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广州马力集团 马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月8日,一则重磅消息引起轰动,汽车行业——零跑科技正式与合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合肥在投资零跑汽车方面取得了进展。

最近,零跑汽车正在进行IPO前一轮融资,估值超过220亿元人民币。合肥已明确表示投资意向,投资金额约20亿元。据经济观察网报道,“目前在合肥的投资确定为2亿元。零跑尚未启动Pre-IPO轮融资,目前是B轮。”零跑汽车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最终公告为准,与合肥签署的战略协议将分阶段发布。”

合肥市政府因在投资液晶显示屏、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被称为“中国最好的风险投资机构”。现在,合肥市政府的每一次大规模运作都备受关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昌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风险投资政府”的提法并不恰当。“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做法其实差不多,但在产业选择上,各有侧重。”

从蔚来到零跑

合肥看中了什么

网上有一段流传很广的话,微博上,私底下出资却是斌的人,也翻出了这段话:

但是斌微博截图

但据红星资本局披露,合肥市政府于2016年投资长鑫/赵一创新,天眼查App显示,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13日在合肥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对蔚来的投资发生在2020年。据《证券时报》报道,4月29日,双方签署了在蔚来中国投资的最终协议,并达成了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的协议。

经过一系列操作,网友称合肥市政府为“最佳创投”。最近“最佳创投”又上线了,合伙人变成了零跑车。

据多家媒体报道,零跑公司正在进行IPO前一轮融资,估值超过220亿元,合肥已明确表示投资意向,投资金额约20亿元。据悉,合肥对零跑汽车的投资将分两批完成。首批2亿元已投入零跑汽车B轮融资,剩余18亿元将投入Pre-IPO。然而,对于这一消息,零跑汽车回复:一切以公告为准。

红星资本局获悉,零跑汽车半个月前与合肥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月9日,零跑汽车母公司大华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朱、宁波华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肥轩逸智汇新动力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14家投资者拟对零跑汽车进行B-1轮增资,增资总额29.6亿元。其中,零跑汽车注册资本增加1.4亿元,零跑汽车资本公积增加28.1亿元。

大华股份公告截图

据悉,在14家投资方中,合肥轩逸智汇投资代表合肥市政府参与投资,拟向零跑科技出资2亿元。根据田燕的数据,合肥轩逸智汇投资

资的股东包括合肥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庐江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


数据显示,零跑汽车在2020年全国新造车企业销量中排名第六,排在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哪吒汽车之后。2020年10月,零跑汽车正式发布了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12月,又发布了旗下第三款量产车型,零跑C11;且当月零跑总销量为3024辆,环比增长49%,趋势向好。


图据零跑汽车


另据天眼查APP显示,零跑汽车全资收购了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原隶属于三龙集团有限公司。此项收购完成之后,零跑也将正式获得生产资质,彻底摆脱第三方代工的掣肘。


随着芯片和新车的发布,销量的向好趋势,和生产资质的完善,零跑开始了马力全开,加大产能的进度。据了解,本次与合肥市的合作,除包括合肥市的融资金额外,零跑还将在合肥建设第二工厂,该厂产能将达到年产40万台,远高于金华第一工厂的产能,二者合并,零跑汽车未来的总产能将在65万辆左右。但据经济观察报称,“项目正在立项,具体实施时间目前还没公布,估计会和IPO进度关联。”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畅告诉红星资本局,投资零跑是合肥进一步夯实“新能源汽车之都”地位的选择,“有利于进一步形成产业长板,形成比较优势。”


五局风投


合肥为什么把把赢


一座城市的故事必须要从人开始讲起,人才就是这座城市得以焕发生机的新鲜血液,对合肥来说,中科大就是它最有力的造血机器。


上世纪70年代,中科大从北京迁出,安徽迁走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以提供校舍,开通安徽省内第一条暖气专线,提供最高级别的供电保障等,为中科大提供了当时拿得出手的最好的条件。就这样,中科大留在了安徽,在后来的五十年间,中科大源源不断为安徽省和全国输送着科技人才。


后来其与合肥高新区携手创立的科大系产业,包括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华米科技等大批掌握核心科技的高新企业落地合肥,为合肥注入科创的基因。如今,科大讯飞已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老大,市值已超千亿,在教育行业、法庭庭审智能化领域占据着最高市场份额,合肥因此获称“中国声谷”。科大前前后后孵化了近300家公司,合肥高新区经济贸易局发展规划处处长沈颢曾言,“科大之于合肥,就像斯坦福之于硅谷”。


科大讯飞


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中,安徽省新增7位院士,其中中科大新增4位。在中国科学院新选举产生的64名院士中,中国科大共有13位校友当选,占比超过20%。在2020年度的全球高校自然科学指数排名中,科大排名第八,超过牛津大学,在国内仅次于中国科学院。


