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三江口新貌。
春天总是给人无限的希望。
今年春天,一场横跨浙江城乡的硬仗吹响了号角。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2017年底要彻底淘汰劣质V水。
对于正在踏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征程的浙江来说,这是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巩固提升的关键战役,是筑牢“今日浙江”夯基的基石,是“美丽中国浙江样板”示范引领的先行战役。
全面消除劣变,不仅意味着聚焦重点,彻底摧毁省市控制断面的劣V水,还意味着全区域劣V水的全面覆盖和全面消除。坚持全覆盖、高标准,无疑是浙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加压自身、抬高标杆,努力兑现“永不把污泥带进全面小康”承诺的重大决策部署。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不还。”带着必胜的信念,浙江治水铁军再次出发,奋力清理一切污泥浊水。
杭州富春桃源。
苕溪泸州在湖州。
让劣水无处藏身
—信心和底气,来自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时候游的那条河又回来了!”这是今天浙江很多人的真实感受。
三年多来,“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全省共消除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5100公里。221个省级监测断面中,类以上水质占77.4%。但治水任务尚未完成,省市控制的劣V水33段需要淘汰。成千上万的劣质V水体依然是群众的痛点。在今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网上征集活动中,全面淘汰劣质V水名列前茅。
劣质V水已成为人们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
“执政之道,以民心为基,以民生为本。”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迅速启动扫黑除恶综合工作。
一个多月来,各级干部深入发掘劣V类水体,认真查找各类污染源,全面收集群众整治需求。在此基础上,各地制定时间表,明确任务书,绘制作战地图,把治水治劣作为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大事来抓,大力推进——
全面抑制不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的短板短板,金华已安排313个项目,计划实施小微水体整治、河塘沟渠清淤修复等8大工程;温州针对全市20个劣V类水质断面安排了120项措施,绘制压制劣质作战图,开展挂图作战,逐一售卖编号,确保各断面所在河流在5月底前实现污水“零直排”。
全面抑制不良,坚持需求导向。民房前后劣质V级小微水体是群众反应最强烈、急需整改的环境问题之一。短短一个多月,全省11个区市迅速行动,清除了10多万条小微水体,其中1万多条需要整改提升的小微水体,并制定了“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定点打压不良。
全面抑制不良,坚持人民满意导向。在建德,
866" qid="6595898148147696910" mention-index="0">下涯镇乌驹市村3月初开始清理村口池塘,并将活水引入村里,“淤泥清了,活水来了,村民们又找到了乡愁和记忆,他们满意了,剿劣才算成功。”当地干部说。在遂昌,300多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全境剿劣“评水员”,持证上岗,参与小微水体排查整治,对属地的水域开展监督。顺应民心之举,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响应,也成为剿劣工作向纵深推进的最大动力。
在淳安,“全民摸排全民治”活动火热开展,村民们积极参与排查,上报家门口水质较差的沟渠、池塘,县级部门1890多名工作人员主动当起小微水体义务排查员;在庆元,当地定下“100天全境剿灭劣Ⅴ类水”目标,34家企业迅速响应、“认养”小微水体,发挥自身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巡查、保洁和宣传,齐心剿灭劣Ⅴ类水……
如今,这场剿灭战正从大江大河溯流而上,向小微水体拓展延伸,劣Ⅴ类水在浙江难有藏身之所。

