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体有缺陷,但我们不能在头脑中‘缺胳膊少腿’。”这是贵港市港北区根渚镇新民村村民秦厚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秦厚奇虽然是残疾人,但近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地建立了以养猪为主的农场,成为当地科学养猪示范户。同时,他组织成立残疾人爱心互助协会、爱心党小组、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等。引导更多残疾人创业。目前,基地已辐射500多名残疾人致富
秦厚琪正在鸡舍里抓鸡,准备送给顾客。
不愿意努力工作
10月21日,在新民村“阳光助残扶贫基地”,秦厚奇拎着扫帚拖着不利索的左腿,开始清理鸡舍里的粪便,这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不一会儿,秦侯的额头上出现了细细的汗珠。他刷了一下,继续工作。
“我有身体残疾,工作还是有点辛苦。”秦厚奇说,他左腿摔倒的根本原因是13岁。当时正在为家人放牛的秦厚奇,爬到树上休息,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受了伤。
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秦厚奇先后从事木工、机电修理等体力要求不高的行业。婚后,他的妻子也是残疾人,生了三个孩子。对于收入微薄的秦厚奇来说,他要在快乐的同时应对生活的压力。
因为这个原因,秦厚琪想到开一个农场。虽然早期解决了种地的土地问题,但修建鸡舍和猪圈的钱却成了“拦路虎”。好在港北区相关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提供了政策支持。秦厚奇获得政府补助4万元,并向银行、亲戚朋友借钱筹集近20万元。2002年,他承包了一个30亩的鱼塘,建了一个养猪场。
经过多年的努力,秦厚奇的养殖基地发展良好。今年,基地已经放生了40头猪、600只阉鸡、2000只鸭子;剩下40头猪,10头种猪和500只鸡。他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帮助他人摆脱贫困
秦厚琪在经营自己的事业的同时,也注意到身边的很多残疾人依然生活艰难。“除了他们需要的经济援助,精神援助也是不可或缺的。”秦厚琪说。
2009年,秦厚奇和残疾人朋友卢伟宝等人先后在港北区根渚镇成立了残疾人爱心互助协会和爱心党团。一有空就去一些残疾人之家谈天说地,鼓励他们通过努力摆脱生活的困难。
魏菊洲是一名患有夜盲症的残疾人。他一直在家失业。他了解情况后,主动和他聊天,交朋友。“你天天呆在家里,不如跟我一起搞农活。”
动手吧。因为魏菊洲家里穷,没钱建农场。与几位残疾人老板商量后,严厚琦决定借给魏菊洲几万元;秦后齐还送了鸡和饲料给魏菊洲。从此,魏菊洲有了自己的种田生意,开始忙碌起来。
21日,记者来到魏菊洲的农场,却发现农场干干净净,魏菊洲正忙着拌料喂鸡。“每天听着鸡叫,感觉很舒服。”魏菊舟笑着说道。
在秦厚琦的帮助下,双腿残疾的陈有了更好的一天。秦厚琪说,过去,经济困难的陈经常到根渚镇民政部门求助。自从残疾人爱心互助协会捐款帮助他发展养殖业后,“目前的收入基本可以解决陈的生活问题”。
“我家没钱买小猪,所以让我们去他的农场。”“我家缺饲料,都是免费提供的。”村民们对秦厚琪的善良赞不绝口。
秦厚奇的行为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2012年,他的农场被自治区残联认定为港北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旨在以养殖业为主导,以残疾人服务为基础,辐射带动港北区农村残疾人共同发展种植业,增加残疾人收入。据悉,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秦厚奇的努力下,该基地已经刺激了500多名残疾人致富。
我希望爱会传递下去
“成绩的背后,压力也很大。”秦厚琪说。因为害怕其他残疾人在耕作时会遇到
上难题,覃厚其常丢下自家养殖场的事,跑到别人家去“传经送宝”。一天深夜,一名养猪户因家中的母猪难产来找覃厚其,他不顾自己行动不便,连夜赶去帮忙,最终让母猪顺利产崽。
“有好货没销路,也是一些残疾人养殖户担忧的问题。”覃厚其表示,对于销路存在困难的残疾人养殖户,他负责牵线搭桥,让需求方与这些养殖户对接。覃厚其坦言,由于他的信誉好,只要是他介绍的养殖户,需求方都很乐意购买他们的货品。
覃厚其说,有一段时间,由于压力过大,他曾一度想过放弃,但每当看到帮扶过的残疾人兄弟都过上了好日子,他又坚持下来。令他欣慰的是,不少被帮扶的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脱贫后,主动加入残疾人爱心互助协会,希望将这种帮扶精神传递下去。
临近采访结束,覃厚其表示,经过多年的帮扶工作,他发现不是所有残疾人都适合从事养殖,只能根据他们自身的条件来进行帮扶引导,“目前,我正计划建一个厂房,通过订单式的生产模式,让这些残疾人能有收入,解决生活问题”。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周如雨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