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成本低利润高的小吃 成本低加盟店

今年夏天成都最热的街道是哪条?冰粉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网络名人”。

无论是太古里的春熙路,还是街上的小摊;无论是“特产店”,还是茂才的火锅店,突然之间,这种鲜为人知的特产甜品在成都各种场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为什么“冰粉经济”突然火了?冰粉店的利润真的有那么大吗?成都商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象

一条街开了超过了20家 有店铺日销量超千碗

尹书鸿的冰粉店可能是这一轮成都第一家。

十几年来,尹书鸿每天准时出现在建设路口,打开记录着广告词的扩音器,摆上自制的纸板“广告牌”,开始了一天的冰粉生意。然而,她真正走红,是因为她被评为“成都最牛冰粉”(——),去年还登上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舞台。

尹书鸿的销售模式很简单:以前店里是红色三轮车,现在是餐厅前租的6平米露台。自从她去“天天上去”后,食客每天都是源源不断的来,每天收摊的时候几乎没有多余的情况。

尹书鸿也深深感受到了燃烧的“冰粉经济”。在她所在的建设巷,不到400米外的一条路上,有近10家商户在卖冰粉。其中像尹书鸿这样没有独立店铺或依附于餐厅等场所的冰粉店占大多数,其他三家店面分开,空间不足10平方米。类似于茶叶店,这些店大多只有一张拿食物的桌子,却没有供食客吃饭休息的地方。

张延(化名)从去年开始买了一辆小三轮车,专门做冰粉生意。每天早上7: 00准备好冰粉食材,然后花2个小时用手搓冰粉。之后,将准备好的冰粉放入冰柜中冷冻,其他食材则放入容量从1升到5升不等的不锈钢罐中,有糯米、米酒、菠萝、草莓酱等10多种。上午11点不到,张燕从建设路附近租住的小区走了出来。一路上,张燕故意以非常低的速度行驶。在从家到建设巷2公里的路上,她有时会卖出10多碗冰粉。

距离建设巷路口不到100米,线上名人冰粉店已运营近6年。周四下午5点半,近10名市民在这里排队购买冰粉。记者注意到,商店附近有餐厅,许多食客排队购买,然后直接打包进入餐厅。

“女孩冰粉店”老板何女士说,去年以来,成都的冰粉生意特别好。去年高峰期一天卖1000多碗冰粉,也就是说光这家店卖的冰粉每天就有300多公斤重。

冰粉的好生意不仅在建设巷。近日,记者走访了魁星楼街道、天府软件园等不同区域。冰粉“热”正在成都蔓延。在距离魁星楼街不到1公里的一条街上,去年以来新开的冰粉店已经超过20家。天府软件园冰粉店主表示,在办公楼聚集区,每天外卖冰粉的量至少可以达到400碗。

上游

冰粉粉、冰粉籽批发销量翻番 今年生意“还会更好”

">如今,冰粉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奎星楼街冰粉店一位王姓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常光顾的五块石批发市场里,有不少售卖冰籽、冰粉粉等冰粉原料的商店。


为了探寻冰粉上游产业链,记者近日前往五块石批发市场。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店老板在交谈中透露,去年该店冰粉粉和冰粉籽的销售额比往年翻了一番,仅冰粉粉就达到了100万元。


据介绍,目前制作冰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冰粉粉,这是制作冰粉最快捷的方式,只需兑水即可做成;而冰粉籽则是手工冰粉的原料,工艺相对更加复杂。该老板表示,火锅店、串串店等非主营冰粉业务的店铺多采购冰粉粉,而独立摊贩、主营冰粉的老板则更多购买冰粉籽。


对于今年的销售情况,这位老板在翻看着今年的订货单时露出了笑容。他表示,今年气温回暖早,冰粉很早就上市了,因此“今年的生意还会更好” 。


盈利


成本低利润高 有加盟店称年利润有望达31万元


令人眼红的“冰粉经济”,背后的“推手”包括产品低廉的成本和逐渐上升的市场均价。


一碗冰粉的利润有多少?以冰粉籽为例,经记者走访获悉,目前成都冰粉原料的售价在每斤13-20元,可制作出30-35斤冰粉;而在市场上,食客购买一碗成品冰粉的平均价格在10元左右。“再加上果酱、糍粑、山楂这些原材料的成本,其实一碗冰粉的利润还是很可观。”


一家冰粉加盟店向记者介绍,如果想要开设创业点,平均日消费人数为150人左右,月消费额约54000元。除去水电燃气、店面租金、食材和调料成本等,年利润有望达到3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材料成本,由于冰粉销售不需要过多的销售场景,因此成都新增的不少冰粉店铺不仅大多空间狭小或没有独立店铺,有的甚至就在推车上出售。因此,针对这些群体,售卖成本可能还更低,因此其利润更为客观,这也是成都近年来冰粉店频频可见的诱因之一。


竞争


已经有人退出 业内人士称市场已饱和


好做的冰粉生意,显然还在吸引着更多人的加入。在奎星楼街附近工作的市民告诉记者,每天下午到晚上,冰粉店老板都“非常忙”,排队等餐的情况不在少数。“这条路上的店我基本都吃过一遍,说实话口味差别不大。”这位市民表示,如今每家店的产品大多是常见的几种,价格也基本相似。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家移动冰粉摊贩王先生的认同。他告诉记者,去年听说这里生意很好,因此就来到这条街道卖冰粉。“熟悉附近的人通常会选择排队少的店铺,而来旅游的人一般都选排队多的店,而且越是这种苍蝇店越喜欢。”


不过,王先生今年也注意到了街道的变化——去年和他一起摆摊的2个“兄弟”,今年就缺席了奎星楼街的冰粉生意。


“可能是人家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嘛。”王先生称,冰粉生意看起来兴隆,但毛利率并没有想象的丰厚。尽管他没有透露具体的利润,但他也向记者“抱怨”工作的辛苦:每天凌晨独自一人就起来手搓冰粉,每天重复搬着上百斤物料上下车,整个夏天几乎没有休息日。


而已经成名的“成都最牛冰粉嬢嬢”尹书红则认为,成都冰粉市场已经饱和,现有冰粉店数量已经出现过剩现象。


“我的冰粉店也开不久了。”尹书红说,除去每月3500元的铺位租金,每月的盈利额并不多。未来,尽管手上每天搓冰粉留下的老茧已经没法去掉,她希望自己能够舒服过日子。就在明年,她的女儿就将研究生毕业,家里基本也不需要太多的经济来源。


对于大火的“冰粉经济”,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冰粉不仅在成都很火,随着网络的推广,全国也正在掀起‘冰粉’热,这是成都文化的一种传播。”袁小然还表示,冰粉品类的增多,背后也代表着成都人对于美食的质量和要求再提高,“是消费升级在食品上的体现。”


不过,大热的经济也需要冷思考。对于冰粉未来的发展,袁小然也提出隐忧:目前成都冰粉市场正在趋于同质化,可供商品的种类变化不多,因此难以形成独有品牌。此外,冰粉店形成的小摊贩数量多,且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规范条件,这也是未来行业需要加强管理的重要方向。


成都商报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