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相关阅读:
《工控龙头汇川技术》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龙头工业富联》
《国产激光器龙头锐科激光》
《国产机器人龙头埃斯顿》
《智能制造领军者鼎捷软件》
《国内运动控制龙头雷赛智能》
《激光设备龙头企业大族激光,打造智能装备自动化平台》
《国内机器视觉领先企业天准科技》
奥普特相关阅读:
《国内机器视觉行业领先企业奥普特》
今天,让我们整理一下豪普特和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定位于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color: #A3A3A3;">,以“打造世界一流视觉企业”为目标,致力于为下游行业实现智能制造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自主产品线主要分为成像和视觉分析两大类,1)成像,主要为硬件产品,覆盖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相机(完成布局);2)视觉分析,主要为视觉分析软件。

公司通过向下游客户提供专业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带动产品的销售。公司主要采取解决方案带动产品销售的业务模式,依靠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积累形成的技术体系,为客户提供具有技术附加值的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其中,解决方案类销售模式可以进一步分为硬件方案和整体方案。
硬件方案:一般包括了机器视觉系统的完整成像部分。但客户根据商务条件选择,最终成交的方案类型包括打光方案(光源+光源控制器)、光学方案(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成像方案(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相机)。
整体方案:确定成交后,客户一般会购买方案所涉及的全部产品。在硬件方案的基础上,考虑设备的用途、性能要求,结合设备的动作流程、通信接口等,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流程,并经过稳定性、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真实性或者过程能力等验证,以完成视觉分析部分的部署。
公司该业务模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1) 从可比竞争对手情况看,解决方案提供是行业销售模式之一。国际厂商 CCS 以直接销售光源和光源控制器为主,茉丽特株式会社提供光学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光源、光源控制器和镜头产品。且行业内其他厂商类似基恩士、康耐视、Stemmer Imaging AG 等均提供硬件方案/解决方案。2)从公司发展角度,提供解决方案的进行产品销售,高效解决客户求痛点、提升公司与国外品牌的竞争力。相较于直接销售核心部件标品,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其研发成功率、有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和试错的成本。本土化服务团队、快速响应体系支持下,公司综合服务能力相较于国外厂商有效提升。
智能制造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工业之手”,工业机器人;“工业之眼”,机器视觉系统;“工业之脑”,由云计算、大数据、机器智能与专家经验等构成的智能生产系统。

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过程中,也是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大脑等制造生产用辅助产业逐步成长、成熟的过程。当前,国内制造业处于生产技术升级阶段,人工成本提升/规模化生产效益需求下,作为自动化基础生产设备的工业机器人逐步渗透中。国内机器视觉产品主要还是用在对品质要求极高的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检测环节,产业仍处于成长初期。“工业大脑”相较而言处于导入阶段。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分支,其利用机器代替人眼实现检测、判断和控制等功能。参照康耐视分类,机器视觉依据不同应用可以分为 GIDI 四类:G,Guidance-引导(辅助机器人高精度定位)、I,Inspection-检测(功能性验证)、G,Gauge-尺寸测量(高精度测量)、I,ID-ID 识别(条形码/字母和数字字符的读取)。
精度/效率/成本/智能化需求带动,机器视觉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典型得工业生产制造环境下,机器视觉应用的两大驱动力:1)对于检测而言(尺寸、缺陷),人工检在于精度、成本、检测效率而言逐步落后于成熟的机器检测技术,对其实现替代是必然趋势。2)对于识别/引导等可用于前道生产辅助功能而言,是由自动化生产向智能化生产转变的所需依赖的核心技术之一。

此外,机器视觉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安防等其他泛在智能化作业领域。机器视觉产品在农业中目前已有相对成熟的应用,如农产品的自动分选、种子和农产品的品质检测、农产品异物检测等。医疗领域,机器视觉可用于辅助医生进行医学影像分析,如利用图像分割与边缘提取技术,可自动完成细胞个数的统计。安防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人脸识别,鉴别不同人的身份。

机器视觉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链条:1) 上游为零部件产业,包括以光源、镜头等为主的核心部件及以接口、线缆为主的辅助件;2) 中游环节,以装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为主;3)下游终端客户,包括 3C 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面板、半导体等制造产业。产业发展阶段决定了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生态:集成应用为主,自产硬件盈利水平较高。机

机器视觉目前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汽车制造、食品包装、制药业等领域,其中又以消费电子和汽车制造领域为主,应用占比分别为46.60%、10.20%。在消费电子行业,机器视觉应用于高精度制造和质量检测,包括晶圆切割、3C 表面检测、触摸屏制造、AOI 光学检测、PCB 印刷电路、电子封装等。在汽车制造行业,机器视觉几乎涉及所有系统和部件的制造流程,例如车身装配检测、面板印刷和质量检测、字符检测、零件尺寸的精密测量、工业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等。

机器视觉系统主要组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1)成像部分主要为硬件结构,包括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相机。光源,特殊照明技术增强所需特征、改进成像效果,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对图像处理算法的要求、克服环境光干扰,保证图像稳定性;镜头,聚光作用,影响所采集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相机,采集光线然后转换成数字图像信息。2) 以视觉软件为核心的后处理分析部分,预处理,优化图像、提取关键信息、将测量结果与指定标准进行比较并给出判断结果。整体看,分析算法是评估关键组件的核心。
单套机器视觉系统价值分布看:光源/控制器近 25%,软件占比约 35%。单套机器视觉系统中,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相机、视觉控制系统的价值占比在 19%、5%、12%、28%、35%左右,相机及视觉系统合计占比近 60%。从技术迭代角度,由 2D 视觉往 3D 视觉技术发展过程中,视觉系统以及相机产品的迭代研发也是关键所在。

