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想法分析书300字 个人创业想法怎么写

作者:武乐先生

本文节选自武乐先生的《日常阅读》,描述了武乐先生对一部小说的理解,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几篇文章,它将展示小说背后的逻辑和一个如何生活的想法。这仅仅代表了武乐先生自己的观点。离职时肯定有很多缺点。请原谅我!

——武乐先生

今天我们来解读《天幕红尘》的第五个逻辑,创业的思维和实践。

上一篇文章:

天上红尘情(1):“看路不走”背后的故事

对天上红尘的感悟(二):见路不走的实用方法——怎么做事?

对天上红尘的感悟(三):真理只有一个,幻想无数

天幕红尘感知(4):没有地方能从这个位置脱颖而出

感知天上红尘(5):如何打败一个人

创业已经成为当下所有人走向财富自由之路的第一选择。

每个进入社会的人,或多或少都想创业,相当一部分人是自己动手尝试的。但是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失败的原因大多是错误的思维,画猫画虎,走错路,资金链断裂等。

那么创业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com/large/pgc-image/cb0933ab631d426d823a972a4a940716" />

《天幕红尘》中,完整地讲了一个从无到有,并成功的创业案例,而且所做的事情,也是大部分创业人士都会想到的开饭店。并且这上面所创造的模式,是现在已经有人开始使用的模式。


如同作者另一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连续剧《天道》)中,传告的农户式生产,后来在义乌被采用一样。未来我们专门探讨一下天道中的小作坊生产模式如何降低成本抢占市场!


天幕红尘则更直接地给出了一套创业之路。


小说中,九哥在美国开一个面馆,是父亲传下来的,手艺非常好,但是已走到末路,九哥也只是在吃老本。如此下去,不出他这一代就将耗光资产。所以九哥一直想再创业,让其家族的手艺能够传播得更远。


九哥的再创业是这本小说用实践的方式再次强调见路不走的有力证据。


1、先从想法上确立创业的标准

借用《天道》剧照加深印象,冯世杰类比九哥


为了能向叶子农求教创业思路,九哥不惜从美国回国内,耗费一个月的时间与叶子农混在一起,但也没得到什么信息。后来叶子农去北京的时候,九哥专门去拜访,并直截了当地提出他的餐馆不景气,想要找机会再创业,恳请叶子农指条路。见九哥这么诚恳,于是对九哥说了下面这番话:


老九等服务员走了,用筷子挑了一下面条说:“你就拿这面条打比方吧,我说手擀面就是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


叶子农端起面条吃了几,说:“我给你擀一个,你看好吃不好吃。”老九说:“你这不是抬杠嘛。”


叶子农说:“这不是抬杠,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是我们说它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是用机器的方式还是用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于你需要哪种方式,如果你是大规模的连锁店,机器方式的产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性就有优势。如果你的思维被束缚在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的教条里,你这个好吃的面条要想实现大的市场系数就很困难。”


叶子农说:“人是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呢。甭管是谁的经验教条,一碗面条你去唯唯还没啥,可要放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那后果就不得了了。”


——《天幕红尘》


许多人创业,都是根据一个经验给出结论。例如九哥认定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这个逻辑看上去很合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手擀面是依照干面的人手感、汤料的配方及火候等经验做出来的,一般情况下,确实是好吃的。换个人,则做不出更好的手擀面,所以传统思维依赖于人的经验。


可是这不是究竟的方法,还有漏。因为人有七情六欲,人有生老病死,手擀面的质量是受人的这些主观问题所控制的。


换个更彻底的逻辑去推敲,不能得出手擀面就一定是最好的,而最好的面是有其他条件的。例如对话中所说的“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


平时那些有经验的人,是根据自己日常磨练,感觉到某种硬度合适,某种厚薄合适,然后吃一下似乎就是好吃。实际上,这些东西还可以再进行细化,例如硬度和厚薄都将其数字化,那么就可进入到机器的领域。


创新之大忌就是唯经验和教条用事。而大部分人,还偏偏就爱利用经验和教条说事,这或许就是创业失败的关键原因之所在。也就是手擀面和机器面哪个更好吃,不去用常规理解做直接回答,而是他们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满足好吃的面的条件,如果全部都做到了,那么机器面和手擀面就没有了区别。实质上小说最后当九哥和方迪实验成功后,发现机器面比九哥手擀面还好吃。因为他的质量稳定,不依赖于人的情绪和状态。


所以做事情就不能“唯”,所谓唯经验、唯教条、唯物唯心,都还不彻底,不究竟,每个都有漏。只要找到规律和本质,这些“唯”就都没有了意义。


2、创业的第一步搞定思想定位

借用《天道》剧照加深印象


在北京九哥与叶子农做了很长时间的沟通,将叶子农的想法详细地做了笔记。拿回来自己通过这些笔记,并同时展开一些实验。方迪借此也参与进来,一起分析笔记并形成了一套思路。后面创业的成功,我认为,得益于老九和方迪都已较为准确的理解了一套客观有效的思路。


老九翻笔记本,找到其中一页,念道:“人最难做到的是实事求是,妄念、贪念、杂念一大堆,就算想实事求是,你也不知道怎样实事求是。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经验、教条,要走因果、走条件的可能。见路不走是让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跟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不正常了,心里不踏实。也不要怕跟别人一样,因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别人一样显不出自己高了。见路不走是解决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念、思想,是一切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基础。”


——《天幕红尘》


在所有事情启动之前,先搞清楚实事求是该怎么做。创业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实事求是,因妄念、贪念、杂念太多,不能守住应做之事,而天天忙于一些没用的事情上。做无用之事,就不是实事求是。原文对话已经很直观,我不做详细解释了!


