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pcn互助平台是传销吗,创业分享平台传销

来源:新京报

虽然DCEP听起来很奇怪,但“央行”这个词让退休的张华(化名)选择了赌博。

翻看新闻,一篇洗脑推广文章把她吸引到“央行国际钱包”推广群,和40多位群友一起在宣传中等待“国家鼓励奖”。

感觉1.2万亿,真的很多。我想参与其中。任何资本投资都没有零门槛,让这些人可以放下戒心。

新京报记者在中老年人微信朋友圈流传的推广文章中看到,“央行国际钱包”的广告词影响很大:推广期18个月,央行分红4000亿,链接是一场抢钱大战!

这个项目还配有推广详解,直接算一个账。按2%的促销返利,个人净收入可达16万。虽然是画饼,诱惑也不低。

据记者调查,“央行国际钱包”主要以微信朋友圈推广为主,采用“拉人头”的传销方式,声称可推广三代,每层可享受2%或3%的收入。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央行数字货币(DCEP)陆续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落地测试,这些项目大多是热点,属于假币骗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返利,这类虚拟货币基金被“疯狂”开发,不停地玩传包裹游戏,而老年人则成为“猎物”。

DCEP的名称

打着央行的旗号,“红利万亿”号称入团净收入可达16万

“国家要发行一个《中国央行数字国际DCEP钱包》,一个有分红的钱包,这将改变几代人的家庭。说白了,就是一个有央行释放红利的钱包”。

“什么时候推出,一切都等着,4000亿8000亿的红利首次释放”。

“钱包已经扣下了6700个实体”.

在一些中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这些诱人的促销词在文章中被突出标注为红色,并反复出现。新京报记者在文章中通过推广二维码轻松加入“央行国际钱包”推广群。目前,该小组有40多名成员。记者从几位群友处了解到,他们当中有不少退休人员。

张华是老人之一。她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自己之所以加入推广群,最初是为了在网上搜索有关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相关新闻,看到了“央行国际钱包”的推广,获得了1.2万亿元的巨额奖励,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

另一位群友在朋友圈的一篇推广文章中接触到了这个项目。“当时我就想,如果带几个人进来一起用这个APP,国家真的会给返点,赚到钱。”。

新京报记者发现,“央行国际钱包”不仅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号,还有配套的推广详情,吸引了超万亿分红的投资者。

在这份11页的宣传材料中,详细描述了分发系统。以国家政策奖名义,宣称有1.2万亿推广奖励资金,其中国内4000亿,国外8000亿,限时推广18个月,项目建成即结束。

至于盈利方式,不难理解,你只需要注册手机“央行国际钱包”,然后去银行开通公共账户的DCEP收支功能,与“央行国际钱包”绑定即可。以后在钱包APP里花了就有奖金了。

本项目主张企业的每一笔DCEP现金流都会进入企业的公司账户,现金流的国家红利的2%将进入企业法人的“中央银行国际钱包”。

为了方便用户理解,以公司注册为例。以后销售商品,要给下游企业开发票,下游企业用DCEP支付公司。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chnical engineers 美国技术工程师联盟

,但国外的流水红利高达3%。此外,该平台号称还可以连接到淘宝、京东、美团、理财、保险等线上平台,用户进入各平台选购商品,通过“央行国际钱包”支付,能拥有永久红利。


●“疯狂”拉人


朋友圈推广吸粉层级计酬“红利能传承”


巨大投资收益背后,是“央行国际钱包”的拉人头模式。目前对于个人而言,现在只做两点:建群做好准备以及学习转发资料。用户通过微信朋友圈宣传推广,并建立自己的微信群,注册时,需要用户实名注册,完善个人信息。


新京报记者加入群聊后,群主透露,“央行国际钱包”是央行开发的软件,属于民生工程,国家股权。值得注意的是,群主再三强调,一定要按照她提供的二维码下载APP,并称“你在哪个银行都不要办央行数字货币,一定不要去做,否则就拿不到返点了,这笔推广费银行自己都扣下了。”


为了促使更多人加入,该项目采取层级计酬式,也就是推广资料中所谓的“锁定用户越多,被动收益越多”。用户只要参与推广、拉人下载注册“央行国际钱包”就有利润。


“我推荐给你,你用我分享给你的二维码进行交易后,国家就奖励我你流水的2%,你推荐给下一位,国家再同时奖励咱们俩你推荐者流水的2%,一共可以传三层”,这位群主对记者表示,“奖励都是国家给的,你推的人越多,肯定拿到的奖励就越多”。