台州金清水系整治后的景色。

绍兴诸暨的白塔湖。
向落后产能宣战
——信心和底气,来自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成功实践
3月16日,绍兴市公布剿劣作战图,并定下“灭Ⅴ减Ⅳ增Ⅲ”的目标——今年,绍兴不仅要彻底剿灭劣Ⅴ类水,还要把80%的市控断面水质提升到Ⅲ类以上。
以印染、化工等重污染、高能耗行业起家,河流众多的绍兴,高标准剿劣的信心何在?“五水共治”开展3年多来,水乡绍兴经历了一场生态革命,通过治水淘汰落后产能,不仅环境承载负担迅速减轻,更迈上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这是浙江经济浴火重生的生动缩影。这几年,我省统筹打好“拆治归”这一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最基本、最关键、最高量级的重拳硬招,开展环境整治倒逼转型升级,带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发展动能有效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
凤凰涅槃的质变,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劣Ⅴ类水的背后是落后的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破之题。这场剿灭战,表面是消除劣Ⅴ类水,实质是对全省落后产能发起斩草除根的“大围剿”。
这一成功实践,也使浙江更有信心、有基础、有能力、有空间打好这场剿劣攻坚战。
今年以来,湖州继续强势倒逼“低小散”行业转型升级,计划关停并转“低小散”企业1000家以上、拆除温室龟鳖养殖大棚138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全域清零;宁波今年重点开展电镀企业深度整治,并对低小散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进行专项整治,其中镇海区和北仑区50%的乡镇(街道),其他区县(市)10%的乡镇(街道)将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衢州计划年底前淘汰、整治、关停“低小散”企业(作坊)150家,所有工业园区全面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培育10家环保领跑示范企业。
而作为我省剿劣的重点区域,省控、市控劣Ⅴ类水质断面集中的温台平原,同样把产业转型作为重点任务,更加坚定地去除落后产能,引进高端要素,努力实现治污剿劣长效长治。
最近两个月,6个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之一的瑞安市塘下断面,最新指标已接近Ⅳ类水。“水质提升的背后,正是对落后产能的大力清退。”塘下镇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当地已有248家酸洗、热处理、铸造、洗铜砂非法企业被取缔关停;在沙渎村团块、上代村团块等“低小散”企业聚集地,累计有6.4万平方米违建被拆除。
“拆治归”联动,已成为各地打好全面剿劣攻坚战的治本之策,坚持反向倒逼、正向引领相结合,岸上岸下标本兼治,境内境外整体联动,城市农村统筹推进,直捣劣水“老巢”、倒逼产业转型。

温州龙湾黄石山后河。

丽水最美河道毛垟溪。
将顽症痼疾拔除
——信心和底气,来自“五水共治”打下的坚实基础
这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战斗。
在浙江,“五水共治”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作为推进“五水共治”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役,全面剿灭劣Ⅴ类水,面临的是更难打的攻坚战、更难啃的“硬骨头”,需要破解大量的顽症痼疾,务必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3年多治水实践,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浙江经验和浙江智慧,而这,也成为打好全面剿劣攻坚战的机制优势、智慧源泉、信心所在。今日浙江,有足够底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把“浙江的今天”建设得更好,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的浙江实践。
一支治水铁军,担当起克难攻坚的重任。“五水共治”,打造了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治水铁军,练就了各级干部敢担当、善攻坚的精气神,全面剿劣的新平台,就是锤炼能力的大平台、检验作风的大考场、比拼实绩的大擂台,他们正撸起袖子加油干、翻篇归零再出发。
一套有效机制,保障责任落实到人到位到点。覆盖全省的五级河长制、6万多名各级河长,又奋战在全面剿劣的新战场。各地继续用好这一制度利器,深化五级河长制,推广小微水体认养管理制度,10万多个小微水体配备“沟长”“渠长”,切实落实“管、治、保”责任。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
一种强大合力,奠定了全民动员、协同作战的坚实基础。3月开始,安吉要求全县机关在职党员深入城乡接合部、联系乡镇(社区、村)和居住地,开展“随手拍”活动,寻找身边的劣Ⅴ类水。3月初,中国美院的1500名学生,背上画板水彩,深入全省治水一线,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奋勇剿劣场景、营造浓厚治水氛围。
一个管用办法,全面巩固和提升水质。各地继续抓好“截、清、治、修”四个环节,实现从污水控源、污水处理、污泥清理到水体修复的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治理,努力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尽管剿劣攻坚战才打响月余,但新的探索和创举在各地不断涌现。
从3月10日开始,来自全省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奔赴33个省控、市控劣Ⅴ类水断面,发挥各自技术专长,为剿劣提供技术支持。这一首席技术顾问制度,是浙江治水的又一创新举措。
确保治水责任落实,更是各地的探索重点。从今年开始,绍兴试行捆绑挂联制度,88个市级部门与剿劣任务较重的镇街“一对一”捆绑,各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和县级部门捆绑,对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剿劣任务的市、县两级挂联部门,取消当年度评优资格;未完成剿劣任务的区、县(市)四套班子成员,由市委组织部约谈或诫勉。
将治水进行到底。春天里,浙江治水铁军再出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宁波整治后的西塘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