够稳定。由于笔尖球珠和笔头座的工艺所限,晨光笔存在偶尔断墨飞白、下墨较多的缺点。


从外观上看,晨光产品一直被消费者诟病模仿日系竞品。比如,为了防止掉珠现象频繁发生,晨光仿制了百乐的针管型笔尖设计;2006年左右推出的葫芦头笔尖仿制了派通笔;按动系列产品则广泛仿制三菱UMN-105/152等后定位按动笔,但加工工艺又难以与原版相比。




(左为百乐的可擦笔系列产品,右为晨光的热可擦产品)


而从财报数据来看,2019年晨光营销费用接近10亿,但研发支出只有1.6亿。重营销、轻研发的现象仍然存在于这家看重渠道推广的公司身上。


一边是办公文具市场的良好表现,一边是精品化路线初现曙光。


现在,晨光是时候该想想下一阶段的辉煌要靠什么来延续了。


晨光拥有部分用户从小的回忆,也抓住了中国文创产品精品化的潮流。但如果真的想打动愿意为品质付出更高溢价的消费者,这个玩转了渠道的国产老牌文具,仍然需要“核心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