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来说,一个可以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年轻人寻找平台,城市创造机会。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被写进郫都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里.启动“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皮都区将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满足青年人才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构建人才全要素协同发展新格局,让创新创业就业氛围更浓、成本更低、机会更好,努力建设成为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
搭平台
筑巢引凤广纳青年才俊
皮都区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表明,支撑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的几类平台载体即将落地,推动升级,形成新的“人才吸引力”。
“工程”将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联合辖区内的产业功能区、高校和重点企业,成立了新陈列、川菜调味品、影视文化创作等产学研协会。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各级重大技术创新计划,建设R&D机构并向社会开放。
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突破原始创新、应用开发、企业合作的产业链,在成果转化中促进高校与职务发明人的力量与动力融合。推动孵化器升级建设主导产业孵化器,链接主导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和项目,重塑孵化器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支撑。
升级创新平台载体,组织产业功能区和重点企业开展多频次、小规模、专业化对接,推动高校成果转化,实现高校与地方企业的项目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大赛,鼓励青年人才围绕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破榜攻坚”,支持国内外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青年大学生项目转化,促进人才、项目、资本高效链接。
在到2025年,“项目”将建立创新创业载体10个以上,如大学生创业园、青年返乡创业基地等。在30场次以上,举办青年工人技能、创新和创业大赛,在15000人次以上,新培养青年人才,在不少于50 个.推广一批校企合作项目
拓渠道
x;">推动青年人才“落地生根”
在“栽好梧桐树”的同时,“工程”进一步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向广大青年人才抛出“橄榄枝”。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通过高标准筹划组织“蓉漂人才荟”“感知郫都行”等活动,选拔一批城市超级实习生赴产业功能区、重点企业和基层一线实习实践,为各类青年人才汇聚郫都拓展新通道。优化青年就业线上线下职业推介服务,畅通青年大学生求职就业信息发布渠道,推动流动人才档案数字化建设,组织各类校园专项招聘会,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并支持新职业新工种人群灵活就业,落实就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力争5年内新落户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2.5万人以上,新增实习见习岗位2000个。

此外,结合青年职业能力提升需求,将依托各类技能人才培育载体开展各类青年技能提升培训,高质量举办“郫都区青年职工技能大赛”,支持校企合作开展创业培训,提高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积极落实职称制度改革,实现全流程、一站式的职称网上信息化申报管理。
强服务
解决青年创新创业后顾之忧

针对青年人才全生命周期,在载体供给、金融支持、推进城市机会开放共享等多个方面也给予更大支持,持续提高青年创新创业就业服务水平。
在“载体供给”上,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国盾科创基地等科创空间,大力引育高端人才、引聚创投资本、引流数据资源、引导IP运营。优化提升双创核心区,完善孵化体系,构建动态载体资源管理库,加快建设成工新邨、百维基地等环高校双创特色街区,链接高校和产业创新资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优建强蜀绣创意园、创意农业园等双创示范社区,利用社区商业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等资源,打造创新资源富集、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氛围活跃的创新创业微生态,推进科创、文创、旅创、农创协调发展。
在金融支持方面,构建“担保贴息借款+天使投资+信用贷款”金融支持体系,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期限灵活的纯信用贷款;常态化举办投融资对接活动,鼓励孵化器引进社会资本构建专业化金融服务体系等。

同时,优化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集聚青年创新创业要素资源,助推青年创业企业快速成长。聚焦“三区一园”重点产业,构建全域协同人才服务“区块链”,推进青年人才向产业功能区及企业集聚。并搭建“人才+企业+高校+人力资源机构”的高效协同交流服务平台。
在此基础上,还将加强多维度多层次场景供给,持续发布区级城市机会清单,为青年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优保障
让青年在郫都更“宜居”

除了“立业”方面,“工程”在青年人才的“安家”上也下足功夫。
将构建全面覆盖、租售补并举的青年人才安居服务体系,实施“蓉漂”青年人才驿站升级7天免费入住、租赁住房领取补贴、购买人才公寓享受政策优惠等措施,让广大青年人才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围绕满足青年人才生活需求,搭建交流平台,广泛实施“流动青年之家”品牌项目,举办中外青年学习实践、体验营、训练营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拓宽郫都青年参与国际交往渠道。开展婚恋交友、兴趣交友、体育竞技等青年社交活动,不断拓展青年线下社交空间。并健全社会化动员机制,壮大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队伍,升级青年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完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和激励机制,构建社区发展治理与青年愿为善成的链接机制。拓展产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人才服务功能,提供专业高效的社区服务体验,营造适宜青年人才居住的社区环境。

与此同时,将丰富城市内涵与青年人才发展同步推进,以“安逸郫都”城市品牌为引领打造城市名片,促进城市形象多元推广,扩大郫都文化影响力和全球人才吸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