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自主创业的优点不包括 自我创业的好处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近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相继披露了2020年年报。上市公司的业绩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绩单“含金量”如何?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何影响?记者走进一些上市公司,从年报中感受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疫情的影响并没有改变增长趋势

上海主板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深圳公司增长8.1%

焊接、涂装、搬运等各类机器人各司其职,自动输料系统、智能拧紧机系统、数控加工设备运行迅速.杭叉集团的智能车间每天都很忙。遵循2020年业绩快速恢复、稳步增长的上行曲线,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再创新高,同比增长44.92%。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杭茶集团在生产和运输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3700多名员工的通行证连夜制作,复工申请立即上报审批,物流通行证半小时完成.就这样,杭叉集团在2天内恢复交付,数千辆叉车发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面对疫情的冲击,公司不断努力,通过创新降本提质、增产增效。”航茶集团董事会秘书陈赛民表示,通过建设基于5G网络、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叉车智能车间,叉车产能较过去翻了一番。

与杭叉集团类似,2020年,不少上市公司的业绩走出了先抑后升的趋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改善,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态势。

数据显示,2020年,沪市主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19万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净利润3.07万亿元。分季度看,一季度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8%、2%、5%和6%,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3%、-21%、15%和19%。在深圳,2020年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全年实现净利润8678.2亿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深交所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8.1%和24.9%。从第二季度开始,业绩开始快速修复。第二、三、四季度营业总收入分别增长9.5%、13.5%、14.8%,净利润分别增长19.4%、26.4%、275.7%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创新创业型上市公司去年实现了高业绩增长。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改善,全年归母净利润500.86亿元,同比增长59.13%。同期,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3%,增速为2010年以来最高。

“2020年上市公司整体表现良好,呈现出许多亮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璇表示,过去一年,疫情对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复工复产,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榜单的高质量发展

ex="0">李西廷表示,持续的科技投入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将继续增加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年报显示,2020年,沪深上市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投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沪市方面,主板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约540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530余家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超亿元,约850家公司研发投入保持增长。268家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投入研发金额384.18亿元,同比增长22.61%。其中15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8家公司连续两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


深市方面,非金融类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4444.8亿元,同比增长10.8%,连续三年保持增长。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66家,5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80亿元。


“研发投入是观察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更高的研发投入,往往意味着未来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告诉记者,分析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不难发现,大部分行业出现了更明显的供给侧调整,比如传统行业加大了环保、研发投入。同时,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力度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新兴产业进一步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和支持,半导体、生物制药等企业在创新方面有更多投入,有效支撑上市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为市场注入活力


268家科创板公司整体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


图像画质更细腻、色彩表现更丰富……今年2月初,央视8K超高清电视试验频道开播,观众在多个城市的户外大屏上就能享受到可媲美专业影院的视听感受。这背后,离不开科创板公司当虹科技提供的重要技术保障。


“运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超低压缩感知编码技术,在呈现同样画质效果的同时可减少50%以上的传输带宽成本。”当虹科技董事会秘书谭亚告诉记者,2019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让公司不失时机地搭上了5G发展的快车,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近30%。


“作为小型科创企业,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加速了我们上市的脚步,让我们获得了超预期的融资金额,推动公司更快实现技术赶超。”谭亚说。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标志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一重大改革正式落地。2020年,是科创板正式开板后的首个完整财务年度,年报显示,268家科创板公司整体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同时,科创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巨大潜能和活力。


“科创板自成立以来,坚守板块定位,持续推进关键制度创新,加快创新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循环。”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曾刚表示,通过资本赋能,科创板有效助推科技产业化,成为连接实验室与资本市场的纽带,促进前沿科技孵化落地。同时,科创板创新的交易机制安排和非公开询价转让制度,引导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创投资本有序退出,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长期投资者持续加仓,实现了长期投资者与风险投资人的有序“接力”。


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创板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多个科技前沿领域,科创板已汇聚了一批涉及各产业链环节、多应用场景的创新企业,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29家集成电路公司涵盖了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全产业链,同时兼备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等支撑环节;32家软件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22家生物制药公司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此外,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光伏产业链、动力电池产业链等均已初显规模。


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先后平稳落地,形成以主板、创业板为主体的市场格局,结构更简洁、特色更鲜明、定位更清晰。两板合并后,深市主板公司超过1470家,总市值超过23万亿元。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配套健全,一批主板公司成长为优质蓝筹和细分行业冠军,发挥着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创业板成长为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超过九成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企业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能力,超过六成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随着以注册制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田轩认为,注册制下,“进口端”对公司质量严格把关,“出口端”退市新规压缩了退市周期,明确了退市标准,实现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同时,注册制要求承销机构、审计机构、法律合规机构等提升专业能力和素质,并对上市公司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此外,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更好发挥,持续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和更加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标准都可以推动上市公司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05日 18 版)