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7日讯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延伸产业链、构建供应链、升级价值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经济高效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山东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山东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十三五”以来,山东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物流业转型升级,现代物流发展成效显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为全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22.98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6564.2亿元;社会物流总成本达到1.0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全省综合运输量31.5亿吨,其中公路26.7亿吨,铁路3亿吨,水路1.8亿吨。公路、铁路、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0340.6亿吨/公里。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6.9亿吨,位居全国第二;内陆港口吞吐量达5725万吨。全省邮政业务收入达524.8亿元,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41.5亿件。
《规划》以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深化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和“十大”现代优势产业,围绕“降本增效提质”总体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培育市场主体、优化网络布局、促进产业融合,着力构建开放共享、安全高效的物流运行体系。集约化、协同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和扎实有力、协调配套的物流支撑体系,着力把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成为具有战略优势的产业,打造创新赋能的物流经济,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省新局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规划,到2025年,山东将着力构建海陆空一体、全方位拓展、多层次畅通、融合协同的物流发展新格局,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特色突出的物流企业和产业融合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物流集群载体,基本建立起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现代物流体系。引领带动三次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联动发展,着力打造面向全国、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通道、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和航运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生产资料供应链物流中心和农产品产业链物流一体化创新示范区。
全省物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综合运输量明显增加,区域配送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宗生产资料供应链、农副产品产业链等重点领域物流规模实力不断增强,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网络系统的持续优化。以物流枢纽为节点,综合运输网络为支撑,高效连接的物流运作体系
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应用。物流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合理,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进一步降低。
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物流与石化、金属冶金、商贸流通、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融合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新优势逐步显现。构建网络共享、智能合作的现代国际供应链体系已初见成效。
“十四五”期间物流业发展主要指标
种类
指纹
2020年
2025年
规模质量
货运量(亿吨)
31.5
42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
14.5
下降2—3个百分点
运输结构
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
16.9
20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3191
4000
公路货运量占比(%)
85
82
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速(%)
10
10左右
设施布局
国家物流枢纽、示范基地园区(个)
11
20
国际货运线路(条)
230
315
新增境外物流园区、分拨中心(个)
——
300
市场主体
培育认定示范物流企业(个)
——
>150
多式联运经营企业(个)
60
>100
邮政快递
业务收入(亿元)
525
1000
快递业务量(亿件)
42
80
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
>60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