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为帮助国际企业家、来华留学国际学生和在华国际组织更好地了解自贸区政策,国际人才交流论坛暨“机遇实验室”——“探索自贸区外籍人才发展机遇”首场活动今天在北京CBD国际人才港举行,吸引了挪威、埃及、墨西哥、摩洛哥、尼泊尔等10个国家在华国际组织和商会的代表,以及20多个国家的企业家和企业参加。
外籍人才共话自贸区发展新机遇
北京朝阳区国际化优势明显。近100%的驻华使馆、90%的国际媒体机构、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以上的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在该区。作为首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朝阳区已成为跨国公司总部聚集的对外开放枢纽,市场广阔,商机无限。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朝阳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指导,国际校友人才联盟(ATA)和NHUB无限港联合主办。论坛围绕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规划、支持政策和发展机遇展开对话。
专家论坛上,朝阳区人才咨询服务机构协会首席顾问莫天安认为,越早抓住FTZ的发展机遇,投资回报就越高。结合朝阳的发展定位和区位优势,他看好朝阳在科技创新、高端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在论坛上,普华永道中国合伙人于波与木寨大中华区健康险总经理杨艳共同探讨了FTZ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招商政策。
NHUB创始人Mach、Marco Global Workforce创始人陶磊、研究院创始人lan Flanagan共同探讨了自贸区对北京创业环境的影响,包括外资企业家如何在疫情后重启创业之路、自贸区生态下的创业机会、移民政策以及相关支持项目对外资人才在朝阳创业的影响。
解读政策,畅谈创新创业生态
政策解读中,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局副局长尹详细介绍了朝阳集团在北京自贸区商务区的配套政策。
据介绍,朝阳区积极对标先进地区,围绕全球招商、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国际金融等八大领域,研究制定“CBD高质量发展18条”,创新自贸区入驻企业集群登记机制和认定机制,吸引项目落地,加快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全面启动北京CBD全球招商体系建设,初步设立北京CBD全球招商联络点上海分站。今年以来,已有122家重点企业落地招商服务中心。
为向国际人才提供全方位、全流程、高质量的服务,营造国际化、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朝阳区围绕“两区”建设目标,创新打造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区首个CBD国际人才港。是人才“引、用、育、留”的综合平台,提供人才聚集、交流融合、开发培育和综合服务在“朝阳人才创新发展联盟”的基础上,朝阳区还成立了“自贸区建设创新生态联盟”,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共享,补充各类创新主体,优化国际化人才创业生态。(结束)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