全球规模近 42 亿美元,持续扩容。参照 Cognex 披露的数据,2018 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 42 亿美元(主要以其产品进行对标)。分产品看,2D 视觉产品需求规模约 14亿美元,同口径约有 30%左右增长; 3D 视觉产品属于新兴技术,仍处于逐步成熟完善的阶段,需求稳健扩容,2018 年规模在 4 亿美元左右。用于生产流程管理的信息识别(ID FA)需求规模约 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左右;物流领域市场规模约 10 亿美元,翻倍增长,需求提升迅速;生命科学、手持终端分别约 2 亿美元左右空间。Cognex 预期,中长期市场空间仍将维持 12%左右的增长。
国内机器视觉行业产值超百亿,持续扩容。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19年国内机器视觉主要厂商整体的销售收入约 103 亿元,同比增长 3.72%。受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疲软影响,3C 和汽车等下游主要消费领域需求下滑。往年行业复合增速基本在 20%以上。2020 年,受疫情影响,行业预估收入端仍维持低位增长态势。疫情得控后下游制造业景气度逐步回升,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预测 2021、2022 年国内机器视觉厂商销售收入将分别提升至 130、16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0%、25%。

美国康耐视(Cognex)、国家仪器(NI),德国巴斯勒(Basler)、伊斯拉视像(ISRAVision),日本基恩士(Keyence)、欧姆龙(Omron)等都是在机器视觉领域拥有技术积累和良好客户口碑的国际巨头公司。其中康耐视和基恩士作为全球机器视觉行业的两大巨头,垄断了近50%的全球市场份额。
据智研咨询统计,国内市场中机器视觉企业目前已经超过200 家,产品代理商超过300 家,专业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在70 家以上,全面覆盖产业链。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本土机器视觉企业主要是产品代理商和系统集成商,并不具备国外品牌的从核心软硬件到系统集成的产业链优势。因此,拥有稳定市场份额和较高利润水平的中高端市场,仍然由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深厚背景的国外厂商垄断。虽然国内机器视觉企业数量在快速增长,但我国大部分机器视觉企业销售规模仍然较小,进口替代空间依旧很大。
公司以光源及光源控制器为突破口,产品系列逐步覆盖镜头、相机和视觉控制器等全套机器视觉主要核心部件。下游应用集中于3C、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并逐步向汽车、制药等领域拓展,核心客户包括苹果、华为、谷歌、CATL 等行业龙头。
在巩固现有 3C 电子行业、新能源行业客户和市场的同时,公司计划重点开拓汽车及其配件行业、化学和制药行业、物流和供应链行业等下游行业,后续有望带动业绩增量。
一、机器视觉核心部件龙头
奥普特成立于2006年;2008年首次推出具备自动化监测负载技术的光源控制器;2009年成为机器视觉成套成像解决方案供应商;2011年标准光源产品线拓展至25大系列;2012年推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SciVision视觉开发包、SCISmart智能视觉软件,推出防水光源;2015年推出SCI-Q2视觉控制器,推出点、线、面多类型高能量的紫外固定光源;20196年完成股份制改制,同年推出高亮线形光源LSS,出光口表面照度高达190万lux;2018年发布SCI-X3视觉控制器;2019 年首次推出自主研发工业相机,初步形成了机器视觉领域完整产品线;2020年科创板上市。

二、业务分析
2017-2020年,营业收入由3.03亿元增长至6.42亿元,复合增长率28.44%,2020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由0.76亿元增长至2.44亿元,复合增长率47.52%,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27%;扣非归母净利润由0.79亿元增长至2.31亿元,复合增长率43.00%,2020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29%;经营活动现金流由0.31亿元增长至0.96亿元,复合增长率45.76%,2020年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39.29%。




分产品来看,2020年机器视觉产品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8.76%至5.85亿元,占比91.13%,毛利率减少0.73pp至74.06%;配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79.91%至5699.36万元,占比8.87%,毛利率增加17.68pp至72.65%。

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实现营收2.66亿元,占比41.34%,其中第一大客户实现营收1.07亿元,占比16.60%

三、核心指标
2017-2020年,毛利率由71.38%提高至73.94%;期间费用率由24.16%下降至19年低点14.90%,20年上涨至17.83%,其中销售费用率由19.87%下降至19年低点12.80%,20年上涨至13.86%,管理费用率18年上涨至高点4.45%,19年下降至低点3.49%,20年上涨至4.28%,财务费用率由0.69%下降至19年低点-1.39%,20年上涨至-0.31%;利润率由25.05%提高至19年高点39.35%,20年回落至38.01%,加权ROE由41.53%提高至19年高点49.13%,20年下降至37.43%。


四、杜邦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由图和数据可知,18年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是由于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19年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是由于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下降,20年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是由于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共振下降所致。
五、研发支出
2020年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31.38%至7644.15万元,占比11.90%。截止2020 年末公司研发人员549人,较2019年期末增长64.37%。

六、估值指标
根据机构一致性预测,奥普特2023年业绩增速在29.58%左右,EPS为7.47元,18-23年5年复合增长率35.10%。目前股价267.11元,对应2023年估值是PE 35.77倍左右,PEG 1.21左右。




看点:
公司是上游核心零部件公司,卡位好竞争优势显著,长期深度受益行业发展及进口替代,中短期受益产品品类扩张(从光学解决方案为主到整体解决方案占比逐步提升)带来的3C领域份额提升及锂电领域突破的爆发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