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要真正理解初创企业需要什么服务,就需要确定什么样的企业是初创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划分,就会在讨论中造成混乱,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争论的原因。
笔者从事创新孵化这么多年,却收效甚微,对初创企业只有一些了解。
作者倾向于将那些尚未形成稳定收入的项目归类为初创企业,而不区分它们是否具有创新性。这种划分是基于解决社会就业的考虑。只要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就有机会提供就业岗位。
所以下面关于“初创企业需要什么服务”的讨论就很明确了。
大多数初创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即需要形成能够持续产生利润的服务和产品。这也是很多创业者没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问题。
不包括那些为了改变而从事的项目,真正想创业的人必须在项目启动前确定能在短期到中期产生收入的业务,无论收入多少,最好能覆盖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运营成本。
然而,许多企业家往往忽略了这一方面。他们的想法相对不成熟:
觉得市场需要这个服务/产品;
这个服务/产品比现在好,或者同样好;
有资源快速吸引用户,以后考虑实现;
甚至只是不想工作等等。
近年来,笔者遇到了上百个这样的项目/创业者,也给一些创业者提供了帮助,包括产品/服务设计、经营思路、市场拓展等等。
在我看来,要想给初创企业提供服务,需要对初创企业和创业者有深刻的了解,包括创业的初衷、有哪些经验/渠道/关系/资源、能承担多少成本、团队、市场拓展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等。同时需要跳出围城,从第三方的角度考虑创始人的说法,结合自身经验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发展方向/模式,最后提出建议和提供服务。
每次创业都有不同的问题/困难。我认为最不重要的需求是融资。
相信有官员会提出反对意见:没有钱怎么搞项目?
这种观点不可能是错的,只是“太年轻,无法取样”。有人能做贡献是好事,但问题是,事实上,没有人会为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的初创企业做贡献。你帮他们找钱不是浪费时间吗?
有读者会再次给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梳理出可行的商业模式。
是的,这是需要做的,但也需要一个前提,至少团队能够支持提议的商业模式。很多人想做淘宝:建服务器、写代码、拉商家、获客户等等。商业模式没有问题。杰克一直很成功,但他能找到第二个杰克队吗?因此,梳理商业模式不是首要服务。
读者可以提出越来越多的意见。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见,为初创企业提供合适的服务,都要基于对初创企业和创业者的深入了解。一次两次见面谈几次都太肤浅,只能做一些资源型对接,真的做不到有价值的服务(产生支付行为)。这也是融资服务、模式梳理、股权优化等诸多服务难以获得收益的原因。此外,初创企业缺乏可持续收入也是难以接受付费服务的重要原因。
所以,如果真的需要给初创企业提供服务,可以采取三个步骤:深入了解(筛选出有潜力的企业)、市场拓展(让企业有收益)、收钱。
至于其他服务,我觉得都是后续,甚至不是针对初创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