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外资持股券商股一览 第一创业是外资券商

成为瑞信方正证券控股股东一年后,瑞信集团终于从瑞信方正证券中去掉了“方正”二字。

近日,瑞信集团宣布,旗下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有限公司(“瑞信方正”)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瑞信证券”),这意味着瑞信集团在华搭建的业务平台又完成了一次大动作。

瑞信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Carsten Stoehr表示,“此次证券合资公司更名,是瑞信中国业务持续蓬勃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未来,我们将集中力量拓展业务部署,提升业务能力,力争成为中国国内市场具有较强投行业务实力的全球领先财富管理机构。”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随着金融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去年4月证监会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外资银行在中国资本市场布局上按下“加速键”,陆续实现控股或新设券商。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证券业高速发展,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外资券商在华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短期内仍面临资金规模、营业执照、网点较少等限制。

瑞信方正证券更名为瑞信证券

近日,瑞信集团在关伟宣布,其在中国的合资证券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正式更名为瑞信证券。

瑞信亚太区CEO赫尔曼斯通克表示,中国对瑞信来说意味着无限的机会,在瑞信的全球和地区战略中非常重要。随着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的不断开放,瑞信集团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发展业务,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资料显示,更名前的瑞信方正证券成立于2008年10月,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8亿元。其股东为瑞士信贷集团和方正证券。

2020年4月,证监会批准瑞信方正证券增资变更资本及变更控股股东申请。2020年6月,注册资本由8亿元增至10.89亿元,方正证券的股权在本轮增资中由66.7%稀释至49%。但瑞信集团将其在瑞信方正证券的持股比例由33.3%变更为51%,成为瑞信方正证券的控股股东,后续瑞信方正证券董事长、总经理发生变更。

2020年年报显示,瑞信方正证券的展业包括:证券承销与保荐、金融咨询服务。经纪业务方面,瑞信证券只有一个营业部,经纪业务仅限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数据显示,过去2020年,公司经纪佣金总额较2019年实现同比增长165%,税前经纪佣金收入总额达到2亿元。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瑞信证券总资产15.44亿元,行业排名第97位。去年,公司实现营收2.83亿元,净利润1180万元,分别位居行业第95位和第89位。

瑞信集团表示,自去年6月增持证券公司股份至51%以来,公司已招聘业务及企业职能部门员工60余人。根据瑞信证券2020年年报,截至2020年末,公司共有员工150人,其中投行业务人数最多,达到61人。

瑞信证券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在新业务发展和牌照发放方面,经纪业务部门正在推进和研究拓展

团因近年来陷入困境,除了与外资方合作的瑞信方正证券被剔除“冠名权”,此前与东亚银行、武汉当地国资合资的方正东亚信托,因为控股股东变更为武汉金控集团;2017年6月方正东亚信托被更名为国通信托,名字中也剔除了“方正”二字。


外资控股券商增至9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政策对外开放进一步实施,中国证券市场对外资吸引力增强,外资也纷纷通过增资或新设渠道成为券商的控股股东,掌控在华券商的话语权。


2020年4月,证监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东持股比例限制,即此前51%的外资股东限制彻底取消。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目前外资控股券商合计达到9家,分别为汇丰前海证券、瑞信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银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和星展证券。


其中,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信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等,均是外资股东通过提高持股比例实现控股。后续,外资股东高盛集团宣布拟直接收购其他股东股权,100%持股高盛高华证券,该券商有望变身为首家外商独资券商。不过,天眼查APP显示,高盛集团100%持股尚未完成工商变更。


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则是外资新设立的控股券商。此外,汇丰前海证券成为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下设立的首家外资控股券商,汇丰银行持股比例为51%。


粤开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李兴表示,越来越多外资持股券商实现控股,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外资控股有助于加强其对证券公司的控股权,可与母公司开展更多业务协同,也有利于减少因不同股东战略分歧产生的经营障碍;


二是目前中国证券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大背景下,未来证券市场参与主体将迅速增加,中国证券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实际上,自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外资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布局按下“加速键”,尤其是今年以来更为明显。


今年3月15日,瑞银证券16%的股权在北交所官网挂牌转让,受让方为瑞银集团,转让成功后,瑞银集团持有的瑞银证券股权将增加至67%。


今年4月,法国巴黎银行向证监会递交材料,拟申请设立法巴证券,而在去年9月和10月渣打银行以及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均向证监会递交材料,拟分别设立渣打证券和青岛意才证券,不过均未透露外资股权比例。


6月7日,新设合资券商星展证券也获得了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该券商第一大股东为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持股比例51%,6 月 18 日在上海举行开业揭牌仪式。


6月10日,大和证券(中国)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意味着这家日资控股券商正式对外展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外资券商在国内发展尚处于初期,受制于资本规模、业务牌照和网点较少以及缺乏协同等,尚未充分发挥外资在跨境业务、资产管理和衍生品业务方面优势。总体而言,外资的进入,能倒逼国内券商创新发展,在对外开放和公平竞争同时,监管层也有望进一步放宽国内券商的业务创新空间。


百万用户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