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创业问题应找哪个部门反应

全国人大代表张全寿也是一名农民工。15岁时,他开始创业,但他成功了,也失败了。30岁时,他一无所有地去了深圳。他从睡在水泥地里,蒸馒头开始。在为维护农民工权益,首创了“全顺模式”,24年来,数百万农民工被他送到各种工厂工作。

日前,南方记者采访了这位前农民工。作为农民工权益保护模式——“过境模式”的开拓者,他告诉杜南记者,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增强,基本权益保护情况越来越好,但他还在建议农民工在进入企业前要先了解清楚诸如“待遇、工作时间、保险”等各方面情况。

此外,在谈到农民工返乡创业时,张全寿表示,返乡创业不能盲目,要综合考虑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情况。

公司有实力才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张全寿54岁。从30岁开始,他在深圳失去了一切,睡在水泥地上。为了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他首创了“中转模式”,24年的时间里,经他手派遣到各个工厂上班的农民工已经有几百万人。

他告诉南方记者,对于文化程度低、没有技术的农民工来说,最根本的权益保障就是“有钱赚”。“在我看来,只要农民工吃不饱、住不好、条件差,企业的管理层就区别对待。我绝对不会和他合作。只有强大的公司才能保证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和合法权益。”张全寿说。

企业应该如何对待农民工?张全寿每天管理着1万多名农民工,常年与用工企业打交道,他表示,企业招得来还得留得住,培训好还得跟踪管理包吃住包月薪包年薪,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全保必须确保农民工能挣钱、过上好日子。

他告诉南方记者,由于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大多数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过去,如果有人员伤亡,(农民工)很难上法庭维权。现在他们可以向劳工部投诉了。现在农民工遇到什么问题,直接被打120,不发工资就投诉,遇到工伤就申请仲裁。他们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方面越来越好。”他说。

尽管如此,他建议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在进入企业“比如工资多少、长期短期、有没有保险等等”。 之前,应该先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张全寿还表示,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在实践中仍然很难给农民工缴纳社保。

“中国法律要求员工购买社保,但对于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选择企业的标准是谁给的钱多就去谁的,这种流动性很大,不仅在一个城市,很多情况下在不同的城市也是如此。我建议如果将来有可能的话,让社保也去‘一卡通’。你可以选择在家乡投保,出去工作换工作。社保也可以交。”张全寿建议这样做。

有能力的人会为自己找机会

张全寿介绍,出来打工的农民工几乎都是低端劳动力。很多企业像流水线一样工作,工人有自己的分工。他们做的事情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技能。如果有基本的工作能力,他们都可以上岗。

“每个人都想去高处找份好工作,但大多数农民工的成长环境并不好。生活环境、性格、知识会决定很多事情。”张全寿直言不讳地说。

但是,在他看来,只要勤奋、诚实,不断寻找机会,他就能融入城市生活。“机会是留给每一个愿意去做、有智慧的人的。”张全寿告诉杜南记者,农村孩子想出人头地,不仅要比别人勤奋能干,还要有爱心、有责任心、要走出自己的路。

“提升能力还是要靠自己。有个司机开了我八年。他从河南出来工作。人们愿意战斗和学习。现在他是我公司的经理。

深圳买了房、买了车、成了家。”张全收说,有能力的人会自己为自己找机会,一定会有立足之地。


除了“肯拼、肯学、找机会”,张全收最看重的是“敢想”。


“我刚来深圳时举步维艰、一无所有,在出租屋的水泥地上睡觉前我就说‘我以后得当个人大代表’。和我同屋的人笑话我‘饭都没得吃还想当人大代表’!”张全收反而觉得:敢想才有可能,想都不想怎么有可能?


农民工返乡创业别盲目


在张全收看来,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不断完善的当下,农民工只要好好工作就可以。


他并没有把“好好工作”当做一句空话,“什么都是公平的,坏事会变好、好事也会变坏。但人要奋斗,要走出自己的路。如果我当初不是无路可走跑到深圳,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对于30岁那一年他跟别人借了200块钱后就跑到深圳创业的往事,他的记忆尤其深刻。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很多离开家乡到外省打工的农民工逐渐选择在省内就业或创业,张全收此前也曾经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帮扶提出建议,如政策的细化落地、资金方面的支持等。


但他也表示,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返乡创业要避免盲目,“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是不要觉得拿钱做就行,你得有能力,还得有好的项目和支持”,他告诉南都记者,返乡创业一定要综合考虑国家的顶层设计,优惠政策,资金、项目、基础建设等情况。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南方都市报记者李飞 实习生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