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义乌百货小商品加盟,58加盟创业网

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从义乌西站出发,驶往宁波舟山港,然后通过海运接驳,销往海外。发货的不是义乌的传统商品,而是光伏。

光伏是指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太阳光辐射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产品。“公司义乌生产基地于去年5月破土动工,组件车间于9月底投产。”金高科技数字信息部负责人王方刚(002459。SZ)在义乌的生产基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义乌基地的建立,公司将把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鲍静”和MES(制造执行系统)连接起来,全面应用于金高义乌的40条生产线。

2020年3月,晶澳科技(002459。SZ)宣布将投资102亿元在义乌建设光伏智能制造基地,用地面积约700亩,主要用于建设年产10GW太阳能电池和10GW太阳能组件。近年来,义乌引进了爱旭(600732。SH),晶科能源(JKS。纽约证券交易所),天合光能(688599。SH)和东方日升(300118。已在电池和零部件领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

《义乌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世界光明之都”将是总体战略定位。到2025年,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形成5家产值超百亿元龙头企业和一批产值超10亿元成长型企业。

让数据驱动生产效率

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共识。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在晶澳义乌生产基地零部件二厂看到,实现物流自动化搬运的自动化生产线有14条,AGV(自动导航装置)38台。所有生产线的运行将在厂内16个大型数字屏组成的区域内实时更新,包括MES驾驶舱、AGV运行系统、生产网格管理系统、小时产能指标、安全指标、工艺流程介绍、实时监控等。

以鲍静为例,如果任何一个过程出现问题,系统中可视地图上相应位置会根据故障类型亮起不同颜色的警示灯,并做出各种严重程度的故障提醒。蓝色灯表示故障影响当前位置,黄色灯表示故障影响当前生产线,橙色灯表示故障影响所有生产线的同一位置,红色灯表示故障影响所有生产线。

不同程度的故障都会给生产车间带来损失。如果一个岗位的设备或产品故障没有及时发现,产品会自动流向下一条生产线,继续对故障产品进行处理。只有当所有工序都完成并进入质量检验环节时,才会被发现为产品质量问题,从而造成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

在第二元件厂的一个屏幕前,记者点击任意一条生产线,可以随时查看焊机、搭焊、叠片、修复、叠片、固化、测试等区域的运行情况,并可以显示问题的位置信息、问题描述、现场照片、影响范围、通话范围、后续人员等信息。

“真正困扰制造业的是去现场维修,解决异常问题,找对人。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助,比如流程、设备、质量、IT、电力等。不同部门的出勤率每天都在不断变化。以前的模式是找对人然后打电话或者用微信拉群沟通。企业的沟通成本往往高于实际运营成本。他们每天都打电话找资源。事实上,真正解决一个问题的时间很短。”金高义乌生产基地第二零部件厂生产负责人刘海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夜班存在物料问题,现场无法投产

,涉及到运营、品质、工艺等多个部门,大家花了四个多小时来沟通、确认,产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在上线了晶豹系统之后,比如焊机停止工作,焊机本身有一个操作界面,会去报告异常,如果现场人员无法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只要拍张照片,上传到报警记录即可,系统会自动匹配相应的人员进行处理。


为了提高效率,晶澳义乌生产基地把晶豹集成在钉钉平台上,任何产线异常,都会实时反映在钉钉上:相关责任人会在手机的钉钉APP上收到任务通知,超过3小时的产线异常会在业务群中推送并置顶提醒,相关人员也可以在钉钉上随时打开相应故障警报,一键创建故障跟踪群,自动关联故障问题,并拉入可以处理相关问题的产线员工协同处理。


“这些故障工单都是影响产能效率的生产黑匣子,传统的方式是要登录特定系统查看异常,现在钉钉机器人会自动推送到群里,艾特到特定人。”王方钢表示。


事实上,中国制造行业普遍存在数据滞后、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容易产生内耗。


为此,2018年8月义乌市出台了《关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其中,为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义乌对认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项目的,其网络软硬件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其生产设备技术改造补助标准在现行政策基础上再提高3个百分点。对认定为省级、国家级智能制造工程项目(工业强基工程项目、绿色制造工程项目、高端装备创新工程项目)的,在上述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再分别给予5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


产能规模逾100GW


在压缩沟通成本的基础上,晶澳义乌生产基地正在给每个员工建立专属的技能标签,任何产线的问题都可以和技能标签一一对应,钉钉机器人根据技能精准找人。


“我们把公司业务、车间、生产线、工序、可能涉及到的问题等进行了数字编码,并将相关技术人员依据技能也通过数字编码进行一一对应,形成一个规则库。” 王方钢表示,规则库会依据案例经验的积累不断更新,再结合工厂白班、夜班的考勤信息,产线员工反馈的问题就能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人,并在钉钉上精准触达。


“我们可以在钉钉上自定义配置机器人,机器人有通用接口,只要调用钉钉机器人的相关接口,把我们要推送的数据发过去,就可以实现数据自动推送,这个配置1-2分钟就可以完成。”王方钢表示,其原理就是把设备的信息通过物联网收集到云端,再通过调用钉钉接口推送到钉钉机器人。


目前,晶澳义乌生产基地搭了4个钉钉机器人,包括MES系统监控机器人、EAP设备数据采集机器人、Zabbix服务器状态监控机器人、晶豹产线异常监控机器人。“传统的方式是要登录特定系统查看异常,现在钉钉机器人会自动推送到群里,艾特到特定人。这意味,可以用钉钉原生功能,打通传统业务系统”,王方钢表示,后续还会给AGV、自控、能耗监控等配置上钉钉机器人。


除了晶澳,爱旭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也在义乌推进数字化改造。


义乌与光伏的缘分要追溯到2016年,当年底,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创建。


爱旭股份是第一个进驻并将集团总部设在义乌的光伏制造巨头。2017年1月,爱旭与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年产8GW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涉及投资约60亿元,占地面积达到350亩,当年就实现了首期部分项目的投产。此后,爱旭股份生产基地开始大规模挺进义乌。


爱旭股份大规模挺进义乌,或许与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相关。


在行业技术进步以及国产化设备应用的全面普及,电池和组件产线的设备已经非常成熟,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将对光伏企业制造基地的选址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不完全统计,义乌目前已经汇集了晶科、晶澳、天合、东方日升、爱旭等光伏巨头的生产基地,投资总额逾800亿元,产能规模逾100GW,占地面积超4000亩。


随着光伏企业巨头制造基地相继落户义乌,其光伏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将愈发深入。


在2020年12月举行的《义乌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会上,义乌市委常委、义乌信息光电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虞秀军表示,近年来,布局新能源光伏产业给义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带来巨大机遇,也是义乌转型升级中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下一步,义乌市将继续聚焦光伏头部企业,开展精准靶向招商,不断补链强链延链;持续加大光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人才引育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加速推动义乌传统产业与光伏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光伏+”应用创意产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