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龙)通过大数据平台、智能识别、激光投影引导,将人工投放为主的快递站变成了“无人操作”;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水流传感器24小时智能“监控”消防栓,避开无水消防栓.9月8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在璧山区举行,来自重庆市18所学校的85个优秀项目入围本次大赛。
比赛场地。通讯员熊浩
据悉,自2015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立以来,共有947万名大学生和230万支参赛队伍参赛,覆盖124个国家和地区。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等12个中央部委联合主办。重庆赛区比赛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和璧山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本次比赛的主题是“我敢突破,我会创造”。在决赛选手争夺冠军之前,参赛队伍经历了校赛初赛、市赛复赛、市赛金牌争夺、市赛金牌复兴。接下来的两天,他们将详细阐述项目产品和服务、市场分析和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划、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组成等。专家评委将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提问,最终在高大师赛赛道、“青春红梦之旅”赛道和职业教育赛道争夺第三名。
重庆日报记者在大赛现场看到,青年学子带来的“双创”项目,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紧密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以重庆邮电大学带来的智能驿站项目为例,该项目基于大数据物流协同平台,通过智能门禁系统、智能扫描机器人、激光引导系统、出站识别系统,实现终端驿站快递包裹自主扫描定位、智能进站识别、激光投影引导、图像识别出站识别等功能。该项目的负责人魏坤说,该项目已在重庆邮电大学附近的一个社区投入使用。日吞吐量1800件的快递驿站改为智能驿站后,人力从过去的4人减少到1人,货物的上架时间从3小时减少到40分钟。
据了解,本次比赛与以往比赛的不同之处在于,决赛阶段的金牌比赛和金牌复活赛首次在网上进行,打造了一个创新创业的“云”赛事,评委和选手通过屏幕实时互动。同时,本次比赛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在全市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吸引了全市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15075个项目,共有75198人参加。与去年相比,项目数增长22.92%,人数增长29.64%。目前,该活动已成为重庆市参与面最广、学校覆盖面最全、参赛队伍最多、参与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创新创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