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企业的好坏、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通过三大财务报表来分析和衡量的。此外,很多企业领导或股东也比较注重短期利益或对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评价过于单一,导致企业中的管理者和财务经理为了团队业绩或股东利益,用错误的方法或数据造假三大财务报表,从而欺骗大多数投资者,以获取更多的短期利益或为企业团队和职业经理人的业绩增色,获取既得利益。这在国内小企业或发展不佳的行业中很常见。
一、财务报表信息内涵
三份财务报表反馈的信息应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对于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和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来说,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必须满足战略目标,也就是说,成本领先战略往往是高销量与低效益的匹配,但不能矛盾。因此,三大财务报表的编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资产状况
资产状况不仅可以从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来看,还取决于资产负债率。一般来说,制造比例在50%到60%之间。再说一次,重要的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的关系取决于是否相互符合。如果应收账款变化较大,甚至大大超过主营业务的增长,就不是好事,可能会出现坏账;此外,预收账款的增加说明企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良好,得到市场认可。
(二)盈利质量情况
一般来说,利润质量应该从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和毛利率三个方面来描述。主营收入的增长是根本保证,能持续为你的企业输送氧气或血液。这里有一个看不见的指标,对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有立竿见影的作用,那就是市场占有率。
这里也要注意企业的定位与财务报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一个以科技R&D为主战场的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反映R&D数据,这至少需要与同行业的水平保持一致,不能喊是科技创新型企业,R&D费用的占比不能体现。不能说没有投资就能搞研发。目前很多上市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费用少得可怜,而销售费用占比很大,足以说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以及背后的实际情况。
(三)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集中在两个方面:资产结构和现金含量。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有大有小,反映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也可以知道企业是重资产企业还是轻资产企业。比如高校是重资产企业,公办高校的财务报表如果投资资金或应收资金较多,就会出现问题或差错。
至于现金含量,也就是说企业赚的钱是真钱还是不良资产?如果都是应收账款,潜在损失的风险很大,反之,真金白银的质量相对较高。微软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确保现金占微软资产的70%到80%。
(四)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造血功能,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输血,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输血。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总额为正,则意味着该公司无需依靠股东注资、出售物业土地和银行信贷就能稳定生存。自由现金流是指管理层在保持企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处置的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偿还本息和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能力的指标,往往被忽视。其实这个东西很重要,它不仅可以
通过这三份财务报表,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背后的战略、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即使是赝品,也很难做到完美。我们要认清形势,看到未来,不要在历史上制造新的银夏。因此,企业领导有必要正视三份财务报表反馈信息的影响,正确认识市值增量和管理方法,不要误入歧途或寻求暂时的私有制。此外,企业中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考量需要更加科学和长远,否则,错误的绩效衡量和管理绩效也会让职业经理人误入歧途,无法有长远的发展,也不会有更好的成长性的市值管理。
二、市值管理正确认知
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基于公司的市值信号,自觉主动地运用各种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的价值创造,优化价值管理和价值实现,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到市值管理的目标同价值管理是一致的,也是股东价值最大化,但市值管理是以价值管理为基础延伸出来的。两者的差别在于价值管理重点致力于价值创造,市值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关注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经营活动和价值的实现过程。也就说市值管理不能单一认为是财务数据的管理,更应该是价值的管理。以数据管理为主调,就失去了市值管理真正作用,是有失偏颇的,也是目光短浅 的。
第一.市值管理应该是价值管理。市值管理的增值应是以企业价值的增值,而不是为了迎合股价而刻意去伪造数据或虚假数据。只有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才是实现企业市值增值正确之路。
第二,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应该是一体的。既市值管理与企业价值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单以追求最大的市值,而是重在企业价值的培养与挖掘。只有企业真正有价值,市值必然会增长,即便短期不被市场认可,但是时间会给大家来证明的。
第三,不能把市值增值管理当作企业内部管理的指标。优化企业的经营战略、提升治理水平、改善外部关系尤其是投资者关系,努力实现公司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才是企业内部管理者的评核指标,也就以价值增值为主线。
第四,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需要注重大环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亦即PTEST五个方面的因素的潜在影响。不能与大环境相背而驰,需要投资于国家与社会所需要资源或技术方面,深耕于细节方面创新,淘汰与大环境不适应的或制约的行业与技术。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国家的政策与信息对市值的潜大影响,企业价值有可能受到如货币供应量、国家宏观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调整作出创新或变革。
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
第一,企业领导者影响。也就说企业领导者对企业里面的职业经理人经营能力与绩效的评核,不能从单一纬度来衡量,需要从多个纬度全面评核管理者。一般来说企业领导者喜欢用利润率来评估,如果忽视了基数,利润率再高,基数少,利润值也不过很低。如果用成长率来评估,而忽视企业所处发展的阶段,无疑也是拔苗助长无益于企业。对于企业里的职业经理人除了利润率,也要同比增长,更要看企业发展的阶段来科学制定,技术型企业利润率高与低也不是恒定的,与企业的发展阶段是相关的。
第二,行业内横向研究。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不能脱离实际与社会价值。一切企业内的绩效目标制定都是由调查的数据基础上而设定的。一般型的制造企业与技术型的制造企业的绩效指标数据就应该有很大的区别。否则就只能是注重短期利益,为达到数据而做出非正确的管理选择或财务报表数据的填写。
第三,建立合伙人制。互联网当下的新业态经济模式,共享为主题。新时代的从业者与科技工作者需要更好的激励措施来促进所有人为企业市值的增加而真正的用心付出,企业领导者要明白合伙制对于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人员的意义所在,当下众多成功的企业都是采用类似的模式,如知名的华为公司的股权,也是合伙制的另一种方式。美的股权激励,海尔的内部创业团队等都是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管理者或企业的人才最大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市值无限增值。
第四,技术机制创新。在共享为主调的互联网新业态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跳出框外,不能单一从内部研发来行动,可以采取与高校产业联合,把研发资金投入到强有力高校团队中也是一个不错的技术创新机制。也可以借用品牌效应,把技术研发外包给第三方合作企业,就苹果公司一样,总是把技术潜在的模型或方案给到第三方企业,由第三方主导自我研发,成功后订单为第三方企业最大的受益者。
第五,财务报表服务于企业战略。即企业三大财务报表需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不能为获得市场的认可而走向负面,此有悖于企业领导者社会价值与影响力,也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如果企业领导者过于看重三大财务报表表面上的数据,而忽视企业未来的发展,这种负面影响也会带到企业内部,风气不正,文化氛围阴,企业的发展就不会长久。要有卧薪尝胆高瞻企业家眼光,重在未来,重在打造百年企业,而不是中国企业寿命3-5年里面的一个。
总得来说,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需要企业领导者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需要根植于行业技术的创新或细分领域,不谋短期利益,不单从市值的增值为出发点来谋取更高的市值,而应该重在企业的价值管理创新,做为物有所值,不用单一的财务数据来衡量企业的发展,需要看到企业未来的蓝海与无限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市值增值与价值增值的双轮驱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