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放弃了三甲医院的工作,被伴侣抛弃后东山再起。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戴云峰,26岁辞去广东省中医院高薪职位,借钱下海创业。两年后,该项目获得风险投资500万元,公司预计市值达到3000万元;三年后,他开发了中医健康管理移动平台,成为了一名企业家。
在他身上,有相当多的标签:——,7岁的中医硕士,上高材生,学西医。他以前是省中医院ICU医生,现在是中医博士生,也是一家穿着牛仔衬衫的公司的总裁。
目前公司总裁玩起了中医和时尚互联网,是国内第一个将中医与现代互联网相结合的人。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专门服务中医医生的移动医疗平台,打造了中医版的“淘宝”,让中医治疗也可以在网上购买。如今,汇聚了3000多名中医名师,平台月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他说,让人民群众就医方便,构建中医药标准化体系,是他的最终目标。
戴韵峰
江西人,大二,随父母来到广州南武中学读书,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7年制硕士学位。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曾在广东省中医院担任ICU医生。2014年下海创业,开发了“金中医助手”手机APP,成为全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中医数据库。他还将中医与现代互联网相结合,并于2015年成立公司,使“金花坨”成为国内首个专门面向中医医生的移动医疗平台,推广“线下首诊工作室在线随访预约”模式。目前,平台已与省中医院、广中医、医160、康美、和顺堂等多家合作伙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创业精神]
与医学结缘 儿时一场大病让中医治好了
说起对医学的热爱,戴云峰笑着说,小时候的一场病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医学的魅力。
“当时我生了一场大病,用西药治疗了很大一部分,但最后还是用中药彻底治好了病。后来觉得中医很神奇,产生了莫名的好奇心。中医可以看到西医的一些弊端,比如功能失调,中医可以调理。中医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戴云峰说,2003年非典过后,大家对医生都有了很高的敬畏感,社会也对医生赞不绝口。他的家人也觉得学医对以后就业有好处,所以他选择了学医。
高二那年,他跟随父母从江西老家来到广州,就读于南武中学。之后,他顺利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大一大二在南方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后来又回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继续学习中医。”
就这样,戴云峰开始了与医学的神奇恋情。
在创业路上 开发App打造中医版的“百度”
由于学科要求,戴云峰在南方医科大学学习了两年西医,之后又回到这所大学学习。两年的西医学习经历让他特别难忘。他逐渐意识到中西医的区别,“一个类似于高楼,另一个类似于多山的小山。中医各个派别都在不断进行一些多余的建设。要建高楼,首先要打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知识库。”
戴云峰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中医必须规范化,知识要细分为“小砖块”,才能最终成就“高楼”;T
万中医都能分享的云平台。为此,2011年10月,戴韵峰还在大学读书时就开始组建团队,当时有全职15人,兼职20人,其中有1名博士、17名硕士,可谓绝对的高智商团队。团队做的第一件事,是艰苦卓绝的资料收集工作。“兼职团队每月工资才500元,每天工作14个小时。”戴韵峰不无感慨地说,他们都是对中医特别有信念的人。
2012年起,团队3年借了30万元,戴韵峰“折腾”出一个名为“金华佗中医助手”的手机APP,有800本书,15万主题词,6万8千个方剂、1万8千味中药,409个穴位,能提供智能查询,随时跟进中医药资讯、中医疑难病例……目前,已成为全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中医数据库,几乎成为一款中医“百度搜索”,因其极强的专业性,这款APP每天的注册用户可达到7万人次,去年一年流量是8000万人次。

“金华佗”APP已成为目前全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中医数据库,每天用户达到7万人次。 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摄
参赛寻出路 团队赢得第一笔500万元风投
“其实,我之前的生活圈子非常小,也不认识什么投资人,唯一能扩大自己产品影响的方式,就是参赛。”戴韵峰坦言,和大部分创客一样,创业伊始,资金是个大难题,“除了借钱,这几年所有工资已经全部投进去了。”
很多创业者通过参赛寻求出路,但在多次失败后却不能总结经验,导致屡战屡败。戴韵峰却很清醒,在第一次被投资人拒绝后,马上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项目很棒,团队还不够专业。于是,戴韵峰下决心裁掉部分只说不干的冗员,引进实干型的领导人才。之后,戴韵峰没有急着继续参赛,而是停下来打磨产品。经过了两年的精心准备,他决定再试一试。
2014年,中英创业大赛中国赛区在广州开赛,比赛以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有点忐忑的戴韵峰没想到,全场30个投资人有24个向他伸来了橄榄枝。这一次,他们的团队一举获得季军,同时拿到500万元风投,公司预估市值达到3000万元。
