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事业单位改革的五大变化
1.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本质是事业单位与政府的关系。因此,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政事分开,事业单位机制体制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2.公共机构改革的基本路径:分类改革
3.公共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4.公共机构改革的最大阻力:对利益的调整
5.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科学设岗
6.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
脱钩: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待遇
分类:根据不同的社会职能、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的工作性质,建立符合不同类型机构、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
放权:进一步扩大公共机构人事管理的自主权
搞活: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实施就业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收入分配
7.各机构与工作人员签订就业合同,属于聘用合同关系,不属于劳动合同关系。
改革后的变化
1.编制。,事业单位改革后,原来的编制逐渐改为合同制。这意味着岗位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永久的“铁饭碗”。当然,这些工作的稳定性是有保障的。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有专业技能的医生或老师来说,不受编译的约束也是一件好事。
2.薪资。的工资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事业单位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将定期上调。对于教师,建议“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
3.职称。的职称评定可以激励员工。这一部分主要针对教师。改革后,职称不是平均工资的唯一标准。未来他们会更倾向于能力,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
4.管理。应该知道,随着改革的深入,“编制内闲、编制外忙”的少数现象会减少,在以前的制度中实行身份管理会更加公平。
5.双薪。的这种“双薪”意味着你可以自己赚“双薪”,这将鼓励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离职创业。相当于你拿着“双倍工资”,总收入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