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正和岛和创业黑马哪个好,黑马创业营

重大的危困一定孕育着重大的机遇,看见未来才能走向未来!

疫情会给国内外经济带来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客观看待当前形势?青岛如何化危为机,抓住机遇,在新一轮城市竞争重构中垂直崛起,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市场洪流中的企业家最有发言权。

4月21日,青岛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论坛召开,论坛以在线视频形式组织。青岛会场设在市政府会议中心一楼会议厅。

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副主席俞东,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防与民用技术研究院一体化副院长张荣,政和岛创始人、总建筑师,政和岛创始合伙人、副董事长黄,亚马逊AWS大中华区政企事业部执行总监牛, 创业黑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海母基金首席执行合伙人、青神企业家协会会长金海涛、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CEO张文凤、亚布力论坛理事、多点生活董事长、吴梅集团创始人张文忠、猪八戒股份董事长兼创始人朱明月通过网络连线出席会议。 业内所有的大咖都可以用星光熠熠来形容。

青岛的阵容也异常强大: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为首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青岛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领导,以及部分市直单位负责人,企业、商协会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是自去年11月30日青岛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二场座谈会。这个机构的成立是青岛平台思维的产物。初衷是搭建平台,汇聚头部平台企业,与超脑碰撞,打造最前沿、最能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意和智慧火花,真正让青岛成为创新创意之源。

同时,利用发展倍增平台,帮助青岛整合全球资源。同时,让资源在青岛的平台上发展互动和耦合,实现各平台企业的价值倍增。

事实证明,它们不仅成为青岛发展的“智库”,更成为推动青岛城市发展的深度收费。他们用智慧和行动在青岛画出最美的图案。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青岛城市伙伴的行列。

城市越开放,越需要建立平台;搭建的平台越多,城市的辐射力越强,开放程度越高。用平台思维做发展倍增,已经在青岛根深蒂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疫情之下,危在旦夕、早有准备的青岛,正在迎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诸多领域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参展企业看好青岛的发展前景,不少企业正在加快青岛的文章布局。

青岛正在努力成为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的热带雨林。树木、灌木和植被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生存空间。

青岛正在实施政务服务流程平行化、扁平化转型,对各种不科学、不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大胆发力,在全市范围内倡导倾听、协调、推进的制度。

x;">青岛正张开双臂拥抱城市合伙人,期待他们把发展蓝图画在青岛的大地上。


1 怎么看疫情下的挑战与机遇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造成不少的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工业生产、投资、进出口等指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面对严峻形势,与会企业家客观分析了当前形势,对危中的机遇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碰撞。


“疫情之下,全球化会受到冲击,但不会彻底崩溃,而是会重构。”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副主席喻东认为。


“历史上的黑天鹅事件,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是特别大的。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基本是以小概率、高效率的事件来推动的。疫情的爆发将驱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徐冰说。


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海母基金首席执行合伙人、青深企业家联谊会会长靳海涛认为,疫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管制和隔离带来的经济活动的减少,经济指标的下滑。二是除了基础消费以外的消费推迟了。三是供应链的缺失使经济活动的完整性受到重大影响。


“这些都是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我们必须提早开始思索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中国如何发展自己,如何救这些中小企业,如何解决由于中小企业受冲击而带来的就业压力。”


亚马逊AWS大中华区政企事业部执行总监徐剑平认为,从目前来看,全球疫情仍然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个主要是看疫情持续的时间。但疫情催生了很多新的业态,比如云招聘、云培训、云签约,也预示着更多的发展机遇。


疫情将给哪些领域带来机会?徐冰认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尤其是,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化、智慧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前景很好。


靳海涛从投资的角度列了几个行业,分别是5G产业链,生命科学领域、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以及消费升级等。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认为,线上线下的融合,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常态:人工智能的刚需,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凸显;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作为企业的操盘手,企业家对疫情影响的感知更为真切,其观察与判断更为客观、接地气,令人信服,为青岛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 疫情没有改变青岛发展的强势


无论什么事,重大的危困一定孕育着重大的机遇。因为,重大的危困必然带来重大的改变,必然冲击既有秩序,既有秩序的改变就是后来者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无论城市、企业或是个人,都面临着如何危中求机、化危为机的问题。关键就看谁能在困局中看到未来,谁肯率先改变自己适应未来,谁有能力、有准备引领未来。


疫情带来了冲击,但也倒逼新技术、新模式、新需求、新市场、新投资、新消费等方面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着眼眼前、放眼长远,深入研究“危”中蕴含着哪些“机”、如何把握利用好这些“机”,把危中求机的过程,转化为城市和企业稳增长、转动能、提能级的过程。


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有使命也有能力在疫情引发的“全球化重构期”展现更大作为,实现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的互动耦合。这其中,蕴含着无限广阔的开放合作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早做准备的青岛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初步测算,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高于全国18.8个百分点;进出口下降0.3%,好于全国6.1个百分点。


尽管增长速度有些放缓,但从长远走势看,支撑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没有变化,疫情的冲击是短暂的、可控的。


疫情没有改变青岛发展的强势。疫情对1-2月份经济影响比较明显,但3月份的经济运行明显好于前2个月,内外资、进出口迅速恢复。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较1-2月提高17.8个百分点,3月份签约项目数占一季度的46%;3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8.6亿美元,占全省的53%,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277%;3月当月进出口增长13.7%,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3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去年同期增速5.3个百分点。部分新兴服务业较快发展,在线医疗、新零售等“非接触型经济”逐渐兴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7.3%。


