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火星留学期间参加美国最大的包装展。
2016年,王帅(左一)与加拿大滑铁卢红狮领导学院院长合影。
眼高手低 仍是就业难点
灯柳星
受诸多因素影响,海归找工作不再容易。一些海归成了“海上等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海归应该如何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眼高手低
是就业难点
部分海归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求职时定位过高,盲目追求高薪,想在短期内通过高薪赚回留学期间的经济支出。这种心态让他们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造成就业“不高不低”的现象。
曾在巴西留学的刘虹(化名)坦言:“有些海归没有名校的学术背景,也缺乏工作经验,肯定行不通。留学的背景可以拓展国际视野,但不要太自力更生。能力和水平不足,却想拿高工资,这是不合理的。”
第一次回国时,海归对国内就业情况和企业需求不太了解,对国内市场环境也不熟悉。另外,回国的时间往往与企业招聘错开,很难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选择工作时盲目追求高工资和优惠待遇,你会很被动。“有些海归出国留学时专业选择盲目,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以后回国就业非常不利。”笨猪网专业规划师郎德忠表示,“为了出国留学,不顾专业与市场的匹配度,出国留学是非常欠考虑的。”
此外,海归与国内人才同台竞技,使得整个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首先,有些海归还是以过去的思维来判断自己,觉得只要是海归,就应该得到比国内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好的就业机会,所以找工作难免会遇到尴尬。其次,国内一些企业对海外高等教育了解较少,对海归眼光差、条件不扎实有很深的负面印象。他们在招聘时更喜欢国内大学毕业的求职者。第三,海归聚集在一线城市。这些都是就业难的原因。正在法国留学的张浩洋(化名)说:“我身边很多同学回国后都选择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家聚在一起找工作,机会比谁都少。”
就业虽难
优势犹存
当前,增加海归就业难度是一个热门话题。不过,不少受访海归表示,海归在择业过程中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很多雇主担心海归不能吃苦。其实这是大多数海归的误解。”现就职于小米科技的海归火星表示,“留学期间,同学们离开了亲朋好友的陪伴和帮助,大部分都养成了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抗压力、抗挫折能力也很强。”对此,张浩洋也表示赞同:“海归就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有些公司对海归的接受度很高,大部分海归回国后一年内就能找到好工作,他们的留学经历是选择工作时很好的竞争点。如果在留学期间能有良好的实习经历,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优势会更加明显。”
郎德忠说:“留学经历开阔了海归的视野,很多海归都有国际视野。”留学和多元化的教育背景让学生思考更积极,对他们的复工创业大有裨益。
保持客观心态
眼光须放长远
海归求职前需要做好功课。他们应该积极调整心态,客观衡量自己的条件。把回国就业创业作为人生新阶段的开始,摒弃“杂音”,稳步工作
,即使薪资待遇不如期待的高,但是可以在后期继续发力,寻找机会,慢慢展现自己的优势。”“在留学时,学子就要做好明确的职业规划,同时密切关注国内的就业信息。”郎德中说,“求职渠道可以多样化,重点关注企业校招,同时也要利用好校友关系网等资源。”找工作往往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提早规划以及制定合理的目标。通过求职,海归能借机熟悉国内环境,了解相关领域的就业形势,更好地做出职业选择。
此外,面对竞争,海归求职者要学会如何凸显自己除语言以外的独立性、开放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优势。郎德中表示:“海归择业,不应也不需受就业难度加大论调的影响而丧失信心。更多地展现自己的优势,精准地找到自身价值和就业市场的契合点,才能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
招不到人才 仍是创业一道坎
宋晨辉
“如何引进人才?”目前仍然是海归初创公司创办人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何人才需求问题频频被提及?人才需求问题现状如何?解决好人才需求问题成为海归创业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人才难招
已成常态
海归创业公司要生存发展,除了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之外,人才是重中之重,也是创业者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应聘人数多,但满意的人才少;遇到优秀人才,又留不住……这些都是海归创业公司经常会面临的情况。北京博文强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靖在谈及人才问题时说:“优质资源总是不够用的,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难以避免。”
无论是在初创时期还是在发展阶段,人才问题始终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似乎已成常态。创业公司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很大,可现实是,人才市场上找工作的人不少,但令创业公司满意的却不多。云合影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沛之认为,所有初创公司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以张沛之为例,他目前从事传媒行业,主营摄影和摄像,业务内容包括拍摄纪录片、宣传片等。创业之初,虽然机器设备等硬件比较齐全,但是要招到一个让他觉得合适、满意的摄像师或者后期剪辑师则非常困难。
想法不同
又各不相让
每年有大批高校毕业生和海归涌入求职者行列,人才供给的数量是能够保证的。但创业公司希望有优秀的人才加入自己的团队。海鸥天下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帅说:“招聘人并不难,主要是招聘人才难。”
人才需求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在王帅看来,有的公司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其实是对人才用心不够。他们有时只在网上开一个账户,或者刊登一下招聘信息,然后就等着求职者投简历。此外,导致人才需求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诚信问题。创业公司需要人,求职者需要工作,两者之间看似恰好互补。但是,由于两者之间常常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互信,对接起来并不容易。有时,求职者一份简历多家投;有时,创业公司也是一个职位面试多人。
此外,求职者无法满足海归创业公司的需求。刘靖说,他在招聘中,对于应聘者的视野、抗击打能力以及专业性都有硬性要求。员工有广阔视野,就能够看到价值和未来;员工具备抗击打能力,就能够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员工具有较高专业性,则能够为公司贡献更多。
以诚相待
破解难题
有需求就有竞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资源的争夺是异常激烈的。创业公司需要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施展才华的平台。张沛之说:“首先薪资是个底线,如果薪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公司理念等,都能满足一个高层次人才需求的话,那么优秀人才就会义无反顾地来公司工作。”
人才聘用方和求职者所处位置不同,诸多想法也不尽相同。求职者应聘时首先考虑的是公司当下能够提供给他什么,比如薪资、待遇、福利、假期、保险等;其次才是考虑能够为公司做些什么。但是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在招聘时首先考虑的是应聘者能够为公司提供什么。人才供求双方这种考虑问题的错位也是导致招聘方难找到合适的人才,而求职者难找到满意的工作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