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团队里全是会折腾的学生。他们有的甚至是大一新生,暑假期间就已经开始实习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实习工作的时候是选择大公司还是进入创业公司。
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正是因为双方都没有压倒对方的完美理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大学生所谓的实习和兼职没什么区别,但是我认为的实习,理应是对你今后的职业道路有所帮助的.也许你不喜欢你的大学生专业,然后你的实习和最终的就业方向没有关系。你在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没有理由招一个缺乏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为零的人。
当然,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实习可以说是纯粹的锻炼体验。毕竟大公司和创业公司还是有很多实习机会可以尝试的。对于面临正式工作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机会成本更高,所以选择加入公司需要慎重。创业公司是近两年创业大潮下涌现出来的,说直接创业公司就是小公司,真正的创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比如滴滴、美团,几年就能爆发,快速成长,而绝大多数传统的小公司其实只是披上的”创业公司“这个外衣而已.我们不妨把问题改成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你该选择哪一个?
对于毕业生来说,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比较不同的公司,分析哪个能帮助你更快速的成长,在工资满足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我们不必在这里挖墙角。确实,大公司有很多人安于现状,自我学习能力很强。但基本上,这是把两种人放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中,所以无法判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好不好,因为比较的目标不同。你需要分析你在大公司或小公司的工作内容。如果是同质化的工作,不要犹豫选择大公司,因为大公司有更好的组织架构,会帮助你提升;如果你以基层员工的身份进入大公司,但在小公司有一席之地,或者有一个特殊的人(熟人)带你一起,你需要换个角度思考,分析这个所谓的地方是否真的能给你更多的学习空间,带来你的领导力,是否有足够的行业经验和视野。
除了提升个人能力之外,还需要去判断这家公司的成长潜力选择公司,这是为以后的职业调整做铺垫。毕竟换工作还是挺正常的。想象一下,A公司是大公司,B公司是小公司。五年后,如果你在A公司担任监事,你可能会在B公司晋升为董事、副总裁;但是,当你换工作的时候,由于A公司和B公司在外部感知上的具体差异,A公司的主管比所谓的B公司副总裁更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我们请来了一个特定的知名企业,腾讯的一个总监应聘了。相比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互联网公司的董事,哪个更有分量,一目了然。还有我为什么说要判断公司的增长潜力?对于A、B公司来说,今天A可能比B大,但五年后可能就不是这样了。也许A已经死了,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有成长潜力的,而不是暂时大的。重点是如何判断增长潜力。除了行业、制度和虚幻的个人预感,一个技巧就是查看公司近两年的业务规模,用数字对比增长率,直接查询百度“公司名称营业额”。
综上两点,选择公司,需要评估个人在其中的提升速度和公司的发展趋势,我个人建议快速发展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而且大量的学生都想进入这种公司。但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却吐槽大公司组织结构复杂、做事拖拉的弊端,很大程度上只是说自己吃不到葡萄就患上了葡萄牙痛。
最后,对于想创业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你觉得毕业后创业成功率高,还是离开大公司后创业成功率高?如果你在阿里巴巴工作了五年,成为了一名主管,你相信离职后可以获得投资,你的机会和金额都远远好于五年前的自己。当然,有些创业机会是等不及的。一旦错过,他们就不在了!
作者孙玲,多年校园市场企业家,微信号:苏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