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元香湖明亮干净。名为《爱莲说》,是上海西部最大的人工湖。在滨水区,被誉为“上海最美图书馆”的嘉定图书馆,有着江南四合院的风格。保利大剧院就像一个精致透明的“水晶盒子”。3公里长的“紫红色东来”绿色景观公园从东向西延伸.“千米湖,百米林,河湖相连,香城”,这已成为嘉定居民眼中最常见的风景。
新民晚报记者王锴,源祥湖中央活动区/图
以远香湖为核心景观,面积约17平方公里,东至胡加高速,南至宝安公路,西至漳浦河,北至3354绕城高速,是人们印象中的“嘉定新城”。事实上,新城的范围远不止于此。
进入“十四五”,嘉定新城将继续“成长”:规划面积从122平方公里扩大到160平方公里,约占嘉定区的三分之一。目标是打造“上海新城典范”。
空间激活
“工园”变身“公园”
元祥湖畔的凯悦酒店是嘉定最高的建筑,也是新城最好的景点。半个月前,嘉定新城国际设计大赛在这里启动,12位业内顶尖专家成立顾问团,为新城建设保驾护航。
“20年前,这里还是传统的工业园区,工厂多,绿化少。”会场外,嘉定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周方珍俯视波光粼粼的湖面,回忆当年的情景。“这个地区吸引着什么?可能是生态环境。”
新民晚报记者王锴,嘉定区平安主题公园/图
2005年7月12日,嘉定新城建设拉开序幕。从“十一五”上海三大新城之一,到“十二五”的“一核两翼”空间布局,再到“十三五”的城市副中心定位.周方珍经历了新城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直观的变化是:“嘉定以前像一个镇,一个集镇,现在有了‘城’的概念。”
“新城主城区涉及三个镇。我们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按照最现代的城市建设理念发展。”上海嘉定新城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华举例:新城拆除过程中,回收红砖22万余块、青砖6万余块、瓷砖3万余块,这些废旧物资最大限度地用于绿化工程,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过去的“工业园区”变成了美丽的“园区”,吸引着远方的人才。在云谷路上,TECC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住率达95%。大约80家企业的1000名员工中,70%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一栋建筑可以让你一窥新城的青春活力。
面向“十四五”,嘉定新城能否成为支点,引领嘉定整体发展?周芳珍建议:“新城要重点引进更多企业总部和高端岗位,进一步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在王玉华看来:“嘉定一直有‘科技卫星城’的科技底蕴,拥有万亿产业优势,将为新城新一轮发展提供协同效应。”嘉定新城,在一次次空间激活的过程中,正在探索新的发力点。
嘉定环城河步道(内环)新民晚报记者王锴/图
优质生活
“老城”亦是“新城”
天气好的时候,家住嘉定老城区的盛勇经常出去散步。她家附近的嘉定环城河,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仍有实用功能的古护城河。“十三五”期间,嘉定环城河步道内外圈相连,被誉为上海“清明上河图”。
“过去,沿着河边绕城走不容易。只有一段儿童公园可以四处走走看看;现在全线贯通,累了可以坐椅子休息
size:15px;">不久的将来,老城风貌更新,盛阿姨还可以去贯穿南北的横沥河文化水脉逛逛。面向“十四五”,嘉定新城将重点建设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嘉定新城东站片区、北部科技小镇、嘉定老城历史风貌区、横沥河沿线地区5大重点片区。70岁的盛阿姨在嘉定生活了一辈子。“以前要‘去上海’,一大早坐车进城,还没开始办事呢,就到吃午饭的时间了。”现在不仅交通愈发便利,更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满足所有生活需求。
在公共服务方面,嘉定新城先后建成启用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华二民办初中、中福会幼儿园等名校,布局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两所三甲医院……新年伊始,又有一批专业化、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资源项目启动。
“内部体系完整,功能自我完善,不用去市中心,就能享受到同级别的品质生活。”在周芳珍看来,这就是新城的“独立性”所在,也是新城需要发力的方向。

保利大剧院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摄
辐射联通
“结点”成为“节点”
轨道交通11号线在上海西北部穿行而过,到“嘉定新城站”分出岔来:一条通往嘉定北,一条延伸至昆山花桥。这是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
如今,穿行嘉定的另一条跨省线路也在规划中——嘉闵线,连起虹桥与嘉定,以后还会延伸到北部的地区,一直接到太仓……成为新城的又一条重要纽带。