用安徽当时最好的供学条件去赌未来的人才发展,这第一局,合肥赢了。


引进美的、长虹、格力与合肥本土品牌美菱荣事达一起后,合肥构成家电产业的集聚,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2008年,合肥拿出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去引进京东方,而十几年过去,京东方项目的引进依然被看作是合肥最成功的的投资案例之一,写进了上海交大商学院的教材里。


在投资京东方之前,合肥已经在家电方面做到了冰箱产量全国第一、洗衣机第二、空调第三,但是没有彩电。但这不是安徽一省受制,当时我国大陆液晶显示屏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合肥找准时机,下注京东方。


京东方不负众望,6代线在合肥成功投产。后来的8代线、10.5代线也先后在合肥投产,并带动一大批显示领域相关企业落户合肥,2019年华为名声大噪的柔性折叠屏就来自京东方。


搭载京东方柔性屏的华为手机


据观察者网称,到2017年,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超1000亿,合肥政府平台所持有的京东方股票,巅峰时期的浮盈就有上百亿。


用当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换后来相关领域的巨大收益和液晶显示屏的自给自足,这一局,合肥又赢了。


屏幕问题解决了,芯片依然是“卡脖子”产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三家巨头市占率接近95%。合肥再次下注,选择的切入口是DRAM型存储芯片,2016年合肥与北京兆易创新合作,成立长鑫项目。3年后,合肥长鑫宣布量产DDR4内存芯片。


最近,就是2020年最受争议的投资——70亿投资蔚来汽车,蔚来中国总部入驻合肥。当时蔚来股价跌至1美元,融资四处碰壁,合肥出手救了蔚来。短短三个月后,大众汽车就和合肥的国轩高科签约,大众投资11亿欧元成为国轩高科大股东,而国轩高科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的认证供应商。到2020年底,蔚来市值已经翻了十几倍,截至今日,蔚来股价为60美元。


截至目前,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总投资额超500亿元,集聚蔚来、江淮、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电机、长鑫存储技术等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涵盖整车、芯片、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剑指“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专家观点


不同城市产业发展侧重不同


2020年合肥GDP首次突破万亿。据人民网数据,1978年合肥GDP突破10亿元,1994年突破100亿元,2006年超过1000亿元,之后又仅用了14年,合肥GDP首次突破10000亿元。


合肥起飞的速度让人眼红,但面对“风投型政府”这样的提法,杨畅认为并不合适,“现阶段,产业发展是政府的工作职能之一,政府的角色是选择重点产业,给予财税金融的配套,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大框架下,涌现出部分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是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只不过不同城市,结合自身禀赋,在产业发展上的侧重有所区别而已。”


确实,把合肥的成功都归功于运气二字并不公平。


我们常说的“风投”,又译称为创业投资,主要是指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取得该公司股份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政府投资+招商企业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较为成熟的即将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投这些企业风险要小得多。


而合肥在招商引进的思路上也非常清晰。无论是中科大的人才、液晶显示屏、芯片还是新能源汽车,合肥的每一次出手都精准打在了需求二字身上,安徽缺少什么,合肥引进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合肥投资什么。


更何况家电、电子、汽车本就是消费领域的工业大件,上下游相关产业非常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进一个重点企业带动一批企业,再形成相关产业链共同发展。


当我们在谈论一个城市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有分析认为,在中国的城市体系里,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竞争维度。一线城市很大程度上比拼的是对全国性资源的集聚能力,譬如说世界五百强企业数、上市公司数量、资金总量、“独角兽”公司数量等,透过这些全国性的顶级资源,它们再展开对全国精英的人才争夺,堪比“高手过招”。


除了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的竞争无外乎人口、人才和产业三个维度。“中部省市‘向心发展’是现阶段重要的发展趋势,不管人口、产业、资金都出现了向心集聚的迹象。因此,做强省会城市是顺应发展趋势的选择。”杨畅认为。


合肥作为省会,先后抓住了中科大外迁和家电产业集聚的“天时”、留住了本地人口和人才的“人和”、补齐了前几年高铁交通重构的“地利”,打出“王炸”。


有媒体报道称,2005年,合肥的招商小分队多达3400个,有招商员到企业转一圈,仅靠目测就估算出厂房和设备总价值3800万,和实际价值误差只有一个零头。


据《证券时报》消息,合肥市政府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其市场化的投资机制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据知情人士透露,合肥市追求财务回报高于战略需求,决策流程很快,一个项目从接触到完成投资,最快2个月。


红星新闻记者 许媛 实习记者 谢雨桐


编辑 陈成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