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神州学者
宁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齐博士受邀参加德国“公立学校在线”第三场活动,畅谈海归博士回国科技创业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对创业挑战的应对。
祁包华在阿肯色大学做了一年半的博士后研究,专注于自动化控制。后来,他加入了新墨西哥州圣达菲的一家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导电技术。在公司的四年里,他主要从事分析化学。
谈及国内创业的利与弊,齐表示,国内创业有两个其他国家不多见的优势:一是国内不仅项目多,政府也会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宁波的“3315系列计划”等。外国政府直接向企业投钱的情况并不常见,美国和德国政府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平台。二是国内生产线不受限制,创业门槛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厂房丰富,工人工资相对较低,对工人要求相对较少;但国外有很多限制,甚至可能细化房间开窗方向等。此外,涉及诉讼的案件很多,需要保险来规避一些风险。
当然,在中国创业有很多问题,最初的想法和后来的实施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投入资金和精力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在中国很难创新,因为技术创新需要R&D成本。一旦被复制,产品就没有市场,前期投入根本得不到回报,所以技术创新的风险很大,国内企业不愿意创新。另外,国产产品利润率低主要是抄袭太多。
齐说,在宁波创业的感觉一般都很好。宁波政府支持力度大,配套服务完善,资金资源丰富,靠近港口,进出口便利,可以利用上海的资源。虽然大型配套企业不多,但当地配套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很多,周边地区基本都能找到相关配套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合作的门槛较低。此外,中国还有许多战略政策和基金。企业家需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但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合理利用政策,不能因为不确定因素多就完全依赖这些资源;第二,不要抗拒这些资源,因为其中一些可能对未来的融资有很大的好处。
同时,创业也会面临很多挑战。一般来说,在美国创业相对容易,不要求创业者是“超人”,因为会有整个团队配合,相关领域的专家也会各司其职,抄袭的情况很少发生。目前国内缺乏专业性,甚至很多业内人士不够专业。人们通常关注如何快速获利。所以在这种氛围下,创业变成了“拿来主义”,好看,怕被抄袭侵权,很多时候创业都是带着恐惧进行的。
齐说,做产品有两个问题,“做什么”和“怎么做”。目前国内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但对于“做什么”,即新产品研发环境不理想,研发风险高。很多人选择复制而不是开发产品,也不会开发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这样很容易陷入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即企业只能成为制造商,而无法提高国际竞争力。一旦产品或技术过时,企业将面临许多挑战,许多企业很难继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创业环境要求创业者成为“超人”。由于缺乏专家的协助,相关人员不够专业,很多事情
此外,国内融资环境追求短期效果。对于需要长期投资的公司,比如产品导向型公司,长期资本很难获得,短期资本会对创业者造成很大的压力。一旦投资者撤回资金,企业家的许多想法就无法实现。同时巨大的压力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得不放弃生产一些真正创新的产品。
活动最后,齐为准备创业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回答了相关问题。
就创业者而言,他认为有五个方面需要提前考虑。第一,你打算做什么;第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它的价值是什么;第三,明确投资者和客户的需求;第四,如何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第五,如何有效规避风险。
在回答同学们关于项目落地城市如何选择、手头项目准备到什么程度、创业初期如何解决融资问题等问题时,齐表示,落地城市的选择不一定非要选择大城市。如果没有资源,不如选择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宁波,政府支持更好。
对于项目的准备,他建议先把产品定位好,从对方的角度去计算风险,制定好商业计划后再实施。对于初期的融资问题,齐建议可以选择天使投资,选择政府出资的项目,比如“3315计划”
,最主要还是做风险评估。对于有同学提出的技术创业者要如何面对国内还不专业的环境,应该如何权衡,是否直接寻求商业操作模式进行创业的问题,齐宝华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他认为,国内做技术性创业,需要思考到底做新产品,还是做生产性产品,从国内目前的环境来看,新产品不好做,未经过市场验证,抄袭也多,而生产性的产品比较好做。总的来说,创新是很好的,是值得鼓励的,但首先需要保证产品的每个部分都不能差,在此基础上创新才会成为加分项,才会使产品更有竞争力,更有市场。
创业需要魄力,不能犹豫不决。创业的特点就是高风险,虽然可能会是高收益,但更可能是低收益,甚至没有收益,这就需要创业者不怕失败,有决心,做决定要果断。
创业很有乐趣,做好思想准备,抓住时代脉搏,就一定会尝到创业的甜头。(文字整理 杨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