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顺民李晓娟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庄浪县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以“去问题、去困难、去落实、去服务”进行调研,以“集中专项整治、全面整改、建规章制度、聚焦当前工作”进行整改,借助主题教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庄浪县立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妇女也要发挥半边天作用,支持扶贫车间建设。全县累计安排扶贫车间140.8万元,协调信贷150万元,支持建设扶贫车间23个,带动1115名妇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347名)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2.2万余元,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学”出政策培熟创业热土
庄浪县把学习教育与发现问题、落实整改紧密结合。针对主题教育梳理出的全县妇女就业总量小、素质低的问题,深入群众和企业调查,听取意见,寻找对策。研究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合适的产业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针对问题,庄浪县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扶贫车间。在财政奖励、金融贷款、土地出让、人才扶持、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一是财政奖补有力。扶贫车间与已建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签订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劳动合同。劳动报酬按时足额支付的,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的,按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吸纳贫困劳动力10人以上并签订3年以上固定劳动合同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二是金融贷款额度高。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将根据小微企业担保贷款政策优先发放信用贷款。三是专项工作经费全额投入,对每个认定为扶贫车间的乡镇(或单位)拨付2万元,对扶贫车间追加2万元。四是人才培养机制活跃。如果扶贫车间有岗位培训需求,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就业企业将为车间贫困劳动者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训将以学徒传帮、大工带小工、技师带普通工的模式进行,确保人与岗位相互适应,实现培训与岗位要求的精准衔接。五是土地出让政策优。根据相关土地政策,扶贫车间土地使用权优先,在项目审批、证照办理、供水供电等方面为扶贫车间提供最大便利。农村集体闲置土地和闲置场所优先安排扶贫车间无偿使用,租赁土地、集体房屋和厂房享受租金减免政策。
“改”出成效吸引能人回乡创业
在适当降低进入壁垒、剩余劳动力资源等诸多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人才返乡、资本下乡、技术下乡、资源振兴、扶贫车间联合开发。扶贫车间成了返乡创业的洼地。一些在北京、上海、广东从事服装加工、电子产品生产的人才纷纷回国创办扶贫车间。
县妇联支持水洛镇电商青年企业家宋晓霞在水洛镇吊沟村建设妇女扶贫车间,与河北厂家签订宫灯生产订单,吸纳76名劳动者
扶贫车间吸引资本、资本和技术到农村。扶贫车间的建设吸纳了社会资本,企业家不仅可以购买设备建设生产线,还可以向从事生产的农民工支付工资。扶贫车间不仅是生产车间,也是培训车间和技术推广车间。庄浪县扶贫车间主要开展服装加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品生产、苹果种植等生产技术。在扶贫车间工作的同时,贫困群众掌握了一门可以在家生产的实用技术,尤其是手工业生产技术,为以后自主创业打下了基础。
“做”出答卷群众家门就业脱贫
庄浪县把主题教育和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习滋养初心,以行动践行使命,结合工作实际发现问题,为群众开辟致富之路。扶贫车间的建设,走了脱贫的捷径,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撑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伟大梦想。在建设和运营模式上坚持就近、方便的原则,采取“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的模式,依托胜保
泽服饰有限公司、新宏制衣厂、藏巴拉服饰厂等龙头企业,建成厂房式巾帼扶贫车间19处,将生产车间建在人口较为集中的贫困村,送工作岗位到群众家门口,贫困群众就近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采取“企业+订单+贫困户”方式,建成居家式手工编织巾帼扶贫车间2处,由企业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培训,把原材料发放给贫困户,送订单到户,实行按件计薪,贫困妇女在家中进行“居家式”加工,增加了务工收入。采取“网店(微店)+扶贫车间+贫困劳动力”的方式,依托各类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创建“互联网+”式巾帼扶贫车间(加工点)2处,贫困劳动力可自由选择集中或居家加工生产,按件计酬。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互联网+”式等适合庄浪实际的巾帼扶贫车间发展模式,为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造了便利条件,既解决了妇女群众增收困难,又解决了妇女照顾孩子上学、在家赡养老人的难题。巾帼扶贫车间已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夯实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又一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