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学习:海尔怎么设置内部创业创新机制】
希达资本合伙人,分享股权资本顶层设计,欢迎大家关注!
海尔:全球大型家电集团,在执掌海尔33年间,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实现持续稳健发展。2017年,海尔全球营业额达到2419亿元,同比增长20%,营业利润增长41%。这一切都离不开张瑞敏领导的“组织转型”!
作为中国教父级企业领袖,海尔总裁张瑞敏提出了深入人心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观点。在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之前,海尔为了应对互联网时代,开始了一系列转型。2000年,张瑞敏参加完达沃斯论坛后,在海尔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新经济之我见》的文章。主题大概是:不触网就得死。
2004年,海尔总营收成功突破1000亿元,张瑞敏随即宣布“1000天流程再造”。2012年12月26日,海尔再次提出转型,正式实施网络化战略——海尔颠覆性的组织变革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内部创业机制从这一阶段开始生根发芽,打造了万人创业平台。
我们说:创业初期是老板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创业后期是人人都是CEO的胜利!,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人人都当CEO,但这句话的背后是为了表明:合理运用股权机制,为“将军”进行赋能,打造灵活多变的小而美创业团队,拓展企业版图!
我们来看一下,海尔内部创业的三个项目!
雷神科技:于2014年4月成立独立法人,12月获得林西创投5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4月获得紫辉创投2250万元A系列融资。
巨商汇:2014年3月,B2B的商业管理平台——巨人商会经过9个月的研发正式上线,但仅面向海尔的分销商,同年12月向其他社交品牌开放。
海尔的微观模式之所以能够进行,不仅仅是独立架构,更是海尔平台资源的早期反哺。供应链以苏州海尔工厂为例。凭借规模优势,上游广达、蓝天等模具均有供货
商会给雷神同样的账期,下游互联网电商平台又必须提供部分定金。上下一抵消,使得雷神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就可进入良性循环。从这一点上来看,海尔内部创业项目在发展前期对海尔系统优势依赖较大,不属于人力密集型企业,因此从股权架构上看,团队占比不超过25%。除了上面的两个项目以外,还有就是小微创业项目:“海尔洗衣”。
背景:全国高校中洗衣机份额海尔占了65%,但都是经销商把洗衣机卖给高校,海尔想用互联网模式连接更多学生!
决策:海尔内部没有互联网思维人才,找到小村资本合伙人刘惠平(前阿里巴巴高管),后者带来了团队和技术,并由小村资本控股。
执行:“传统企业+风险资本+创业团队”的组合堪称完美,在洗衣机上装一个智能软件连接手机,学生通过APP可以查看附近空闲机器,洗衣通过手机支付,海尔只收取10%抽成。
共赢:学生便利,不用排队;经销商不用再上门收硬币,机器利用效率也提高,机器损坏总部负责维修;海尔直接链接用户、获取用户数据,有持续现金流。
收获: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海尔洗衣在2016年估值涨了10倍!
总结:海尔通过引进资本方,获得社会资源,扶持创业团队,降低创业风险。项目成熟后,海尔再溢价回购资本机构股份,扩大股权比例/控股公司,再引进新的投资机构,把公司推上市!
海尔的组织转型跟传统意义的组织扁平化逻辑不一样,而是把企业真正变成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海尔集团提供技术、渠道、资源和资金等,让创业者在平台上自由施展。这种组织转型在全球的大公司中绝无仅有,如果海尔成功地完成了组织转型,它必将成大企业转型升级的教科书式经典范例!
运用股权资本的力量,帮助成长型企业构建“1+N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 ” !
如果对你有帮助,就请多多评论、点赞、转发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