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姚思伟
去年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继续全国第一。2月3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市长刘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
据相关机构统计,杭州人才、海外人才、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九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据市统计局统计,201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达到1036万。
2019年以来,打造了“全球人才蓄水池”的杭州,频频出台新的人才政策。比如删除了“年龄”和“社保缴纳年限”的限制,规定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生可以在杭州工作并缴纳社保。直接定居;引入“37人才生态”,发放本科生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含毕业5年内回国的留学生、外籍人才)到杭州工作;为在杭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提供三年最高30万元的低息贷款;推出“引战育才、引杭育才走向未来”八项举措。在给予本科生、硕士、博士一次性生活补贴的基础上,每年给予租金补贴1万元,最高可享受6年。
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杭州将实施全球人才集聚、特殊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嬉闹等项目,办好杭州国际人才大会、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引进60余名顶尖人才;推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和全球青年人才中心建设。完善孵化体系。全市孵化器和创意空间总面积达到420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以最优秀的人才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引进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化科技和人才体制改革,实施“率先上榜”制度,全面构建“产教研用资、人才行政、美人云”(产业、学术、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十大联动的创新生态。
根据新的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杭州将引进100多万大学生。据浙江新闻客户端消息,预计到2022年,杭州人才资源将超过300万。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