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宜宾新闻网2月21日讯(记者 李清凌),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发布《宜宾市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八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号文,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
一、实施农民工市内就业工程
支持宜宾农民工就地务工。首次进入本市就业企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每月给予100元以上一年的就业补贴;稳定就业两年以上的,每月给予就业补贴150元;稳定就业三年的,每月给予200元的就业补贴,最多三年。
对新吸纳宜宾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且稳定工作一年以上并按规定缴纳社保的市内企业,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
鼓励宜宾市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优先使用本地在宜宾务工人员。如果当地农民工占新开工项目农民工总数的50%以上,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担保或保证保险的方式支付农民工工资担保;当地农民工占项目农民工总数50%及以上的,可通过金融机构担保或保证保险等方式申请等额置换已缴纳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二、实施农民工创业兴业工程
支持农民工引领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工带领符合我市“63”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的经营主体,在享受现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给予乡村振兴风险补偿贷款支持,市财政给予3年50%的贴息;农民工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额的5%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支持农民工引领工业企业。农民工带领符合我市“82”产业规划布局的工业企业入驻园区。在享受现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并建成投产的,给予投资额5%的一次性补助;对法规升级且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如果在园区租标准化厂房,园区租金前2年免费,后3年减半;新建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按照《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工业企业用电用气补贴办法的通知》年招商引资企业政策(YBFH[2019]4号),自建成投产之日起连续3年给予补贴。
支持农民工引领服务企业。农民工引领符合本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的企业。在享受现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新设立的商贸流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首次突破300万元的批发企业、投资50万元以上的物流运输(含快递)、餐饮住宿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设立的冷链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总额的5%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建农贸市场,市场面积1000 m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万元。按总投资的3%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成立的农村电商企业,农产品年网上销售额首次超过30万元的,按销售额的2%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星级民宿、旅行社等新设立的文化旅游企业,投资超过50万元且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万元的,按营业收入的5%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支持农民工引领引进建筑企业。米格兰
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支持。符合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农民工可自主创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最高可达15万元。合伙企业或合资企业符合条件的,最高可发放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符合经营担保贷款贴息条件的,按银行基本利率给予不超过50%、最长3年的贴息。对于有前景的农民工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各类产业基金对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充分利用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宜宾市商业银行创新知识产权抵押模式,对农民工开办科技企业发放贷款。宜宾市商业银行将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开办小微企业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免息服务。对吸纳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创业,与实施农业产业项目挂钩的村集体经济效益,给予一定的“村贷”贴息贷款支持,最高贷款额度为200万元。
yle="font-size:15px;">三、实施农民工外出就业工程《措施》指出,加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用工地区的劳务协作,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及时发布,帮助农民工更好就业择业。强化外出务工交通便捷服务,大力实施 “春风行动”, 每年春节前后专门开设农民工购票服务窗口,协调有关单位组织开行农民工返岗专车、专列。每年春节期间,全覆盖开展农民工慰问活动。对需要开具健康证明、身份证明等的外出务工人员,由各乡镇(街道)统一免费代办。
在宜宾籍农民工集中地组建驻外农民工服务中心,每年给予5万元至10万元工作经费,帮助解决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指导、权益维护等问题。充分发挥宜宾驻外工作机构、商协会等作用,推行异地政务服务事项免费代办。
四、实施农民工科技创新工程
《措施》指出,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农民工创新创业小镇。鼓励农民工创办科技型企业,对认定备案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助,对首次认定备案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次性给予40万元补助、对到期重新认定的一次性补助20万元。对其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给予1∶1配套支持。
支持各类孵化平台开展农民工创新创业孵化活动,每年评定“十佳”孵化平台、给予每个30万元奖励。每年举办中国(宜宾)农民工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拥有省(部)级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或科技成果的农民工及团队中,评选出“中国(宜宾)十大杰出农民工科技创新之星”“中国(宜宾)百名杰出农民工科技创新之星”,并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奖励。对获奖者的项目(成果)在宜宾转化落地的,引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引导基金等给予资金支持,并享受宜宾科技人才政策。
五、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
有计划地对本地和返乡农民工进行免费专业化技能培训,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宜宾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宜宾市卫生学校、宜宾市建设工程培训中心作为市级定点培训机构,每个县(区)确定1至2个定点培训机构。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工个人需求,采取就近培训、菜单培训、订单培训、双证制培训、特色培训等方式,开展电商、厨师、竹工艺、家政护理等技能培训,重点打造“酒都建工”“酒都阿嫂”等地方特色劳务品牌。
六、实施农民工关爱暖心工程
除市上每两年对农民工开展一次免费体检外,由市内企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农民工开展每年一次免费职业健康体检,由企业所在地的财政补助企业50%的体检经费。各县(区)搭建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报名平台,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就近入学,平等享受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
对农民工在20个中心镇购买新建商品房的,一次性给予每平方米200元购房补贴;对获得高级职称的农民工,在中心城区、县城购买新建商品房的,一次性给予每平方米300元、最高3万元的购房补贴,所需资金均由各县(区)财政承担;对获得中高级职称的农民工来宜宾就业的,享受市、县(区)人才引进相关政策。
《措施》指出,严格执行实名制、总包直发、工资专户、保证金等制度,保障工资支付。建立宜宾籍农民工集中输入地法律援助维权协作机制,为农民工讨薪和工伤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案件代理、代书代拟法律文书等。
七、实施农民工政治激励工程
《措施》指出,要做好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工作,每村储备2名以上30岁左右农民工村级后备干部。加大从优秀农民工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力度,注重从优秀农民工中定向招考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和聘用专业性岗位人员。推荐优秀农民工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并参加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评选,市上每年召开一次农民工大会,评选十大创新标兵、创业标兵、岗位标兵。大力宣传农民工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八、实施农民工组织保障工程
《措施》指出,市、县(区)、乡镇(街道)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县(区)、乡镇(街道)农民工服务管理专职机构。建立健全农民工党组织,对党员集中的农民工党组织,市、县(区)两级在党费中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
各县(区)要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网格化动态管理措施,对农民工工作实行月督查、季小结、年考评,对作风不实、违规违纪的严肃追责问责。加大对农民工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严防企业、中介机构、公职人员相互勾结,骗取财政资金,对违法违规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