嘉定与昆山、太仓地缘相亲,人文相近。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嘉定新城总规划师吴志强看来:“嘉定要创新,一定要跨出上海与江苏的边界。”近年来,嘉昆太协同创新发展的“朋友圈”愈发紧密。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创新联合体、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区域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生产与消费循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循环更加畅通。
“以前我们嘉定区是面向上海市区做规划;现在我们是与周边城市面对面,相互对话。”周芳珍介绍,“十四五”期间,嘉定将推动新城向北拓展至嘉定工业区北区,打造“嘉昆太”区域自主创新产业化示范区和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同时,“西向”的铁路安亭北站和“北向”的嘉定北站两大枢纽建设也将重点推进,让整个交通系统“内畅外联”。
周芳珍畅想:“未来长三角的人们来到嘉定,就能满足商务活动、医疗设施、高端培训等需求,不需要再特意到中心城区。”嘉定新城,不仅是地理行政区划上的连结点,更要在各方面实现能级跃升,成为长三角重要“节点”——这也正是新城肩负的新使命。
书记访谈

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
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新格局 创新高地 内畅外联
记者:嘉定新城的建设已有十几年。在您看来,“十四五”期间的新城,意义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陆方舟:过去,郊区新城更多承担着疏散人口、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十四五”时期,市域空间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新城被赋予新的更大职责使命。新城建设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关键落子”。我们要全面落实“把新城建设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要求,充分认清新城的使命之变、定位之变,抓住“十四五”关键窗口期,加快实现新城版本升级和功能重塑。
记者:未来嘉定新城会是什么模样?
陆方舟:我们将突出“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的建设理念,到2035年努力把嘉定新城建设成为百万人口规模、功能复合多元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智慧交通高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记者:嘉定新城将如何展现自身优势,吸引更多人才近悦远来?
陆方舟:对于城市而言,功能是超越数量和规模的核心特质,是打造“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战略优势的根本所在。嘉定新城要发挥支撑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功能必须做优做强、拔高拔尖。
我们将重点提升三方面能级:一要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重点推进北部拓区提升和东部转型升级。二要提升交通枢纽能级,构建直连高效的对外交通系统,同时“内畅外联”。三要提升服务品质能级,包括集聚更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更有向心力的中央活动区,塑造更富魅力的老城风貌,营造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等。
专家把脉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新机遇 做强支柱 产城融合
嘉定是新中国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集团公司的诞生地,是上海西部集汽车贸易、研发、制造、物流、服务、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2019年,嘉定区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073.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3%,拥有从汽车人才培育、研发、制造、销售的完整链条和F1赛车场、汽车博物馆等汽车文化、旅游设施,也是唯一拥有保利剧院的郊区。同时,嘉定工业园区还是上海第一个成功实现产城融合、土地综合开发效益显著的园区,拥有新城建设的良好条件。
为了克服嘉定新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支柱产业单一,受到邻近苏州昆山、太仓竞争压力较大等问题,嘉定新城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特殊机遇,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建设嘉定与国内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讯联系网络,密切与国内其他城市合作关系,强化国际姊妹城市联系,大幅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同时,充分发挥落户嘉定新城的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嘉定)以及地处上海向西拓展大通道轴线的区位优势,加大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设一批月租金在1000元以下的廉租公寓,大力发展汽车研发、科技金融服务产业,特别是健康产业、数字产业。