为未来谋划 辞医院工作全身心投入创业
2012年毕业后,戴韵峰由于成绩优秀,留在了广东省中医院工作,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业,“一直以来,自己都是边工作边创业,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状态,当时不能平衡工作和创业,就是一个字‘累’。”戴韵峰称,早上8点开始在医院查房,晚上11点左右回来,一天十几个小时都是高强度的工作,自己要在很多角色中切换。“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回到大学城带着师弟师妹们一起创业。”随着创业大赛获奖,戴韵峰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重新谋划。
“放弃三甲医院工作选择全职创业的契机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赛获奖,获得一定的资金,二是整个团队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大家如果没有进入全职创业的状态,以后就更不可能进入这种状态了。“戴韵峰说,自己开始是在ICU工作,后来去了组建知识管理办公室,但那里无法满足自己做标准化中医知识数据库的愿望。
“那时我工作三年,有正式编制,待遇不错,如果这时不下定决心,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了。我父母为此纠结了很久,但最终他们还是支持我。”最终,戴韵峰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创业者。
项目遭重创 与合伙人闹掰重组净化团队
就在公司慢慢走向正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差点让戴韵峰放弃创业。
2014年7月刚创业不久,项目做到一半时,戴韵峰团队的2个合伙人因为股份分配的问题,谈判破裂,“两个合伙人没有打招呼,删除了写好的所有产品代码,一声不吭消失了。他们一个是产品经理,一个是技术总监,这一走不仅三足只剩下我一足,连做好的产品都破坏了。我只好从头再来,自己做图表做数据,写代码,每天早上一醒来就有至少14个任务等着我,即便我这么拼,整个项目进度还是被拖慢了几个月。”之后,戴韵峰意识到,好的合伙人是创业根基,如今的团队就是经过两次净化而来。
戴韵峰说,现在,公司招聘职员都要进行人格测试,将来还打算进行体质测试。因为中医相信,不同体质会导致不同人格,比如气瘀血瘀型体质的人会产生抑郁人格,气虚型体质的人可能很爱说话,但执行力不足。“以前我愿意花时间培养人,但现在觉得选择人比培养人更重要。”
走向商业化 从中医版“百度”升级到“淘宝”
但在重组合伙人团队后,项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如果纯做‘百度’的话没有人买单,没有变现方式,也就是无法盈利,是一个缺乏商业价值的项目,因此团队想到医患互动,开始计划做一个中医版的‘淘宝’。”
不久后,一个叫“金华佗大众版”的APP正式上线,一个患者可直接与医生线上互动、线下约诊、真实评价、第三方支付的百姓中医健康管理平台也即将问世。
这个平台是什么样的?戴韵峰举例,如果输入“头痛”搜索,将会出现以下结果:关于头痛的各种中医知识、按照用户满意度和好评度排序的擅长治疗头痛的中医大夫、平台上海量用户关于头痛的经验和治疗方案……这时,既可以通过学习知识分析病情,也可和其他用户交流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挑选评价高的医生,通过付费到平台,预约线上咨询或线下诊疗,诊疗结束用户确认后,平台才会付费给医生,用户还可以就自己的经历进行评价,每一份评价都将影响医生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序。
这就很像淘宝的网购模式,只不过买的是治疗。平台的问诊费跟私人诊所定价差不多,挂号费则会比医院略贵。“我们还会开通用户评价的功能,如果用户给哪位医生差评,客服核实后,确认医生有问题的,我们会退还问诊费,而且会在后台下沉医生在搜索里的排名。”
眼光更长远 终极目标是打造中医标准化
在戴韵峰眼里,中医可以像西医一样有行业标准,这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打造中医标准化体系。“标准的意思其实是我们之间说的话语体系是一样的。像西医的标准就很明确,但中医并非如此,东南西北各不一样。简单来说,针对某个病症,西医治疗方法各地基本一致,中医却千差万别,各有各的治法。要先把中医的书本一个个碎片化,接着重构化,最后标准化。”戴韵峰说,开医馆也是为了中医的标准化。
“中医标准主题词提炼出来后,需要很多数据去磨练这个模型,这就需要到服务层去搜集很多病例,这是开医馆的原因,病例是在诊中这个环节。积累过程需要3~5年的时间,短期内不会看到效果,但通过逐步的累积病例,才会达到终极目标。”戴韵峰坦言,这就要求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也需要临床团队和数据团队合作。
除此之外,戴韵峰还想在中医文化传承上做点事情。“一是做好名医传承,二是做医生的经验和知识产品化,把老中医的经验做成固定的剂型。比如某个医生在痛经方面较有建树,可以把他的知识做成产品(保健品)提供给患者,同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医生的弟子,这样老医生有更高的收入,年轻医生学到了知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确保了疗效。”戴韵峰说。
【产品篇】
打造移动医疗平台 线上复诊预约+线下首诊工作室