在项目推广详解中,这被称作3代推广:A推广了B,B推广C,C推了D,D只要接收DCEP,ABC都有2%收益。


群主讲解了主要推广方式,参与者可以将介绍“央行国际钱包”的文章分享至朋友圈。她还提供了固定话术“所有交易途径不变,钱包用来接受额外奖励。无任何资金投入,更不存在任何风险。这是一件利国、利企、利民的大好事,为央行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担负着重要使命,更为自己获得一笔丰厚的推广收益。”


“推广期间注册后,使用DCEP的用户,享受永久红利,并可以传承!”群主告诉记者,“这句话一定要带上。”


对于记者提出目前项目进展如何,该群主称,“目前还没有开网,也就是拿不到返点,现在要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推广群,邀请更多的人加入,一旦开网,就能让更多的人下载”。


●招数拆解


“0撸”口号攻心计通过认证费甚至发币收割


新京报记者查阅央行数字货币相关试点政策,没有任何有关“央行国际钱包”的内容,更未谈及所谓的“红利”。而早在2019年11月,央行就发布公告强调,目前网传所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以及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行为,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请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不偏信轻信,防范利益受损。


此前在虚拟币交易所工作的苏杰(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类项目属于零成本薅羊毛,宣称注册和推广即可获利。但是,用户往往需要填写手机号、开户行等信息,应防范相关的信息泄露和进而带来的财产损失风险。


苏杰称,“0投资、0门槛、0风险”往往是这类项目的口号,此前被曝光的趣步、链淘都属于这类模式,兴起于2018年前后。


至于平台在这一过程中获利的方式,苏杰认为可能是收取实名认证费、平台提现费以及用户群体带来流量后,可以变现的广告费。更加极端的情况下,项目方通过APP设置一个虚拟币交易所,该交易平台与市面上的任何主流交易所都不联通,可以发币获利。


“这类骗局针对的就是消费者不想花钱占便宜的心理,而这也是这些老年人入群的核心原因。”苏杰表示。


实际上,这样蹭DCEP“热点”的“0撸”玩法并不少见。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央行国际钱包”与此前的“dcep.api”项目类似。


“dcep.api”推广者号称点开链接后需要手机号、邮箱和正式姓名注册,不用绑卡、不用充钱,生成自己的推荐码就可以推荐商家拿提成。此外,每天限时1万的名额,每晚12点开始抢注。不过,其不仅没有主办方背景、联系方式等信息,网站持续宣传“努力建设中……”、“DCEP支付接口即将开放”等。目前该网站已经关闭。


●花式围猎


投资虚拟币被割韭菜资金盘盯上老年人


今年2月成都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开启,这是继深圳、苏州、北京后,五个月内第四个数字人民币公测城市。而随着更多市民陆续尝鲜以及比特币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成为话题,区块链与百姓越贴近,相关骗局也日益泛滥。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打着“钱包”、“挖矿”、“互助”等概念的资金盘接连出现,而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离退休员工,往往成为主要的被围猎对象。


在苏杰看来,此前这些骗局目标人群主要是能够熟练使用各类APP的“年轻一代”,向老年人扩散是因为“老年人手头有更多资金。”


张阿姨退休不久,热衷投资理财,2月中旬,网友小陈对其宣称现在入手某种虚拟币只要5分钱一枚,将来会涨到200块一枚。此人同时将她拉到了一个投资理财社交群(号称“收单群”)。群里不断有人“接龙”,上报自己购买的虚拟币数量,金额一般超过1万元。


“收益率这么高,又看到群里有这么多人投资,感觉很真实”,在联系人强调一定要打款到对公账户,这样才能注册后,张阿姨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小陈提供的对公账户转了5000元钱。


转账后,张阿姨在对方提供的官网看到了自己所购买的虚拟币,然而虽然虚拟币一直有价格波动,在创造收益,但是无法提现。此后,她多次联系小陈和投资群均未收到回复。


张阿姨遇到的正是典型的以虚拟币为噱头,进行的诈骗活动。不同于打着DCEP旗号的项目,这类以投资虚拟币理财,高额收益为诱惑,主要利用APP、交易所的行骗方式更为直接,在老年群体中也更为常见。