3、实事求是的检讨之前的错误

借用《天道》剧照加深印象


老九说:“如果把一碗成功的面……不单是好吃啊,是成功……用面表示,那这碗面要求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祛除妄念,有个求实求是的心态。我检讨自己,在态度上就错了。我追求豪华、高档,不是产品需要,不是为顾客,也不是餐馆有社会背景,是为显示自己是成功人士,是为自己有身份、有面子。一碗面本来就是大众化的东西,你开餐馆都不为顾客了,都成满足你虚荣心的工具了,那不死还等啥呀”


方迪说:“就是啊,好多想吃面的人不敢进来,如果我只为吃碗面,我也不敢来,那还是面馆吗?就是打着面馆招牌卖炒菜的。有钱的人进来,山珍海味都吃饱吃足了,你的面再好也不好了。没钱的人,不点菜谁敢进来?人家谁舍得为吃一碗面点一桌大菜“


——《天幕红尘》


有了实事求是的定位标准,就要先尝试用实事求是的方式找到现在餐馆为什么失败?其实就是老九将思路放在了怎么上档次,而非面馆的本质——好吃。


很多创新企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自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所做事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扔下客户或顾客的想法,自己考虑自己的,还大部分凭借自己错误的经验去做判断。最终整体战略走了样,失了先机,于是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因此认清自己过往的错误,实事求是的去寻找本质,是创业前期必须做好的事情!


4、聚焦思维抓住核心只求有效

借用《天道》剧照加深印象


老九又翻笔记本,找到一页,念道:“不往左看,不往右看,只看市场、顾客,只看你自己条件的因果。不以新旧论,不以跟别人一样不一样论,只以有效论,有效与否是唯一的取舍标准。凡左顾右盼的,大多是不清楚内在因果的,学个形,漏其神,很危险。人家的成功有人家的条件,人家的条件不是你可以悉数复制的,精髓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人家的内在因果不是你从外表看一眼就能具备了。”


——《天幕红尘》


不论什么创业,都必须锁定在市场和顾客身上,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创业就是伪命题。而且整体思路是,基于市场和顾客,去寻求自己的条件因果,才能找到创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一段话,抓到了本质,应该能对所有创业者有所指导!


老九又找了一页,再念:“奢华之所以奢华,是因为大众不可及。如取规模效应,则必须大众可及,普天下的规模效应无不安住于规模消费集群,这是规模效应的因果律。”


老九找一页又念:“降低成本不是缺斤短两,不是让员工死去活来超负荷工作,而是不缘起降低成本命题的根本理念,从本体设计和机制设置就不允许缘起降低成本问题。”


老九翻开笔记找到一页,念道:“顾客和无关痛痒的人都可以认为像麦当劳模式,但唯独你不可以,你要这样认为就有危险,就有可能不自觉套用模式,而你的条件是不可能与麦当劳的条件完全一样的,你不能在意相似或不相似,你只考虑条件与目的的有效。”


——《天幕红尘》


总结下来整个过程是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


见路不走,实事求是,寻找因果,建立条件集合,逐个击破。


实践中则是抓住,面要好吃,又要便宜,还能大规模生产和扩展。


这几个主要条件,构成了新面馆的成功基础。


但是这里是小说,毕竟不会考虑太多细节。


实际上,有两个关键点是能做到这一步的基础:


第一,必须能够通过理论基础推导出因果规律。这是必须具备广泛的世界认识为基础的,不能客观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就无从推导出正确的因果规律。例如为什么面馆不能是麦当劳模式?是因为中国饮食结构问题吗?还是中国菜难以用工业手段实现?


文中指出,套用麦当劳又是见路就走。如果这个模式能用,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出现到处都是的这种模式的餐厅?怎么没人再做出一个来?


当然,这个例子还不够彻底。找因果规律不是简单的套用,而是找到产业底层逻辑。


第二,在关键步骤上,必须专业。一件事,如果只有好的思想和因果规律的基础,不代表还能成功。这就像是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专家,为啥专家自己不去开餐馆?因为他们还缺少手艺,也就是专业基础。在小说最后,看到九哥别墅里面有一个专门的房间,只有他一人在那边研发料包。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何能让面具备他家的味道,这就是专业。当具备了相当的专业水准之后,才能利用机器手段去解决人工问题。


所以说,懂得规律,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懂得专业,也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要能够将规律和专业结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其实这不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很好例子吗?这不又回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上了吗?


可见殊途同归,大道归一!



明天我们一个错误的创业思路,敬请期待。


更新不易,还请多多转发、点赞,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