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上海对周边城市的魅力优势、教育与医疗资源优势,率先推进与昆山、太仓同城化,将昆山、太仓纳入嘉定新城发展战略范畴,大幅提升嘉定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将嘉定打造成上海市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和沪苏(上海、苏州)同城化示范区。
我有一个新城梦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昌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昌:扎根嘉定源于一碗牛肉面
司南的名字,是与北斗紧紧相连的,也与嘉定紧紧相连。
北斗是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瞄准高精度导航的芯片、模组,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司南导航便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发展,司南已经成为卫星导航高精度细分领域里的“隐形冠军”。我们承接了国家重大专项,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出口到全世界120个国家与地区。多年来,我们团队有110人次获得过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基于税收优惠与便利服务,公司2003年就在马陆注册成立了。但因为交通等各方面原因,我们一直在市区办公。真正决定在嘉定扎根,是源于一碗机关食堂的牛肉面。2009年,时任马陆镇镇长刘骏来企业了解情况,原本约了半小时,结果我们聊得十分投机,一下子就到午饭时间,就在食堂一起吃了面。那时公司营业额不算出众,但是刘骏看好这一领域。后来,马陆镇、嘉定区向市里争取20亩地的土地指标,就是今天的司南北斗产业园。
在建这栋办公楼的时候,设计图几易其稿。前6稿都被推翻了,说设计风格“要符合未来新城的规划”。可是规划尚未出炉,怎么符合?到了第7稿,大家眼前一亮——简洁,明快,有科技感。当时,我们还不知道未来新城要建成什么样,但大家都说:“这个感觉,对了。”
司南导航是嘉定培育出来的企业,与新城共成长。我们是“马陆队”,是“嘉定新城队”,是“上海队”,后来也成了“国家队”。而最令我骄傲的是,2015年底我们从市区到嘉定新城,外迁29公里,期间公司没有流失一名员工。嘉定新城宜居宜业,环境优美,许多员工都在附近生活,我自己也在嘉定买了房。
未来的新城,一定更美好。根据嘉闵线的规划,有一个站点就会设在公司附近,为我们的通勤出行带来更多便利。我希望新城的交通能够更加畅通便捷,轨交站点可以考虑设置公共停车空间,满足产业园区附近密集、潮汐式的停车需求。
去年公司新招了50名大学生。未来,嘉定新城将涌入更多人才,与之相匹配的孩子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希望嘉定的各级学校不仅布点增加,整体素养和能力也要提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嘉定故事
嘉定地图上的“四个字”

嘉定图书馆被誉为“上海最美图书馆”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摄
从地图上俯瞰,今天的嘉定地图上有“上”“海”“人”“申”四个字:上海赛车场的“上”字型赛道,远香湖如同一个抽象的“海”,轨交11号线是“人”字模样,嘉定老城的环城河与十字水系则构成了“申”……城市设计规划者的浪漫,尽在其中。
嘉定是教化之城。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8年),嘉定建县。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生机,也承载着“清嘉之土,安定之地”的期望。首任嘉定知县高衍孙确立了“教化人民,培养人才”的治县方针,重教祟学是嘉定始终的坚持。而今,让传统文化滋养心灵、让公共文化触手可及、让文明创建蔚然成风,“教化之城”已被赋予更多意义与新的目标。
嘉定是汽车之城。1958年,上海第一辆国产轿车从位于嘉定的上海汽车装配厂组装车间内缓缓驶出;2019年,F1历史上第1000站在嘉定火热开赛……汽车承载着嘉定的光荣与梦想。嘉定要全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在上海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过程中,全力打造核心承载区。到“十四五”末,汽车“新四化”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汽车全产业链总产出超过12000亿元。
嘉定是科创之城。从“科学卫星城”到“创新活力城”,“科创基因”早已深植于嘉定的发展血脉。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嘉定全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增强区域经济实力。2018年,长三角科交会创办至今,不断集聚长三角科技创新优势资源,也推动嘉定成为创新技术的策源地、创新要素的集散地、创新成果的转化地。今日嘉定,要用创新激发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