“科技传承中医,一键找到好中医”,记者打开金华佗APP,映入眼帘的这句话,正是戴韵峰团队的目标。“在注册时,医馆就会让市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诸如中医男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甚至还有减肥瘦身和痘痘调理等。注册后,市民即可在相应界面进行网上义诊、预约挂号、拍方抓药。“大家还可以直接预约医生,也可以进行线上购买和在线咨询。”戴韵峰介绍,线上比较适合于复诊,在线下已完成了面对面的治疗,可在线上进行咨询和复诊。
戴韵峰介绍,目前广深地区加盟连锁中医馆80家,未来3年将在全国新增布点中医诊所及医生个人工作室6000家。在广州有四家医馆,其中旗舰店就在江南西。
记者了解到,金华佗是国内首家专门服务于中医生的移动医疗平台,专注打造线上复诊预约+线下首诊工作室,搭建中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集线上问诊、线下诊疗、在线开方、膏方定制、送药上门、健康管理等多种服务于一体。
公司成立于2015年,被誉为“中医O2O平台的领先者”,继天使轮融资600万后,在2016年2月继续获得千万级Pre-A轮融资。目前,已经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就医160、康美、和顺堂等众多优质合作伙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方便患者就医 借多点执业政策让更多医生加入
“目前线上全国有3300个医生认证,覆盖20多个省,其实申请认证的医生有2万多人,我们有严格的认证系统,需要医生上传证书,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戴韵峰说,截至目前,用户数量达到33万,每天的问诊量接近300人。
在开销方面,戴韵峰介绍,线上挂号费要比普通医院贵1.5倍左右,但药费比医院要便宜,因为药物是由厂家直接发货到患者手中,并没有中间商赚取差价。
戴韵峰表示,随着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将会有更多医生加入其中,这给了项目很好的机会,“挂号费相对贵就是要体现医生自身的价值,其实在很多医院里,医生的价值是严重被低估的。目前广州线下4个医馆的30多个医生,80%都是医院出来多点执业的医生。而且我们的诊疗费100%给医生。”戴韵峰称,目前项目相对成熟,盈利模式主要是药品的分佣,营业额一个月将近100万元。
戴韵峰说,他对自己的项目很自信,“项目最大的好处是老百姓将来就医更加方便,他们可以用到最好的中医产品,也可以和最一流的中医生进行沟通。”
传承中医文化 用“年轻的手段”传播中医知识
2016年10月,该项目还启动了中医线上教育及师承模块,目的在于培育新一代中青年医生。“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健康为使命,让中医惠及百姓。当普通老百姓进入金华佗APP时,首页就有免费的科普视频提供给普通大众学习。”
“讲课的都是一些年轻的医生,老中医主要是给年轻中医讲,年轻中医再给老百姓讲。这样的视频有70多个,覆盖了各个科室。”戴韵峰说,不请老中医讲课是因为现在都是年轻人在使用互联网,他希望通过年轻医生,用年轻的手段传播中医知识和中医文化。
■对话戴韵峰
谈中西医关系:“中医和西医是对立统一体”
问:有人说西医疗效好,也有人说中医治病快。您在中、西医方面都有学习,您觉得这两者关系如何?
答:在特点病种上,西医有自己的优势,但有些例如颈椎腰椎痛、妇科疾病,中医有绝对的优势,其实两者的关系有点像物质和反物质,器官疾病可能要以西医为主导,功能性的疾病则是中医较有优势,两者是对立统一体。
谈创业建议:“选对人和选对方向是最重要的”
问:作为一个创业的过来人,您对创业后辈的建议是什么?
答:创业其实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追求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展现自己的价值。创业是一种心理状态,无所谓伟大和渺小,是追求梦想的一件事情。创业最难的地方是找到对的人把事情做好,并且如何和这个对的人合作。团队融合、沟通和组织,这是创始人需要去做的事情。选对人和选对方向,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选对方向来说,建议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向,不要选择自己完成不懂的领域,或者是选择最擅长的人来帮你完成这件事。创业是一个递进而非速成的事情,需要逐步阶梯式的爬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团队磨炼、失败之后,才会形成好的基因出来,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我以前学的专业是心脏科,心脏保健有句话叫作“管住嘴,迈开腿”,我觉得这句话也很适合创业。不要陷入决策的泥潭,想到就去干,要专注,要坚持。另一方面,不要认为搭上互联网就能成功,一定要准备好资源再动手,比如我在医院工作的三年积累了很多资源,如果没准备好就仓促去做,容易失败。
年轻人敢闯敢干能忽悠,搭上互联网,谁都能飞一下,但到第一轮淘汰时,最多10%的人能继续飞,第二轮淘汰时,又有80%的人会掉下去……所以关键不是飞起来,而是能飞多久。我的经验是团队最重要,一个成功的团队,要有高瞻远瞩的观察者,有高度执行力的实干者,有一到两个怀疑者,尽量少一些悲情浪漫者。要有人抬头看路,有人低头拉车,做到知行合一。
谈中医推广传承:“中医文化传播可以更加科学化”
问:目前中医的现状并不是特别理想,对比西医来讲,您觉得应该如何传播中医文化?您会怎么做?
答:我现在从事的项目就非常乐意做这个事情,我希望未来线上中医是以原创知识为主,线下以中医馆加盟连锁来服务百姓,共同分享后台系统,来保障未来中医的迭代和进步。
中医文化的传播将来可以更加科学化,不要像这样“炒旧饭”,应该不时有新的东西涌现,中医的科普也要更加标准化和专业化。信息时报记者 张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