记者搜索发现,此前就有直接以DCEP之名发行代币的项目,包括ERC-20代币、Rosex交易所发行的代币。在Rosex交易所上线的DCEP/USTD,据其官网显示,该代币于2019年10月上线,一日内交易曾达15928075.46枚,单枚价格一度超过16元人民币。不过,目前Rosex官网已关闭,有中老年投资者对记者表示,自己投资该代币约5万元,随着官网关闭,血本无归。


苏杰分析称,代币并没有上链,查无可查,可以用单机模式,内盘营造一种代币上涨的假象,吸引用户收购代币。随后,将代币趁机卖出套现,代币价格暴跌趋于零。这类投资者往往“投多少,亏多少”。


除此之外,今年3月,知名资金盘优贝迪(Ubank)骗局曝光,挖矿套路再次被推至台前。跟其他资金盘类似,优贝迪一开始以虚构可获得高额利润的投资项目,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挖矿。同时,以“锁仓挖矿、收益倍增”为手段,诱骗投资者对自己投入的资金进行锁仓,许诺投入10万UBNK购买价值17000USD的矿机,享受矿池3.5倍的收益,每日可额外增加0.3%收益。


这一平台沿用“静态+动态”的拉人头传销模式。其中,动态收入以“分享加速、社区加速”两种机制诱导发展下线,获取高昂收益。两个板块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意思:拉人头,人头拉得越多,奖励自然也就越大,资金释放的比例也就越大。


虚拟币平台打着“0投资、0门槛、0风险”旗号,可能借助收取实名认证费、平台提现费以及用户群体带来流量后的广告费变现。更加极端情况下,项目方通过APP设置虚拟币交易所,该交易平台与市面上的任何主流交易所都不联通,可以发币获利。


●传销变体


发展下线、复式计酬成套路“击鼓传花”实属网络传销


“这类虚拟币资金盘往往是初始用户尝到甜头后,为了拿到更多返佣,发展下线,而后来者都会血本无归,这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苏杰表示。


对此,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德怡告诉记者,其通常存在明显特征,包括模仿比特币等知名度较高的虚拟货币,来头很大,通过发展下线、复式计酬的方式推广业务。此外,这类交易的平台或网站没有取得合法备案或许可,往往有定制的APP相配套,有的软件能够实现自动翻墙,逃避国内网络监控。在交易过程中,尽最大可能诱导投资者加入资金。


其实,在我国发行虚拟币系违法行为,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新京报记者梳理各地警方披露的虚拟币诈骗案件发现,目前此类“拉人入群-平台投资-系统锁仓-收割韭菜”诈骗流程极为普遍。共性的套路是,除了受害者,群中成员均为诈骗嫌疑人的同伙。同时,对于警戒心比较强的投资者,流程一般为:第一次入金可以提现,第二次开始就都拿不出来钱,此后不回消息。


律师王德怡表示,通过发展下线、复式计酬的方式推广业务,属于网络传销的经营方式,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目前这类玩家有一部分完全是小白,一部分是自以为高明的“职业玩家”。


王德怡强调,参与发展下线者,轻则是传销的一个环节,重则是诈骗的一个链条,是法律明令打击的对象。这类交易本质上是网络诈骗,目的是骗取投资者加入的资金。投资者在虚拟网络世界里成交的不是真实的内容,而是在幕后庄家搭建的虚假平台里玩电子游戏。从我国法律来讲,建议投资者不要参与形形色色的网络虚拟币交易,也不要靠发展下线获利。一旦资金被骗,追赃难度很大。


记者梳理裁判文书网看到,2020年1月,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虚拟货币”网络传销案,被告人莫某年同他人,开发了名为“美链”的以销售虚拟矿机、虚拟币为内容的软件,并同时设计了相关宣传材料、运作模式、返利模式等。并且以虚拟矿机可以产虚拟币、虚拟币可以交易为名,要求参加者通过购买虚拟矿机的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通过回购参加者的虚拟币,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


东湖区法院认为,该项目按照上下线加入顺序组成层级,通过获取下线各层级一定比例的虚拟币收益作为返利依据,并通过回购参加者的虚拟币,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且发展人数众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其行为已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类似的,号称“币圈第一大资金盘”,涉案金额500多亿元的PlusToken,也被按照传销案处理。2020年9月,江苏省盐城经开区检察院一审结果显示:法院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陈某、丁某、彭某等16名被告人二年至十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纠错】【责任编辑:游苏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