疫情没有改变投资青岛的热情。一季度签约项目429个、总投资5591.5亿元;其中新增5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13个,同比增长22.8%,总投资2456.8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市在建项目3358个,同比增加1162个,增长52.9%;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4家,合同外资3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态度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正是因为青岛对疫情的影响有着科学的研判,才会早做准备,早部署早行动,最终抵御住风险挑战,保住了发展的强势。


3 青岛最大的机会在工业互联网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早有准备的青岛,机会就摆在眼前。


不少与会企业家认为,正在迎来大发展的工业互联网是疫情下的青岛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


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CEO张文锋认为,每次全球的结构性变化都是重大机遇,这一次疫情给中国也好、给青岛也好,带来的也是一次重大机遇,危中有机。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带来的影响有三个重构:一个是国家和国家之间关系的重构,第二个是产业链的重构,第三个是中国城市之间竞争力的重构。


“有些城市会加速往上走,有些城市在加速往下走。怎么能让青岛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就一个结论,工业互联网平台,越看越觉得这是必然要走的一条道路。”张文锋说,工业互联网,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影响深度,是远超过消费互联网的,可能是几十倍、上百倍甚至更大的规模化影响。换句话说,未来中国哪个城市抢到了工业互联网的集中属性,就站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城市竞争力前面。青岛不能错过这个时机。


如何发展工业互联网?张文锋认为,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不是一个产业,而是某一个产业+工业互联网,是分布式的若干个在不同行业场景的应用。


张文峰建议重点发展建筑行业+工业互联网、农业和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工业互联网、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文化旅游+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六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个决心是非常让人佩服的,让人尊敬。”喻东认为,工业互联网领域也好,人工智能也好,需求方面的力量起主导作用,很多情况下是被需求方拉动的。要以市场化为依据,让它在市场化里面去拼杀,杀出来才能经得起检验。与此同时,青岛做工业互联网,一定不只是在青岛干,一定要走出去。


青岛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百余年来始终对实业倾注热情、执着于工业制造的城市之一。但最近这几年,青岛的制造业有些落后了。原因就是没有抓住近20年来的一波波信息化浪潮。此次疫情深层次倒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正是利用工业互联网改造提升青岛制造业最好的时候。工业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把各类企业汇集到一个平台上,让它们之间的人、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实现互动耦合,用最低的成本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


发展工业互联网,青岛优势明显。青岛拥有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应用场景十分广阔。已经诞生了海尔卡奥斯平台,汇聚3.4亿用户、4.3万家企业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位居工信部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首位,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排的;还诞生了酷特智能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


立足这些优势,提出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构想,动员更多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敞开应用场景,整合优质要素资源,努力创造一个全世界最好的发展生态,把5G、人工智能、区块链、创投风投等紧密结合起来,让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等成为一个血脉相通的主体,打通市场、政府、产业,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将是青岛。


4 纷纷加快在青岛谋篇布局


通过此次研讨,与会的头部企业进一步加深了对青岛的认知,形成了共识,坚定了在投资青岛的信心与决心。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加快与青岛的合作。


徐冰介绍说,去年商汤科技的智慧城市项目落地西海岸新区,当年在青岛实现的产值达到整个中国前五名。目前,商汤科技正加快与青岛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合作。“2018年底,我们已经和青岛签了战略合作框架。2019年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落地,在青岛100多所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


科大讯飞与青岛的合作进展很快。去年11月,科大讯飞股份与西海岸新区正式签约,将山东总部及日本韩国总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项目落户西海岸新区。


“目前,我们在青岛的AI加速中心正在逆势发展,打造创新引擎和产业高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说,目前已梳理智能家居、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近千家生态合作伙伴,正式签约8家;梳理青岛市495家规模制造企业,已建立合作意向17家,签约5个联合创新中心,7个创新项目加快推进。“我们将助力打造青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导区。”


启迪控股2019年以来已在青岛注册公司36家,注册资本金22.11亿元。在座谈会上,启迪军民融合研究院副院长章融表示,“启迪对青岛抓住机遇,超越发展,满怀信心。启迪一直坚持一个理念,用生态和平台的思维,打造真正属于青岛本地的启迪集群,也就是说启迪控股想在青岛发展成又一个启迪控股。”


“青岛是正和岛合作最放心的城市。”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说,正和岛的核心就是“适配对的人,让美好的事情发生”,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核心价值,率先在青岛全面落地开花。


3月16日晚,正和岛与青岛共同举办“化危为机乘势而上·青岛与企业共发展”线上恳谈会,企业家和商界人士等线上观看达330余万人次。


刘东华说,结合正和岛的社群属性,将与青岛共同推出“百千万”赋能计划,联合建立务实高效的企业服务平台,打造百家企业适配榜样,千家企业适配合作,万家企业互助互利。


亚马逊与青岛的合作也结出了果实。2019年,亚马逊AWS在青岛的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各个部门,整合资源,通过联合创新中心的早期孵化器、成长型孵化器、加速器和国际孵化器,对青岛134家企业进行了扶持。“我们将继续利用联合创新中心助力青岛的新基建,打造产业链和生态圈。”徐剑平说。


此外,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落户青岛;猪八戒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亚布力论坛拟在青岛举办2020年亚布力论坛夏季峰会;创业黑马与青岛共同建设青岛·黑马独角兽加速基地;前海方舟与青岛合作设立5G基金……


看似一场务虚会,却一点也不虚。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一个个美好的合作愿景,让青岛与这些头部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在这些平台企业的撬动下,越来越多的资源向青岛汇聚,在青岛互动耦合,价值倍增。


一个已经站在工业互联网新风口的青岛,一个看得见未来的青岛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


作者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